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左一)到莱芜固德化工调研
今年以来,莱芜市莱城区科技局把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和转方式、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贯穿科技发展的主线,着力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科技合作,科技进步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莱城区连续五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其中两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区。
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张。2011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年初提高了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和比重均位居全市第一位。二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1家,其中国家级3家。涌现了一批像固德化工、汇金公司等产值过10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像科虹线缆、生态洁等技术含量高、发展势头好、产业化推进快的科技成长型企业。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区已初步形成了新型钢材及钢铁深加工、有机高分子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四是项目争取实现大幅增长。今年以来,争取市以上科技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级43项。争取省以上无偿资金1400多万元。通过项目实施,突破关键技术190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10个系列。
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夯实
一是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1家,院士工作站4家。成立了中国园艺学会葱姜蒜分会,建设了省生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生姜试验站,成立了全省生姜产业和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引进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优秀人才。帮助企业通过项目嫁接、技术入股等方式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科研人才120余人,带动了区内相关产业发展,泰莱铸铝铝合金铸造项目、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项目和奔速电梯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制品等项目都是由高层次科技人才投资创业,共引进了14名北大博士、一支美国访问学者博士研发团队和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形成了一批“博士老板群”,为莱城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巨大能量。实施了优秀企业家培训计划,组织近400名企业老板、中层管理人员到浙江健峰管理研修中心进行培训。三是知识产权工作攀高走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莱城区知识产权工作意见》等文件,设立了专利专项基金。1-9月份全区专利申请680件,授权1094件,发明专利申请82件,授权20件,授权量在全省排名第12位。莱城区成为省级知识产权区。
产学研合作卓有成效
目前该区的大部分重点企业分别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4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去年3月份,成功举办了莱芜姜产业科技合作对接会。聘请贾敬敦、方智远为莱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首席顾问。区政府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万兴等4家企业与科研单位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盛德泰公司与江南大学围绕莱芜姜产品深度开发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目前已研制开发出姜饮料、速溶姜茶、低盐姜片、姜味休闲食品等12个系列产品。全区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多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66项。
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推进
一是争取到一块省级农高区的牌子。2008年争取到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牌子。目前已初步搭建起35平方公里发展框架。二是成功举办了一个展会。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莱芜姜、保健康”等品牌农业影响力不断增强。三是建设了一个科技信息网络平台。投资近300万元建成了区级信息服务中心和覆盖全区13个镇(街道)、719个行政村的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专家+信息+农户”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城市科技资源向农村延伸。(刘胜群)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