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传统周村注入新动力

2012-11-20 18:52:25   作者:本站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2012年周村区领导参加科技活动周集中宣传活动

    淄博市周村区是一座传统工商业城市,工业基础好,服务业成长迅速,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发展体系较为健全完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立足创新驱动、内生发展,有效推动全区产业向“集约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科技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


  周村区传统产业比重偏大,在大量沿用传统技术、传统工艺和传统产品的制造业领域,部分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率先实现了转型升级。成立之初的赫达公司是一家年销售收入仅2100万元,专注于专用机械的小型乡镇企业,凭借纤维素醚制备技术的成功引入,实现了由机械制造领域向精细化工领域的成功转型,目前企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三,医药级、食品级和建材级纤维素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恒沣膜公司在从事增白剂制造过程中发现了水处理技术及其产品的巨大商机,大胆投资创办了新材料科技公司,在高从堦院士的指导下,与天津工业大学联合开发了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脱盐膜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均处于行业前列。该公司依赖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开发,率先跨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


科技创新为企业增产增效提供了重要增长点


    科技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带来高产出、高回报的事业。华安新材料公司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高效环保制冷剂的产业化,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近8亿元,利润税收双过亿,连续三年销售收入翻番,利税翻番,尤其在今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同行业相继关停生产线的情况下,该公司借助低价原料制备工艺的优势,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金玻璃机械公司开发的CRS制瓶机,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智能伺服控制系统,整条生产线售价近100万美元,利润超过国内同类产品的2倍。


科技创新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保障


  节能降耗就是效益正逐步成为科技型企业的共识。宏信公司投入巨资改造苯酐生产线,在生产环节和余热综合利用方面大量采用新型节能技术,使苯酐每吨产品综合能耗由过去的96公斤标准煤大幅降到16公斤标准煤,在每吨原材料价格1.2万元的水平上,可以保证其苯酐产品每吨利润维持在400元左右。凤阳集团成功研发的“彩钢板尾气焚烧再利用系统”,使企业每年节约能源性成本500万元,节能效益占到企业总利润的25%以上。 


科技创新推动了企业装备更新改造


  传统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在于企业装备的更新。淄博海天纺织有限公司大量引进日本、比利时先进的喷气织机和国内外先进的浆染设备,2012年又投入300余万元从国外引进当前最先进的松式烘干整理联合机,解决了高弹牛仔面料后整理环节的缩水率大、弹力降低等技术难题。该设备的引进在国内尚属首次,投用后可以帮助企业开创一条靠产品性能质量取胜的新路子。兰雁集团坚持进设备、扩规模、省成本、提效率的发展思路,正在引进全过程信息化控制系统,对生产线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目前该公司进口设备比例占到90%以上,装备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虽然设备引进改造并不是原始创新,但是工艺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样帮助这些传统纺织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方面赢得了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主知识产权和优秀研发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大要素。三金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玻璃瓶罐机械研发、生产企业,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玻璃机械设计专家,建立了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有11项产品通过了省市级技术成果鉴定,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其创新成果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去年,该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玻璃机械制造企业瑞士埃姆哈特公司合资,产品成功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磊宝公司多年潜心研究氧化锆资源化利用技术,依靠其独创性技术,实现了陶瓷行业废旧氧化锆回收利用,有效化解了国内锆英砂原材料短缺的制约,其氧化锆系列产品纯度在国内首屈一指,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并赢得多家风投公司青睐,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科技合作交流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靠联合建设创新平台,是企业突破技术创新瓶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实现升级转型的有效途径。金鲁科技长期以来与中国科技大学开展校企合作,研发出十余个系列的助剂产品,其中无磷固色碱等3项新产品获得发明专利,有17项节能、环保产品申报了国家专利。该公司凭借科技创新确立的优势,连续多年规模、效益快速提升,今年该企业还投资1.56亿元新上1.4万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项目,投产后可使年销售收入由目前近亿元扩大到10亿元。恒利石油化工公司依托以汪燮卿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院士工作站,成功研发了废旧油品资源化利用技术,今年该公司利用该技术新上了5万吨高温有机热载体项目,并获得省政府土地支持。
    今后,周村区将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继续推进产学研联合等措施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一是切实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与财政增长挂钩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根据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在资金方面对重大科技项目、企业技术攻关、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等进行扶持。建立和完善科技经费投入、使用、监管的体制机制,加强对科技经费投向的整合和监管,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动员和组织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事业上来,解决科技型企业急需的资金问题。
    二是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从政府层面引导企业实现从自发创新到自觉创新,从局部创新到整体创新,从单一创新到系统创新的根本性转变。首先,以政府为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组建由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业务部门联合,区属骨干企业为主体,聘请高层次专家参与的产业创新战略研究机构,着眼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围绕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一课题,开展专题研究,编制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规划。其次,推动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在区级战略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企业未来一个时期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业转型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通过政府和企业两个层次的规划定位,将企业科技创新提升到地区产业创新的高度,提高科技创新的系统性和可预见性,避免政策或人事变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人为影响,减少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是继续推进产学研联合。当前,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开展原始创新的能力,因而必须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竞争力。一方面要引进智力,利用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依托,为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提供产业化平台。特别要结合本地区化工、纺织、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在创新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及时向企业推介高校和科研院所新的项目、科研成果,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购买知识产权、共同设立研发机构、技术入股等形式,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持续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以重点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以企业投资为补充,规划建设创新园区、产业孵化基地等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配备必要的研究、开发、检测、检验设备,按照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的原则,为全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同时,结合科技型企业的迫切要求,在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创建上尽快实现突破。参考“集合债”的模式,以政府、企业联合出资和负债的形式,归集一个“资金池”,定向用于池内企业的过桥资金拆借、银行贷款担保等;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及时组织开展银企对接、风投推介、股权融资等活动,为高新技术企业搭建融资平台;由政府牵头,组织部分科技型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在解决企业融资瓶颈方面实行集团化战略和联盟内企业互保。
  五是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把科技人才的能力建设作为全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培养人才。发挥政府在引进培育人才工作上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今年组织政府部门负责人赴新加坡学习政府管理创新经验、引进100名高层次急需人才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政府工作人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引进力度,逐步改进地区人才结构。同时,帮助企业搭建人才培育引进平台,提高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推动企业迅速吸引和凝聚各类优秀人才。引导企业在调整内部分配结构、政策等方面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大胆探索和试行智力入股、技术入股等分配方式,提高科技人员的薪资,逐步完善企业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徐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