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更有为 农业转型“药”致富——记济南市科技特派员余椿生

2011-09-06 16:27:31   作者:记者 郭跃军 通讯员 刘全祥 王东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余椿生 原山东省药材公司副经理,中药材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有多部中药材种植专著。在任济南市科技特派员期间,已经帮助企业申报并完成《地黄、栝楼高产措施研究》、《野生远志人工驯化》等多项课题,并获得2010年平阴县科技进步一等奖。

    初见余椿生老先生,在一个太阳正毒的上午。当时,他一身汗水,两手泥巴,刚从他所服务的济南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平阴县中药材示范基地的药田里出来。据该基地的创建者,济南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孟建介绍,在等待记者到来的空隙中,余椿生老师已经带他在这个占地20多亩的中药材示范基地走了一个圈,把示范性种植的二十余种中药材看了个遍,交代他需要抓紧办的事情就有八九条。 


要发“中药财”技术是关键 


    在采访现场,余椿生老师指着田地里的金银花告诉记者,新引进的这种金银花,目前干花的亩产量已达400斤以上,而以往种植的金银花品种则往往仅200斤左右。据他介绍,这品种一年四季可采五茬花,开花多,花蕾大,色碧绿,产量高,品质好(重要成分绿原酸含量高达5.8——6.8%,总黄酮达2.14%)。
    接着,余椿生老师又说,这一新品种大家是接受并已经推广了,但在种植技术上,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采摘环节:“金银花从现蕾到开放、凋谢,分为米蕾期、幼蕾期、青蕾期、白蕾前期(上白下青)、白蕾期(上下全白)、银花期(初开放)、金花期(开放1、2天到凋谢前)、凋萎期,其中白蕾前期和白蕾期的花蕾干物质较多,药用成分、产量、质量均比较高,最佳采收期是白蕾前期,即二白针期。另外就是采摘时间,最好再清晨和上午,此时采收的花蕾不易开放,养分足、气味浓、颜色好。下午采就得在太阳落山以前结束,因为金银花的开放受光照制约,太阳落后成熟花蕾就要开放,影响质量。采后最好放入条编或竹编的篮子内,集中的时候不可堆成大堆,应摊开放置,放置时间不可太长,最长不要超过4小时。”
    但是,药农往往固守传统,直到银花期才舍得去采,尽管产量略有提高,但造成了药材品质的下降——“要改变也不难,关键在于,适当提前几天采摘,在白蕾前期即摘下来。”余椿生老师强调:“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已经造成山东的金银花在市场竞争和市场价格上落后,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价格略差,也还问题不大,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可能就会使咱们的金银花卖不出去。”
    据济南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孟建介绍,为了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提升药材品质,公司在余椿生老师的指导下,建立了济南市中药材科技培训中心。3年来,余椿生老师在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中药材种植培训班40多次,进村现场指导20余次,受训农民达3200多人次,发放技术材料6000多份。
    年逾七十的余椿生老师,经常在济南和平阴来回奔波,在栽种、收获等关键季节,他直接就住在基地。为解决中药材种植不规范、产量低、质量差等难题,他亲自编写了丹参、金银花、栝楼、远志等20余种中药材高产种植技术手册,在播种期、生长期、收获期进村讲课,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如何整枝打杈、高效采收等关键技术。目前,中药材种植农户亩均收入达4500余元,初步尝到了科技带来的致富甜头。 

 
壮大龙头企业  带动农户致富 

 
    在采访的过程中,余椿生老师多次说,他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也从各家农户种植药材的实践中学到了很多,有时候,一些技术只是个“二道贩子”,从一户传到了一户而已。“请各位记者多写下公司,多写写科技局的工作。我在药农中有点威信,也是科技特派员这个身份带来的。”他真切地说。
    据刘孟建介绍,近年来,余椿生老师先后帮助济南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不同类型栝楼的DNA分析及高产措施研究”、“玫瑰花与中药材间作试验”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5项,完成了《地黄、栝楼高产措施研究》、《野生远志人工驯化》等课题。其中,“地黄与栝楼规范化种植研究与开发”获得了2010年平阴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年4月,占地500余亩的济南禾宝中药材基地被市科技局认定为“济南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此外,该基地还被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省中医药大学定为“中医药科研示范基地”和“学生实验实习基地”,被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财政厅认定为“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
    “成立于2007年的济南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前身是济南大地药材种植服务站,有着12年的中药种植推广经验,目前有占地500亩的中药种植示范基地一处,占地40亩的中药种植技术培训中心一处,还有占地一百二十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中药饮片加工厂。”平阴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余椿生老师作为中药材种植加工方面的科技特派员,虽然年近古稀,但他不顾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不嫌弃简陋的工作条件,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中药材的种植、管理、采收。仅在种植基地,他就种植了地黄、栝楼、丹参、板蓝根、红花、远志、百合、射干等40多种中药材,并设置了品种对比试验区、肥料对比试验区等高产试验田和大田观察区,进行了多项中药材栽培试验。可以说,余老师为平阴中药材的种植和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余椿生研究员介绍,作为济南种植中药材的主要区域,地处山区的平阴县尽管有着中药材种植的历史,但一直发展缓慢。2004年初,中药材生产正式列入平阴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但当时中药材种植面积不到1000亩且多在山地。自济南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建立以来,通过“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签定合同、统一保护价收购”的“四统一”方式,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为基础,辐射带动了平阴县4000多个中药材种植户,中药材种植面积每年以15%以上的速率递增,目前平阴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亩收入在5000元以上,户均增收2200多元。
    “我个人认为,选派科技特派员,最好能够对口帮扶,与龙头企业结合,通过技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千家万户的发展,这也是农业科技工作的一种创新。”余椿生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