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农药:研新创优挥洒绿色田园

2013-08-13 23:47:55   作者:记者 许孝海 通讯员 孙梅心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公司部分产品

    山东东方农药科技实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的全资公司,有着过硬的技术力量,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定点的农药生产企业。建厂二十年来,东方农药坚持“品牌制造  科技领先”的理念,紧紧围绕农业生产需求,强化技术创新,改善生产经营,发展到如今年利润近千万元,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家在科研院所办企业大潮中兴起的国有企业,东方农药堪称成功典型。


创新以市场为导向  


    东方农药的成立,既是改革开放时代风气的召唤,同时,又是农业生产迫切的现实需要。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棉铃虫大爆发,农药紧缺。“那时候农药企业少,济南地区就两家,国家大力支持农药企业,于是,农药所以中试工厂为基础组建了东方农药公司。”东方农药董事长,省农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李德军介绍说。
    东方农药拥有科研优势,更被赋予了面向市场、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成立伊始,东方农药就推出了自行研制的25%灭扫利乳油、30%高渗灭多威乳油、20%灭多威乳油等农药新品种。由于使用效果好,产品获得了省消协问卷评选的“农民信得过产品”称号。1993年,成立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450多万元,利税50多万元。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显示了强大的生产力,实现了丰厚的产业利润。
    随后,东方农药将大量新产品推向市场,推向乡村田野各展其能。其中25%灭扫利乳油获国家发明专利,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30%高渗灭多威乳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化工科技成果二等奖;40%丰棉丹乳油、25%双甲威乳油、25%百杀敌乳油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填补国内空白;35%百死特乳油、30%多虫威乳油、30%玉米病虫全杀乳油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分别获得山东省化工科技成果三等奖、国家级新产品等称号。随着优质农药的畅销,东方公司的注册商标“东冠”品牌也闻名遐迩。
    1998年,东方农药与农药研究所研发的“氨氰法百草枯生产工艺”通过鉴定,该工艺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且指标优于国外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全国各大农药厂家纷至沓来,竞相购买这项技术成果。“全国各地众多的企业,都靠百草枯赚了大钱,也使亿万农民群众受益。”李德军说,2002年该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目前,东方公司主要生产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系列共计四十多个品种,其中,2008年高效氟吡甲禾灵及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006年30.5%百草枯母药及200g/L百草枯水剂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4年氟啶脲原药及5%乳油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杀菌剂氟醚唑中间体“唑苯丙醇”合成项目被列为2011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氟啶脲和高盖被列入济南市科技计划项目,乙草胺被列入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
    凭着企业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东方农药在全国28个省份建起销售网络,赢得了农民的广泛赞誉,创造了自己的优质品牌,实现了飞速发展。


农药以绿色为追求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开发绿色农药新品种6个,完成5项工程化、清洁化新技术在山东省内的应用,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两项,实现装置能力10万吨,产值40亿元;研制环保制剂品种20~25个,为我省的农药产品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储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项。”这是李德军为他所带领的济南市绿色农药工程及应用技术创新团队制定的目标。
    绿色农药是对人类健康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选择性,并通过绿色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农药。这种农药多由从生物体内提取的有效物质、活性物质组成,或是生物源的合成农药。李德军介绍,“我们生产的一种农药,其作用就是通过生长抑制剂,使害虫不能长翅,还有一种,可以抑制害虫蜕皮,这样就从生长环节解决了病虫害,而这些药毒性很低,对人体是无害的。生物农药或仿生农药,主要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解决虫害问题。”
    “另外,我们还着重研究各种农药用于不同的农作物时,在不同时期残留于根茎叶果的具体含量。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确定每种农药的不同用法,还有使用时间,以可能减少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李德军对记者说。
    在农药复配制剂的研制方面,东方公司一直力求高效、低毒、广谱,以及生产工艺的清洁环保。近年来,更是加大了绿色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联合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组建了绿色农药创新团队,主要针对绿色农药新品种、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环保剂型等关键环节做深入研究。
    至今,创新团队已经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化合物23个,成功开发了超高效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光活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S-氰戊菊酯、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等绿色农药新品种50多个。此外,还成功开发出具有促进生长、杀虫防病多种作用的微生物药肥。绿色农药制剂在全国推广应用,共产生经济效益25亿元,在服务三农、呵护绿色家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发展以行业标兵为目标 


    2011年,经省科技厅批准,山东东方农药科技实业公司与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组建了省级研发平台——山东省农药共性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发农药共性中间体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最终形成农药关键中间体清洁生产成套技术。这对于加快新型农药的开发以及提高农药生产企业的污染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氯-5-氯甲基噻唑的开发,解决了噻虫嗪、噻虫胺及氯噻啉的产业化的瓶颈问题,这些农药产品对多种害虫均有特效。通过开发噻唑类农药关键中间体清洁生产工艺,继而用于生产噻虫胺等农药产品,其年需求量在2万吨以上,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中心实行会员制,农药企业可在平等互利、利益共享的基础上申请成为成员。“中心通过集结省内农药行业技术力量,搭建起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同时,联合国内外科技力量开展创新,成为国内外技术交流的纽带。”李德军介绍说。
    作为山东省化学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理事长,李德军对记者说,“我们从整个农药产业的角度出发,以行业标兵的定位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创新和带动能力”。公司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研发队伍,其中有博士生5人,硕士生19人,研究员13人,工程师23人。每年研发投入数百万元,超过销售额的10%。在产学研结合上,与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沈阳化工研究院、省农科院生物所等大型科研单位开展着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
    今年正值东方农药成立20周年。过去的20年峥嵘岁月,东方农药书写了激情昂扬的辉煌篇章;今天的东方农药,风华正茂,创新进取,正在新的起点上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