海森密封:在创新中跨越前行

2013-11-26 16:36:31   作者:记者 许孝海 通讯员 刘海蓬 扈献文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东营海森密封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型流体润滑非接触式密封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中国石油大学为技术支撑,十多名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主力,借助长期从事流体密封理论和技术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高端密封专利技术。
    目前海森密封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升级,高端机械密封的需求会大大增加,海森也将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


    就在记者到海森采访的几天前,海森密封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葛京鹏刚刚带队从北京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归来。参赛项目“高端机械密封技术”正是海森的核心技术。
    在位于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的产品展厅里,葛京鹏为记者讲述了机械密封技术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工业生产的物料传递需要用泵或压缩机升压,泵或压缩机的轴与内部升压元件之间有一个密封问题,因为里面输送的流体介质会通过轴泄漏,造成物料浪费和环境危险。”
    葛京鹏介绍说,常规密封是接触式,海森自主研发的机械密封是非接触式。“我们的产品在端面上刻有动压槽,在流体沿着轴向往外走时,通过一个反向作用将其切回密封面,形成一个流体润滑高压区,就阻止了物料流体从里面压力低的地方向高压区漏,从而实现零泄漏,同时,高压区把原来接触的两个密封面撑开,形成一个液膜或气膜,就是非接触式摩擦,摩擦系数低了,仅为常规密封的1/23,能耗也降低了,密封的耐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
    “在石油化工业,对装置的要求是‘安、稳、长、满、优’,越能长周期运行,规模化效益就越高。”葛京鹏对记者说,“齐鲁石化橡胶厂,乙烯装置压缩机用的进口机械密封,三到四个月、最长七八个月就漏,不得不停车更换,压缩机一停,整个装置就要停,一停一开,能耗、维修费用达三四百万,停工造成的间接损失可达千万。用了我们的密封技术以后,三年多了还在用着,节约损失数千万元。”
    从安全性、稳定性、长周期方面,海森密封是很多国外同级型密封的3到5倍,实际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获授权7项国家专利,正在申请受理的国内专利5项、国际专利2项。
    公司2008年度省级创新基金项目“热油泵液膜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通过验收后,已在中石油、中石化等所属企业应用。“高温泵用气膜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被列为2011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项目,已于今年7月份高分通过验收,国外仅有两家公司在开发此应用,此项技术在炼油化工、煤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应用潜力巨大。
    今年4月29日,海森密封四项成果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其中,丁二烯装置工艺螺杆压缩机油膜密封开发应用、丁苯橡胶装置胶乳输送泵液膜密封开发应用、高温泵用气膜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三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研发:致力于高端机械密封国产化


    近期央视热播的《大国重器》节目,介绍了致力于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沈阳鼓风机集团,大型压缩机的“沈鼓创造”令人振奋,采访中记者得知,沈鼓集团的压缩机国产化正在应用东营海森的密封配件。
    海森技术副总葛京鹏介绍说,目前,我国从事机械密封的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较多,但产品以附加值低的接触式机械密封为主,仍停留在国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多年来,海森密封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不断强化技术和产品研发,致力于实现我国装备高参数流体机械高端机械密封国产化和生产装置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海森公司设立了企业研发中心。“中心现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5人,硕士以上人员9人,均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行业工程实践经验,近年来,中心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共投入研究经费近五百万元。”葛京鹏告诉记者。
    同时,海森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石油华东勘探设计院和石油大学(华东)密封技术研究所等院所以及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山东博泵科技股份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打造产业链集群,相继开发了多种新型高端非接触式密封技术和产品,并在石化、煤化、盐化等行业企业成功推广应用
    尤其与中国石油大学的合作,堪称深度融合的典范。双方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企业对学校的促进方面,一是企业为学校提供了本硕博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到海森公司实习锻炼,享受工人待遇;二是公司实验设备向学生开放使用,解决了学校的费用、设备不足问题;三是公司是学校申请科研基金的企业合作单位。
    学校对企业的促进方面,一是输送技术,石油大学成立有流体机械密封研究所,公司从研究所引智引技。二是输送人才,学生序列,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公司研发,学校研究生培养和公司研发融为一体,导师序列,化工学院有相应的课题组,他们都成为公司的高技术导师级人力资源。三是人才培训,公司员工与研究生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提升公司员工的理论水平,研究生也可以提升工程实践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劳动能力与劳动生产率。
    海森正借助石油大学积极筹建省级高端密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推进公司高端机械密封研发的快速产业化,彻底解决新型机械密封中高端产品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愿景:世界领先的系统方案供应商 


    2012年10月,海森启动了投资总额超过1.2亿元的“年产10万套高端机械密封建设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新增收近8亿元,利税总额1.86亿元。目前一期已经竣工,记者到访时,公司上下都满怀欣喜,期待11月底搬入新厂区。
    海森密封于2005年在石油大学科技园成立。创业之初没有成形的产品,他们就从横向课题入手,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做起。尽管一度面临技术人员缺乏、工程知识匮乏、市场拓展不力、资金周转紧张、企业管理难以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和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海森的创业者抱定事在人为、志在必得的信念,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2012年起,海森加大了市场拓展力度,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2600万元。
    “去年,公司吸收了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1000万元注资,这次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又有很多投资机构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年产10万套项目的需求进行融资。”海森技术副总葛京鹏对记者说。
    员工从最初的3人到现在的82人,面积从45平方米,到创业园900平方米的租赁厂房,再到现在总占地面积40亩的自建厂房,从只有技术、没有产品到如今共计8个系列的产品,从身兼数职的创业队伍到完善的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历经七年不懈努力,海森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高端机械密封技术研发和系统工程设计产品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主的创新型企业,开发的高端密封产品成功用于石油、化工、油气集输、船舶、电力、冶金、造纸、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设备上。
    公司管理层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不是产品之争,而是商业模式之争,要靠科技也要靠服务。创立伊始,公司就针对进口压缩机、泵、反应釜配套的密封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性系统研究,研制适用的高端产品。海森坚持“质量为先、用户至上”的原则,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达到美国API682、API614标准及国内密封相关标准要求,并且提供对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积极开拓高端细分市场。
    基于“明德励行、至善至诚”的企业文化,秉承“打造高品格的团队和品牌,创造高品位的工作和生活,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海森力争用5-10年打造为国内知名品牌,用15-20年成为世界领先的流体工程密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从他们创业创新的奋斗历程和一路走来的坚定步伐中,我们相信,海森人一定能在高端机械密封行业不断跨越、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