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2011-11-15 17:23:24   作者:见习记者 范继义 通讯员 胡金富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齐延龙局长(右二)在企业调研

      日照市东港区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这10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战斗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倾力于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建设,他们把“倾情、博学、创新、卓越”内化于心,他们坚持 “科技服务经济,创新支撑发展”的方针,为引领东港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谱写了一曲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的乐章。
      他们是东港区科技局一班人。


铸品牌  练内功  树承诺


    2009年5月,一纸调令,日照实验高中校长齐延龙离开了他倾心的教育岗位,到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任局长。放弃教育家的职业理想,转身弹奏科技管理的乐章。
    作为东港区科技局局长,无容置疑要带好科技局这支队伍。企业管理不仅靠规章制度,还要靠企业文化。政府机关不仅要按部就班抓日常工作,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内在的工作理念。了解了科技局的工作实际,齐延龙局长提出“倾情、博学、创新、卓越”8字理念,并把这8字理念确立为机关服务品牌。
    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副局长胡金富对记者说,“倾情是对工作倾注热情,对群众倾注感情;博学是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科学知识;创新是宣传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卓越是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如果说亮剑精神是李云龙独立团的军魂,那么齐延龙局长提出的8字理念可谓东港区科技局的“军魂”。
    怎样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业绩?首先要练“内功”——要不断学习,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全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2010年,东港区科技局确立“继续巩固扩大全市综合科技实力第一的成果”为全区科技工作的总体目标,并进行细化和量化。根据量化指标,严格奖惩考核。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的意见》。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规范,科技局一班人知道劲往何处使。机关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服务全区科技事业的水平得以提升。
    为加强自律,该局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局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活动中向区直党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200余份。认真分析研究,不放过反馈来的任何一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彻底整改到位。组织观看《贪之害》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谈体会、讲见解。全局干部自律能力不断提高。
    为激发工作热情,全局开展了党员干部“五优”、“四模范”先锋岗评选活动。制定了考核办法,分类设置党员先锋岗。活动中,党员同志严于律己,积极公开承诺、践诺,争做先锋模范,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
    为实现倾情为民工作,东港区科技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2011年,科技局向社会庄严承诺,实行“三零”(零收费、零距离、零障碍)服务机制,向社会、公众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围绕“三力”建设年活动,对2011年的各项工作量化分解、台账管理,制定明确的落实措施、完成标准、完成时限,形成无缝隙责任体系。确保工作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重中之重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追求卓越,创建一流的业绩,要立足于东港区的现实。
    齐延龙局长和科技局一班人深入调研,从东港区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决定以日照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日照市高新技术开发区,2008年3月被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战略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建有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迎宾物流园等专业园区,是东港区乃至日照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
    2011年9月22日,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日照分中心在日照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成立,将为东港区、日照市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实验设备、技术标准等有效服务,也将为促进市院合作、加快全市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如何支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平台,真正建立起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东港区科技局首要解决的问题。
    ——重金奖励、重点扶持,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争取东港区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对通过认定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国家级50万元、省级10万元、市级5万元的奖励。通过政策引导,2010年全区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都成立了研发中心,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在科技局的引导推动下,由山东领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日照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2010年全区共申请专利1380件,同比增长202%,全省区县排名第15位;授权781件,同比增长105.5%,全省区县排名第16位。全年12项成果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11前三季度,全区共申请专利1207件,全省区县排名第10位;授权1062件,全省区县排名跃到第5位。
    ——借梯上楼、借智发展,尽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东港区科技局坚持借梯上楼、借智发展,尽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组织有关企业参加院士专家日照行等科技交流活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请教,推进校企合作。目前,已与中国工程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日照贝尔机械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合作研制的“BL智控高速织机”顺利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周勤之主持的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首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助推科技型创新企业成长、壮大。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服务外包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目前都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招商运营阶段。
    有了各种优惠政策和宽松的环境,东港区科技局围绕“引进、培育、发展”做足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文章。
    ——围绕通讯电子、新材料、医药等特色产业领域,培植了一批重点科技型企业。高新区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洁晶药业、金禾生化等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产业,以金通车辆、五征车桥等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以比特电子、汇丰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搭建了重点产业的架构。高新区集聚效应日益凸现,近年引进海帝电器、山东重工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项目,并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的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着力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现代物流和LED照明、太阳能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调整以来,科技局通过网络、发放小册子等形式,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及优惠政策的宣传;同时定期对全区科技型企业摸底,了解企业主要产品、科技投入、知识产权等情况,选择基本条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为种子企业进行培育。截至目前,东港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1家。
    2010年,东港区共有30家规模以上企业纳入高新技术统计,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19.24亿元,产值比2008年增长了1倍。


搭建金桥惠“三农”


    2009年1月,东港区区长郑加贵指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程度不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十分繁重。”
    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科技理应让农民的生活更美好。当众多港城工业企业沐浴着科技的春风顺利起航时,东港区科技局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农村。
    东港区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苹果、板栗等经济园林20多万亩,茶园10万亩,生产的日照绿茶饮誉中外。沿海滩涂浅海是山东省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基地。
    东港区科技局着力推进星火科技12396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开展星火科技培训。原在涛雒、陈疃、三庄、河山四镇建设4处基层信息服务站,就水产、蓝莓、花生、苹果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2010年陆续启动新建服务站6处,延伸建设信息服务点10个,覆盖了全区10处镇街道,形成了星火科技培训基地、镇街道基层信息服务站、社区信息服务点“三位一体”的农村星火科技服务体系。信息服务站上承省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下联广大农户,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12396”真正成为农民朋友“随叫随到的专家”。开展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围绕特色产业,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会同农业、茶业、科协等部门到南湖、三庄等镇举行送科技下乡活动,重点宣传农业科技和科普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
    2010年4月14日,市委书记杨军视察了陈疃镇信息服务站,认真查看工作记录,向工作人员询问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到服务站已为200余人次提供咨询服务,并建立了3处科技培训基地时,满意的连连点头。
    科技服务三农,科技惠及民生。信息服务站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在农民和专家之间、在广袤田野与实验室之间架起了一座座科技金桥,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提供服务,让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积极谋划  着眼未来


    优秀的棋手,下一步棋,想着第二步、第三步。正当全区科技兴企、科技助农的热潮方兴未艾之时,东港市科技局的目光已穿越当前,专注未来工作,思考如何营造未来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更加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东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打造蓝色经济强区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到201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东港区科技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做好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打造“倾情、博学、创新、卓越“的机关服务品牌。
    通过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重点抓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突出解决东港区重点企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同时,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创新型企业龙头。改变中小企业重引进、轻自主创新的倾向,提高对自主创新的认识,组织各方面力量对引进的关键技术、基础性技术设备攻关。
  引才”与“引智”并举,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注重培养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和紧缺型人才。鼓励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在东港区建立科研平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