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东营,黄河入海的地方,如今正续写着高端科技崛起、产业高地隆起的新篇章——在国家黄蓝战略的大潮下,东营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涌现了一大批实力卓越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强有力的推动了东营市高新技术产业崛起。
在群雄并起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中,一匹黑马趁势而上——位于东营区的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科技跨越、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快速成长为一家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跨国石油装备产业集团,谱写了一曲石油装备行业的龙头传奇。
战略发展铺就龙头之路
近日,在国家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科瑞集团入选全国“对外直接投资销售收入跨国公司100强”,这标志着科瑞集团在高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之路上迈出了新高度。鲜为人知的是,在科瑞集团的创立之初,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并不容乐观。
我国石油装备业起步晚、底子薄,缺少高端石油装备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在2001年科瑞集团创立前后,我国还极度缺乏大型成套高端石油装备的自主生产能力,大部分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都从事低端产品生产,争夺并依附着国内市场生存,国内的石油装备市场基本处于饱和阶段。
出于对市场的精准分析和发展的强烈愿望,科瑞集团毅然制定了“国内立足,全球推进”、“低端起步,高端突破”、“业务拢点,产业构面”的发展战略,把握自身优势,依托胜利油田,结合石油大学等科教资源,走上了高端发展的新路子。
正确的道路引导了科瑞的健康发展。科研上,科瑞的触角不断延伸,规模上,科瑞的产业不断扩面。12年的创新,12年的拼搏。坚定科技方向的科瑞集团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总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六个大型生产制造基地,集高端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油田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油田综合解决方案提供与油田EPC工程总承包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企业集团。集团建立起了国际化的营销团队和售后服务网络,在全球4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子公司、技术服务站及零配件仓库,并拥有遍布多个国家的钻井、修井作业、连续油管技术服务、压裂施工服务、欠平衡钻井服务、稠油开采技术服务等油田服务队伍60多支。拥有各个国家在内的员工6000多人,并成为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员企业。
科技导航引领跨越发展
如果说正确的战略方针是科瑞成功的前提,那坚实的科研力量使科瑞的成功成为必然。
“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科瑞集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公司业务开展非常快、面非常广。但每发展一块业务,公司都会成立一个技术研发中心,从基层做起,让研发贯彻科瑞发展的始终。”科瑞集团总工程师杨玉生告诉记者。
在科瑞集团总部,“技术开创未来”几个大字异常醒目。科瑞紧跟全球行业的发展步伐,坚持走技术兴企与创新强企结合的发展之路,一方面成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加强技术储备,先后建成了山东胜利石油石化装备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油田氮气制备及应用工程实验室并持续投资,建立了国内一流水准的技术检测中心和实验中心,专门从事高端石油装备研发,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自有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民营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另一方面坚持产学研结合,与中国石油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美国卡麦隆公司、德国Bentec公司等众多国际石油巨头进行多个项目的合资合作,提升技术研发速度,建立全球化技术体系,集团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分设了30多个技术研发与技术支持中心。
长期的科研投入为科瑞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公司形成了钻井装备、采油机械、油田特种作业装备等八大核心系列产品,掌握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技术,实现了从“科瑞制造”向“科瑞创造”的转变,使技术转化为品牌,品牌拉伸出效益。生产的系列膜分离制氮设备占据国内70%的市场份额,高压膜分离制氮设备、海洋石油平台用撬装膜分离制氮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生产的33000多千瓦的大型高压天然气压缩机组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改变了中国同类型产品主要依靠进口的历史。生产的系列大功率压裂机组,完全适应页岩气开发以及海洋平台应用的需求。上马的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体生产处理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攻克了中国在非常规气体开发领域的多项技术瓶颈。
2009年,科瑞集团制造的9000米超深钻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首开中国向“机械制造王国”德国出口大型成套高端石油装备的先河。生产的低温钻机和快速移动钻机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一系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成为科瑞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2012年,科瑞集团出口额达6亿美元,坐上了国内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头把交椅”,拥有了“科瑞”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人才建设打造科研之基
“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产业选择,选择朝阳产业作为赛道;其次是发展思路,发展思路决定了企业正确方向;第三是科研建设,科研建设归功于人才培养。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人才建设,杨玉生认为,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人才的聚集、培养和发挥作用,是企业科研实力提升的最重要因素。
“公司现有员工6000多名,其中各类高级技术人才1000余人。经过多年的引进、培养,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据杨玉生介绍,科瑞的技术开发中心从国内外石油行业内聘请了600余位石油装备、勘探开发、钻井、修井等领域资深技术专家,将重点技术项目尤其是可填补技术空白的重大装备项目作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多核驱动,全面推动技术升级。技术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课题3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200多项,各类成果300多项,并参与了国家“863”计划欠平衡钻井项目的研发。
从人才培养、引进到发挥作用,科瑞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人才建设体系。谈及未来发展,杨玉生透露了一个重要讯息:科瑞正在筹备成立石油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全球招贤纳才。研究院的建设将采用“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的形式建设,公开面向整个行业,在项目研究开发、业界难题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交流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层次的合作。“研究院的建设将跳出企业看行业,看难题,用一个广阔的合作平台,来助推院企、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杨玉生说。
壮志科瑞,逐鹿全球。公司厂区的霸气标语显示了科瑞的雄心,更彰显了科瑞的实力。
一个创新点带动一个产业面,一个行业龙头拉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一条条产业链牵动了一个产业集群的诞生。以科瑞为代表的东营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正谱写着黄蓝经济的壮阔篇章。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