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区域自主创新高地——菏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菏泽市科技局局长耿振华
前几年,菏泽市曾搞过一个大型成就展,在“领导关怀”部分,有三张中央领导人来菏泽考察的照片。细看一下,就能发现,这三张照片均是在一个地方拍摄——早在2004年就因养殖克隆牛而闻名全国的曹县五里墩。
现在的菏泽,值得去看看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就多了。目前,菏泽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了523家,东明玉皇化工的碳五系列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为亚洲第一,睿鹰制药成为全国最大的头孢类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2011年,菏泽市共争取各类科技支持资金5300万元,创历史新高。菏泽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799亿元,同比增长52.23%,增幅居全省第1位,高于山东省25.1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新增山东省创新药物(菏泽)孵化基地等15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加强深层次合作,共建了天津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山东省鲁南药物研究院,引进2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共申请专利2177件,获授权1193件,新增山东省名牌产品1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3件。牡丹区、单县、东明县、曹县、巨野县通过2011年全国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实现了科技工作重大突破。
政策带动重金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近日召开的菏泽市科技奖励大会上,菏泽市市长孙爱军公布了《关于打造区域自主创新高地的意见》。意见提出,“今后三年内,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市级财政不少于1亿元,各县区财政不少于3000万元,重点支持促进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转化。”据了解,这是菏泽市继2010年出台的《关于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后,又一个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性文件,以此引导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了菏泽市打造区域自主创新高地的步伐。
在日前召开的菏泽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上,菏泽市市委书记赵润田提出,落实省委“打造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艰巨任务,实现把菏泽的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最重要的力量、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依靠科技创新,要“着力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打造区域自主创新高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
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在日前召开的科技奖励大会上提出,菏泽市要以培育发展创新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翟鲁宁厅长指出,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光取决于该领域单一技术的领先,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完整、协调的产业创新链和产业生态系统。为此,2012年,山东省提出了重点发展创新产业集群的任务。目前,菏泽市已经在新药研发、橡胶助剂和铜材加工等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山东省创新药物(菏泽)孵化基地也正式揭牌,菏泽市特别是高新区要立足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在重点发展的创新产业集群中布局建设重点产业基地,确定研究开发方向,依托孵化基地、重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院校等,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快速提升创新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同时,还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作,帮助企业树立知识产权战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利用财政资金引导激发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研发平台。
据了解,2011年,菏泽市共有54项科技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获得无偿补助资金3120万元。其中,菏泽广源铜带股份有限公司“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重大科技项目,被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得国家科技资金900万元无偿支持;山东舜亦新能源有限公司“大功率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技术创新与应用”等4个高端科技项目列入2011年度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获得省财政1200万元无偿支持资金。69个项目纳入市级科技计划,安排经费2000万元,其中山东步长神州制药有限公司的“红核妇洁洗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10个项目列入市技术创新提升重大专项,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
系列科技项目和引导资金进入菏泽,使得相关企业的科研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仅2011年,菏泽市就有176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鉴定,7项成果获省科技奖励,100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两人获市重大科技贡献奖。菏泽市共有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和20家市创新型试点企业通过评价验收,8家企业被列入省创新型企业试点,35家企业列入市级试点。目前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累计100家,其中国家级试点企业1家、省级试点企业20家;市创新型企业达到3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其中,达驰电气和玉皇化工发展为首批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在此基础上,菏泽市先后启动建设了山东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三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5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现跨越提升的良好态势。
搭建平台产学研合作结硕果
菏泽市科技基础薄弱,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全省只有菏泽市未建立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针对这种现状,菏泽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工作主线,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有效手段,以科研平台的搭建为抓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菏泽市科技局局长耿振华介绍,按照菏泽市整体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振兴需要,菏泽市科技局加强了统筹协调,以搞好顶层设计来不断加强以重大科技平台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菏泽市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鲁南药物研究院、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市科技信息情报服务平台等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相继开始建设。菏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将建设发展为菏泽市首家重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山东省鲁南药物研究院正在加快建设为立足菏泽、服务鲁南、面向全国的重大医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菏泽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入网仪器345台,总价值1.65亿元;菏泽市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平台也已经面向全社会开展科技信息数字化优质服务。在力主建设公共平台的同时,菏泽市科技局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各类创新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目前,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企业技术中心2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全市已有130多家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其中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企业技术中心16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家、企业技术中心32家、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1家。
在搭建科技平台的同时,菏泽市科技局积极拓展国内、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2011年,菏泽市与浪潮集团实现了战略合作,建设了“四省交界”菏泽云计算中心,推动了菏泽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天津大学共建天津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向该市输出先进的技术成果和优秀的科技人才;在清华大学举办菏泽市企业管理与创新高级研修班,与天津大学合办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班,为该市培养120位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舜亦新能源、协力生物科技分别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实现新能源和生物木糖醇全面合作;郓城县绅联生物与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开展肝素钠生产新工艺合作。国际合作方面,重点与独联体、德国、意大利等国加强科技合作。邀请了原中国驻俄罗斯科技参赞赵建民来该市指导与独联体国家及国际科技合作。达驰阿尔法电气获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山东省中意1250MW级封闭母线关键技术合作研究中心”,该市拥有首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山东省中意1250MW级封闭母线关键技术合作研发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战略和技术评审,该市首次获得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山东良义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的“无铅焊料项目的研究和利用”项目列入市科技攻关计划。目前,全市已有220多家企业与国内7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
科研平台的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仅2011年,菏泽市就有山东华信制药等30家企业发展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菏泽金正大等4家企业通过了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山东玉皇化工发展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菏泽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1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同时,菏泽市科技局紧密结合大项目建设,梳理筛选了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帮其做好策划、规划,为其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2011年,山东中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NTC功能材料\芯片\元件和传感器规模化制造”等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火炬计划,曹县精锐机械锁业有限公司的“研发试制数控自动化制锁设备”等9个项目获科技部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扶持资金380万元无偿支持。玉皇化工10万吨稀土顺丁橡胶、湖西王集团精密主轴轴承等117个传统产业改造项目和宇泰光电太阳能电池转化板、巨益新能源风光互补路灯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
据耿振华局长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了“东西帮扶”“突破菏泽”等一系列加快菏泽发展的战略部署,去年又把“将菏泽打造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列入省“十二五”规划,为菏泽市注入了发展新活力。“十二五”期间,菏泽市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医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新型化工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高端制造产业园、牡丹高科技产业园等六个特色产业园,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今年,菏泽市将以“六个一百”(重点实施100项科技计划,重点转化100项科技成果,重点建设100家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打造100家科技型企业,重点推广100项农业新技术,重点邀请100名专家教授合作攻关)为科技工作的抓手,实现菏泽市科技工作的再突破,为实现“区域自主创新高地”建设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菏泽市,踏上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菏泽的高新技术产业,也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