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半世纪谱写强镇华章

2009-10-21 23:53:30   作者:记者 赵厚田 特约记者 王庆利 通讯员 刘丽萍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党政成员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左四为镇党委书记李庆东)

  50年前,1959年的4月13日和 9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两次来到了济南历城王舍人镇大辛庄进行了实地考察。当年毛主席来时的小柳树已是绿树成荫,旁边成为休闲文化广场,它的身后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小区,进驻了高标准的高等中学。它面向的不再是土堆路,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和现代化便捷的BRT公交系统······
  50年间王舍人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该镇按照“工商贸并举,全面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兴镇、商贸旺镇的发展战略,全镇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被国家统计局评定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综合发展水平千强乡镇”,连续两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先后被市委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济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连续十年保持了省级文明镇荣誉称号。2008年,该镇完成GDP34.0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今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该镇稳扎稳打,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为经济回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根“三农”谋发展


  王舍人镇坚持把“三农”问题视为发展各项工作的扎实根基,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信息化、机械化、科技化的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增联合收割机、打捆机、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各种大中型农机具50余台。农民种地基本实现全机械化,小麦总产达10500吨、玉米总产达10673吨,仅去年就新增民营企业94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48户。鼓励多元投资,稳步发展花卉苗木、奶牛、养殖、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带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致富增收。不断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08年各级财政“三农”资金投入1470万元,其中镇财政投入240万元大力推进环卫进农村工作,全镇文明生态村达到14个。积极培育和规范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龙头带头作用的品牌协会组织,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拓展非农业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致富。全方位发挥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职能,继续加强和规范劳动力人才市场,积极发展运作以劳务输出、劳务介绍、劳务中介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介媒体,在劳动力和就业之间建立广泛的桥梁和纽带。深入挖掘劳动力资源、积极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发挥镇域优势,加快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和生态观光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非农经济,就地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结构”优化助增收


    王舍人镇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实施大项目的龙头带动战略,提升工业化水平。坚持“政府引导、业主开发、引资建设、项目推动”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率优势,努力形成对外开放的载体和窗口。加强与实力客商的招商洽谈,大力引进的发展高市场容量、高技术含量、税收贡献大、环境污染少、高附加值产品、高科技密集型企业,带动就业强的优质项目,增加经济发展的后劲,加快发展工北沿线经济隆起带。继续加大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通过产业转移、联合、兼并、嫁接、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快组建和壮大一批能支撑该镇经济发展的企业,壮大自身财源建设。紧紧围绕铸造、化工、家具、建筑、食品等现有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扶优扶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做强实力,创响品牌。加快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紧紧围绕与核心企业的协作配套,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实施管理创新,加快招商选资步伐,推进企业革新。做大做强商贸流通、娱乐休闲、宾馆餐饮、大型超市、特色商业街等现代服务产业,继续推动形成以汽车销售和维修、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大型综合市场等为重点的工北三产发展带。


集聚商贸添活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建设工业北路以南地区的商贸城市场群,打造商贸平台,逐步建立具有镇域特色的商贸产业聚集区。该镇自2003年开始,通过不断推进“村村通”工程,逐步实现道路村村相通,公交村村相串的新景象,给村民提供了外出的便利条件,完善了镇域内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在此基础上,开始慢慢织就城镇道路网络。结合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沿小清河南岸围堰,西起洪园桥,东至刘家村,打造一条小清河路,建设王舍人镇的“沿河北外环路”。2003年拓宽改造了全长5000米大白菜路西段;2004年到2005年重点实施了“五路一渠”工程,共修建道路12000米,垒砌河道2500米;2006年起重点建设了“四路”,长度共达10100米。进入2009年,该镇以迎接全运会为契机,配合奥体中路即工业北路建成通车,制定新的道路改革方案。规划建设总长1500米的田园新城东西主动脉——田园大道;完成总长4000米的大白菜路梁王段的拓宽改造。同时,结合小清河治理和华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在全镇北部地区寻求生态观光农业、农家乐和田园休闲度假游的三产发展突破口。随着工业北路产业带的不断壮大,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该镇实施科学规划,制定了《王舍人片区控制性规划》,沿工业北路这条黄金轴,实施片区开发,打造“两城一片”的战略布局,即:打造商贸城、田园新城,开发建设张马片区,推进旧村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逐步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城镇核心区,使沙盘模型合法、有序、完善地转化为城居实体。自07年以来,开始了自主运作商贸城的重大项目,目前已投入近3亿元,完成了非住宅地上物的拆迁,完善了各项手续,启动了29栋、13.6万平方米的周靳郭三村安置房建设项目,年底前安置房基本竣工,明年5月份要实现安置入住,同时拆除三村旧貌。现在全国知名企业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参与运做商贸城,900亩建设用地将一次性招拍挂,实施整体开发,商贸城的平台效应已经体现。田园新城768亩土地已经招拍挂,24万平方米安置房基本竣工,物业管理人员已经进驻,即将开始苏家、赵仙两村的回迁安置。依托小清河综合开发治理项目这个平台,正加快完善土地手续,二期建设工程有望年内展开。两大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拉动全镇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现在,该镇共有16个村进行村庄整合和旧村改造,逐步奠定了大型综合居住区的基本雏形。在建设田园新城、商贸城的同时,适时规划建设综合办公区域,调整行政办公格局,改造提升学校、卫生、医疗等公益设施建设水平。


民生科技惠民生


  王舍人镇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示范镇,王舍人镇将根据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要求,坚持科技示范,开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应用,以秸秆气化供气、固化成型、沼气和秸秆液化制取生物柴油的高品质开发与利用为目标,深度开发农村新型能源,清洁能源,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促进农林生物质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主要示范内容:农作物秸秆气化,秸秆固化成型技术,作物秸秆的青贮转化利用及大中型沼气制备技术,生物质制取生物柴油。王舍人镇将以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和济南泉香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在裴家营村、纸坊村和冷水沟村建设3处示范点。以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的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大型生物质锅炉供热、大型沼气制备和济南泉香实业有限公司的秸秆液化制备生物柴油等新能源转化技术,结合奶牛示范基地青贮,针对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热能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开发农村新型能源、清洁能源的生产与利用技术,提高热能利用效率,促进农林生物质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


和谐文明展未来


  王舍人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提升乡村文明,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破除陈规陋习,形成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大公共投入,确保村容整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工程,继续巩固和扩大平原供水工程成果,加快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监督鼓励村集体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该镇水坡村去年年底集体出资694万元,为全村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实行阳光民生工程,建成并以投入运行阳光民生救助服务中心,实施阳光民生安居工程;投资新建了新的敬老院和卫生院,大大提高了卫生医疗水平和社会救助能力。提升教育标准,几年来,已投资近亿元建设提升了镇实验中学、滩头小学、梁王小学、镇第二实验小学,实现了全镇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步提高。完善村民自治,实现管理民主,让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