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济南技术市场的春天——济南技术市场发展驶向快车道
2011年济南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表彰大会召开
“2011年,济南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200余份,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增长幅度创历史新高。轩竹医药公司与上海某单位签订了6000万元的技术合同,单项合同交易额创历史纪录。技术交易和技术合同可以确切地反映这一个地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数字的取得,既体现了济南市的创新能力,也表明技术交易市场对济南市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济南市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兼书记李言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济南技术市场发展已驶向快车道,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李言军主任表示,在所有登记认定的技术合同中,以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为主,技术交易向电子信息、医药卫生、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集聚的迹象明显,居主导地位。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济南市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济南市重点发展产业的技术水平。他在进一步向记者分析数据时指出,随着国家级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平台落户济南,济南医药类技术贸易机构稳步发展,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加大,济南市大额医药类技术交易额显著增加,上千万元的合同明显增多。其中,轩竹医药公司与上海某单位签订了6000万元的技术合同,单项合同交易额创历史纪录。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意义重大,济南创新服务模式逐步形成
“技术合同在法律上和其它交易合同一样受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它与一般合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标的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是科研成果或者科技服务为交易对象。技术合同大致分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四大类。”李言军主任对记者介绍了技术交易的基本常识后说,技术交易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比如,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是国家级高新区评判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则是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技术合同登记工作,涉及到科技进步考核中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科技促进县(市)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产学研联合情况等定性考核指标,还涉及到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科技成果转化数、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人数、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数、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额等定量考核指标。
“技术交易和技术合同可以确切地反映这一地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这一方面来说,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可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曹健林就曾在天津国际技术转移论坛上指出,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李言军主任一再表示,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其作为企业进行税收减免的依据,还是衡量区域内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开放技术市场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成为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转折点。1986年,党中央提出了发展技术市场的“放开、搞活、扶植、引导”的八字方针,一系列政策法规随之陆续出台。二十多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协调下,在科技界、企业界和从业管理人员的努力推动下,市场机制在技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在振兴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速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促进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观念的更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技术市场已经具备向纵深发展的各项基础和条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前景,发展是大趋势。我国的技术市场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济南技术市场和全国一样,是济南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之一,在科技资源配置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渠道。通过近20多年的努力,我市的技术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尽管这个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技术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必然结果,技术市场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反映,其对我市的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作用将在不断增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在市科技局的规划部署下,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市的技术市场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强化“窗口服务”意识,推动创新发展环境建设
根据济南市科技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该中心根据其承担的职能,在济南市科技服务大厅设置了“技术市场服务”和“仪器共享服务”两个服务窗口,坚持为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事业单位“优质、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济南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高度重视科技服务大厅的“窗口服务”工作。据李言军主任介绍,该中心全体员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了做好科技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机关效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具体的工作中,中心选派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同志到窗口工作,并对窗口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既要做到热情服务,又要严格把关。在窗口服务工作中,中心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快速高效、及时主动地办理窗口业务。窗口工作人员还做到了积极对前来咨询的技贸单位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服务、解答各种问题,发送相关政策读本等。
2011年,“市场中心服务窗口”圆满完成了对外服务任务。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200余份,做到了“资料齐全当场受理、资料不全补正办理、急需合同尽快办理、重大合同指导办理”,没有出现漏审、错审和投诉现象,均符合要求。同时,还提供了电话咨询和面谈咨询服务5000余人次。据统计,2011年新增技术贸易单位六十多家,所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涵盖各个行业技术领域。同时,中心还按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和《技术合同认定规则》要求,对合同签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跟踪服务,始终坚持为前来办理合同认定登记的技术贸易单位提供公平、公正、高质量的服务。该中心被评为省技术市场2011年度“科技金桥奖先进集体”,同时获得“全省技术合同登记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李言军主任荣获省技术市场2011年度“科技金桥奖先进个人”称号、同时还获得了第五届(2010年—2011年)“国家科技金桥奖先进个人”。
据李言军主任介绍,济南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还承担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即济南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服务工作。目前,平台已吸纳入网单位(包括环济南一小时都市圈城市)125家,入网仪器1600多台套,仪器总价值超过12亿元,涵盖了济南95%以上的科技领域,平台各项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仪器设备覆盖面广、利用率高,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济南市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2011年中心还在市科技局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济南市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办法》、《济南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绩效考评办法》。同时,协助周边六地市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协作网并纳入济南平台,为省大型仪器平台调研提供了省直单位480台(套)大型仪器设备信息资料。2011年5月,中心进一步优化了平台软件,对300多台入网仪器设备信息进行了更新,并增加了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联合评议窗口,新购大型科学仪器可从网上申报、下载相关评议申报表,进一步完善了平台服务功能。在大型仪器的使用上,中心不还主动接洽相关单位,多次组织平台管理服务人员到山东省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山东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等20多个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和交流平台使用情况。据调研反馈,仅2011年一季度,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就通过平台对外提供仪器检测服务200余次,检测样品数量超过3000余例,为服务单位指导生产,进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已设立的18个平台专业测试分中心各有特色,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都各有特色,为提升济南地区的检测、试验水平,提供可靠准确的检测、试验数据起到了主导作用。根据年终统计,2011年利用平台协作网申请用户57000人次 ,平台完成各类实验检测项目68000多次。为济南地区的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起到了支撑作用。
2005年11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技术市场工作会议上,济南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技术市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据李言军主任介绍,自2005年起,中心连续三届获得“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六年获得“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中心被评为省技术市场工作“十佳管理机构”,2010年,济南市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突破20亿元,被评为济南市科技十件大事之一。今年,中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更是取得增长30%的好成绩,增幅位于全国前列,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近些年来,济南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市科技局的规划部署,以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针为指导,以增强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市场环境建设、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市场交易模式和机制创新和技术市场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为重点,强化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探索适合济南地区技术市场发展的模式,为技术贸易单位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业务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技术市场‘十二五规划’中技术市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任务,在市科技局的领导部署下,加快资源统筹,创新工作模式,健全服务机制,扩展服务范围,进一步加强中心的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作好技术市场服务工作。同时,积极研究和探索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技术扩散、科技成果转移、技术组合等一些共性问题和技术市场需求,在市科技局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区域技术市场联盟,通过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有效整合相关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技术转移速度,带动我市技术市场的整体发展。有条件的区域要探索开展国际间技术贸易,将我市的技术市场融入世界技术经济贸易中去,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李言军主任表示。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