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隆起的科技力量——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纪实

2013-04-23 18:33:03   作者:记者 郭跃军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省科技厅副厅长徐茂波(前中)视察日照市第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

    记者近日走进日照市东港区采访,这里正流传着一个不是新闻的新闻——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出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会面,而铺在人民大会堂里,新一届领导人走上的红地毯,是东港区一家企业生产的。
    作为全国重要的地毯产业基地,山东的地毯铺进人民大会堂不算是太大的新闻,但这一新闻的流传有一个重要背景:编织这些地毯的织机,也是东港区这家企业制造的——此前地毯织机制造技术一直为英国、比利时等国家垄断,目前我国地毯织机基本上全靠进口,而且往往为了省钱只能购买国外淘汰的二手机器。
    这,或许可以作为东港区科技工作实现突破发展的一个注脚, 也是东港区以科技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日照市“中部新型工业隆起带”的一个缩影。


高新企业培育:助力高新产业快速发展 


    2012年,东港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总数达到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年初提高3.5个百分点。
    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东港区科技局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在具体发展策略上,东港区科技局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一方面加大对鲁信金禾、洁晶药业等现有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以高新产业园区为依托,突出特色,立足优势,引进了海帝电器、龙泰汽车、七星汽车配件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和现代物流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成效初显:首批4家种子企业领信信息、红叶环保、新贵科技和兴业汽配都已具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条件,其中兴业汽配、新贵科技两家企业已经通过高企认证。也正是这两家企业的认证成功,使得东港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了9家。
  2013年,东港区科技局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辖区内基本条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中选取合适的种子企业进行培育,并加强培育引导力度,争取将其培育成为行业内的科技领军企业,以进一步带动相关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东港区科技局提出的工作目标是“2013年争取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争取完成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对于东港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性的发展,为下一步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扶持:为企业发展“添油加力”


   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发展,需要较高的科技投入。只是,对于东港区的多数企业来说,因为正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在保障正常生产运营的同时,大幅增加科技投入。
    为了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东港区科技局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申报立项,争取各级资金支持,以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培养拳头产品,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
    2012年,东港区科技局累计为企业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其中星火科技计划1项,创新基金1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这也是日照市首次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资金支持。省级科技项目9个,其中火炬计划1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2项,省科技攻关计划5项,省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共计争引资金330余万元。再加上日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东港区科技局2012年共协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以上,对于企业进一步深入研发起到了促进作用。


平台支撑:企业创新装上智力引擎


    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上,东港区取得了重要突破——现已建成国家级高新产业孵化器两处——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和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目前,日照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孵化厂房9座,目前累计入孵企业60余家,在创业辅导、技术创新、科技项目申报等均得到了良好服务。东港区科技局还积极推进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2012年,围绕蓝色经济区发展需求,依托骨干企业布局,该区共新建市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家(龙兴食品、七星汽配)。
    经过近几年努力,东港区科技局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均有了很大提高。这主要表现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不断得到完善。东港区科技局坚持鼓励企业建立产品研发机构,并逐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同时,大力支持企业不断提升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条件、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研发机构升级,并积极促成提升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条件、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研发机构升级。2012年,鲁信金禾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已经省科技厅批准建立;贝尔机械与东华大学、海恩锯业与上海理工大、美佳集团与中国海洋大学的合作有了重要进展,其中贝尔机械已建成日照市第二家院士工作站。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显著标志之一是知识产权成果多。2012年,东港区新增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家(新贵科技),星级晋升2家(红叶环保、晟明电器),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均位居全省140多个县区上游,特别是发明专利占比明显提高。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东港区科技局积极落实专利申请补助政策,2012年共计报送补助资金申请资料近500份,申请补助金额二十余万元。2013年,东港区科技局还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继续实施专利申请补助、专利产业化奖励政策,积极培育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着力调动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申请专利占比,逐步消灭科技型企业“零专利”现象,力争发明专利突破200件。
    2013年,东港区科技局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创业载体的新跨越:大力引导支持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其他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依托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软件测试等公共服务。引导建立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技术交易、专利服务、咨询评估等科技服务机构,为产业集聚提供工商设计、人才培训、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利申请等技术中介服务,建立自主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科技兴农:构建特色“山海经济”  


    东港区临海靠山,区域内海洋渔业、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其中,科技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东港区坚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支持农业产业链的开发与完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得以加强,14家新型农业科技创新载体成功通过日照市科技局认定。
  星火科技12396基层信息服务站是东港区的重要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围绕茶叶、苹果、蔬菜、黑木耳、水产等特色产业,东港区科技局积极作为,力促12396基层信息服务站高效有序运转,并以此为依托,推动各类科技信息在广大农村低成本、高效率、有针对性地双向传播,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衔接,为“三农”从业者特别是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
  鲆鲽类养殖加工产业是东港区的一大特色。为了进一步完善鲆鲽类产业链,实现渔民致富,财政增收,东港区科技局借助山东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东风,充分发挥科技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技术依托,进一步加强了产学研合作,成功申报了以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这一项目的获批,目的在于大力培育海水养殖与加工等区域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带动、支撑能力。
  2012年,东港区科技局还着力建设扶持了一批新型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农业科技园区4家、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4家、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和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链2家。这对东港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东港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2013年将重点推进政策落实: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突出抓好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继续开展区级科技进步奖评审活动,营造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确保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有望很快就形成产业化的好项目得到资金支持。同时,通过这些措施,着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着力为打造日照市“中部新型工业隆起带”、加快东港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