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铸就镁碳砖辉煌

2009-09-29 22:27:27   作者:记 者 周 明 特约记者 王庆利 通讯员 曹 伟 吕仁祥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团结奋进、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

  走进济南镁碳砖厂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科研楼楼前挂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轻工业学院产学研基地”等一块块象征企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合作的牌匾,这也奠定了本次采访的基调。作为一个建厂20余年的企业,济南镁碳砖厂有限公司从建厂之初就致力于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注重与国内外各大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借鉴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合作的辉煌创新路。截至目前,企业有职工6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3名,有高级工程师 14名、工程师18名,初级技术员48名。厂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拥有总资产2.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8000万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出口创汇近2100多万美元。
  济南镁碳砖厂有限公司是我国生产炼钢用系列耐火材料的专业企业,下设中日合资“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济南全盛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和济南华美环球进出口有限公司,其中主体企业中日合资“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已通过中国冶金质量认证三标(质量、环境、安全健康)体系认证


 研究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 代代“创新”相传


  “我们从建厂之初就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路子,与国内外知名从事耐火材料研究的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实现了公司的稳定健康发展”,这是济南镁碳砖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元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产学研结合为企业构建了高标准的科技创新平台,确保了企业科技研发工作高效运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济南镁碳砖厂有限公司1986年建厂,当年他们就以冶金部鞍山热能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开展科技合作;1989年,公司又与钢铁研究总院结成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与这两家科研院所的合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该公司先后又与济南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今年9月8日,山东轻工业学院、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产学研基地在该公司揭牌成立,同时聘请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学院王世峰教授为技术顾问,这标志着该公司的产学研合作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多年的技术合作使该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同时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赞赏,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名列前茅。
  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实现了院企双赢。既使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转化,又使企业的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做到了“研究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近几年,他们先后与钢铁研究总院研究等合作了转炉供气砖、铝碳质水口座砖、整体出钢口、刚玉质浇注水口座砖和刚玉质浇注电炉炉盖、轻质内外墙板等项目,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据介绍,2006年,该公司承担的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转炉用供气砖”和历城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转炉用出钢口修补料”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转炉出钢气幕挡渣”技术荣获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2007年,该公司的“不锈钢转炉用镁碳砖规模化生产建设项目”获申2007年工业经济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工业项目;2008年,该公司承担的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历城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大型钢包用尖晶石碳砖”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8月,该公司的“RH炉用镁碳砖的研究与开发”入选山东省技术创新第一批项目计划。


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先要自身硬。2000年,该公司投资建设了隶属企业的独立科研机构——济南镁碳砖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03年,该中心被认定为“山东省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为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2008年,该公司投入科技活动费用1135万元,占年销售收入的5%,他们规定每年根据企业情况都以年销售收入的3%—6%作为科研经费。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企业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截至目前,该中心有科技活动人员122人,参与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有91人,占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74.6%,其中博士4人,中、高级工程师42人,聘请留洋博士、耐材技术专家、炼钢技术专家及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化工专家等十几名高级专家作为技术中心专家顾问指导技术中心的研发工作。同时,鲁东耐材研究所正与日本JFE炉材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转移及开发课题合作,共同开发、共同研制新产品,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认真分析原因,使产品性能更加稳定,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建好“硬件”,奠定技术创新基石。技术中心拥有适应研究开发的试验、测试仪器设备、中试车间(设备)试验、测试仪器设备水平达到同行业国际水平的台数占10%以上,国内领先的台数占总数的比例40%以上,每年都进行一定的更新试验研究手段和条件。2002年,技术中心的长、中期研究开发部门——鲁东耐火材料研究所成立,下设,设计室、物理试验室、化学分析室、实验室等。其中,设计室先后为国内外用户提供炼钢用各种炉型耐火材料综合整体设计,国际上先后为日本新日铁室兰、住友金属和歌山等厂家的90吨、180吨、250吨、300吨、350吨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转炉进行了整炉炉衬材质、炉体砖型、砌筑方案设计;国内先后为河北建龙、遵化建龙、泰钢40吨转炉、石横特钢65吨电炉、新三洲50吨电炉、宝钢集团上钢一厂150吨转炉和100吨电炉等二十余家钢厂的不同吨位的炼钢炉进行了炉衬材质、炉体砖型或砌筑方案等设计。实验室拥有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温抗折试验机、抗氧化、模拟炼钢的抗钢渣侵蚀试验炉、万能材料试验机、高温线膨胀检测仪及成套散装耐火材料试验设备。为进一步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在原有试验设备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模拟高温产品热重量变化的热重量失量检测仪、模拟炼钢炉冷热变化的耐消化试验仪器,满足了研究开发要求。2008年,企业技术中心又投资10万元购置了荷重软化监测设备等检测设施。
  依靠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产业水平。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进行技术改造30余项,总投资1200余万元。引进日本技术与辽阳锻压机械厂改造开发了居国内领先水平的1600吨真空压砖机,该设备共采用日本先进技术15项。设备控制系统配置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各操作电磁阀,主要液压缸、故障显示等,该系统并具有故障诊断、动画显示、生产管理功能;液压系统中液压泵采用国产,主要液压阀等采用进口件;锤头连接方式选用液压加紧装置,同时原螺栓连接方式保留;控制系统配置进口打击力显示仪,做到打击力量吨位显示准确,性能稳定;真空系统采用密闭式凉水系统,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水循环真空过滤系统,大大改善了真空泵的使用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的真空度。与济南铸锻研究所合作研制了无损探伤自动流水线,自动连续检测、记录、无需涂油优异功能得到充分的显示,成为产品探伤的主要设备。探伤检测线的运行及取砖机械手的引进使用大大改进了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通过近几年不断的技术改造公司的高档镁碳砖的生产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完善的创新体制则是企业保持创新活力的保障。为此,他们不断完善奖励、激励机制,调动技术创新积极性。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良好的创新氛围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为此,技术中心为建立了良好的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全体员工技术创造的积极性,建立完善了“科技管理制度”、“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制度”、“技术创新招标管理制度”、“技术秘密管理制度”、“专利管理工作办法”、“科技进步奖励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促进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2008年投入科技活动费用1135万元,占年销售收入的5%;重视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通过对市场科学合理的分析及时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制定新的研发计划,开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新品种,形成了产品随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市场趋向而促使产品尽快更新换代的决策机制,使企业尽可能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生存环境;与各大院校的合作呈健康发展趋势,2008年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氯氧镁水泥的研究”处在产品实验阶段、与济南大学的“转炉出钢气幕挡渣技术的研究”已顺利完成、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的“结合剂的研究开发”已研制出新的产品。
  此外,他们还派人参加了济南市知识产权局举办的培训,安装了企业信息化数据库,使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国内外市场、行业产品研究趋向,为企业及技术中心新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截至目前,该公司拥有燃煤型煤气化燃烧供热炉、一种转炉出钢气幕挡渣装置、金属皮镁碳耐火砖3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低碳镁碳砖及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也已经得到受理。
  产学研合作使济南镁碳砖厂有限公司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覆盖面不断扩大,在金融危机的不利经济形势下实现了“逆势上扬”。“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经济形势下,去年我们企业销售并没有受影响。今年以来,由于日本钢铁企业受影响较大,公司1月份以来出口下降15%,但国内市场的销售情况稳中有升,公司效益也是近几年来最好的”,方元德总经理对记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