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亮历史古城——聊城市东昌府区采访记

2012-01-10 23:03:36   作者:见习记者 范继义 通讯员 贾浩远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东昌府区科技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右四为局长吴铭兴

    东昌湖风景如画,大运河、徒骇河蜿蜒而过,河湖相连,城湖相依,这是著名的“江北水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山陕会馆、宋代铁塔、光岳楼、海源阁、傅斯年陈列馆,这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全国率先实现“科技视频村村通”,国家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聊城市委等领导纷纷视察,外地单位竞相学习。
    这里是聊城市东昌府区,近年来科技工作骄人的业绩,使这座鲁西古城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荣誉。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62.5亿元,增长率连续三年在1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3.94亿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利申请865件,科技示范基地60多处,转化推广科技成果100余项。区长孙孟来在报告中指出,该区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8.9%。
    近日,东昌区科技局赴杭州领取了“金桥奖”,这是全国技术市场领域最权威的奖项。
    东昌府,被称为“江北都会”,明清凭漕运之利,繁荣达400年之久。这座历史古城经历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而今正唱着“强农固本,工业立区,三产兴区,科教强区”的号子,燃起科技的火焰,千帆竟发,阔步向前。


科技视频通农家 


    作为一个有耕地7万多公顷的农业大区,“强农固本”,东昌府区紧抓科技服务,实施“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科技视频直通各村。
    农户种植的茄子叶子上有黄斑,摘片叶子,到村服务站,通过视频让专家工作室的专家诊断,专家立即给出解决方案。目前,东昌府区实施的“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建立的这种服务站已经达到1680个,全区894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普及科技知识500余条,推广科学技术成果50余项,传授农村实用技术100余项,培训农民30000多人次,发布农副产品信息2000多条次,推广引进农业新品种30个。
    在东昌府区科技局,记者走进了“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的专家工作室,看到值班专家正用视频给咨询人讲有关技术问题,身边放着一摞记录本。记者顺手翻了翻记录本,看到:2011年5月7日沙镇顾官屯村民张廷振、张振荣种的大葱干尖、葱叶出现大块白色干斑,向专家师仰胜咨询。师仰胜指出这是“大葱疫病”,建议他们使用专治疫病、霜霉病的杀菌剂,如霜霉威等,同时使用KH2PO4壮苗。2010年6月10日梁水镇江庄村民江居礼向专家邵富贵咨询葫芦立枯病,2011年3月4日侯营镇张屯村的村民刘瑞涛向专家王振龙咨询茄子叶片出现褐斑……
    分管该项目的科技局主任科员、高级农艺师景立魁对记者做了介绍。东昌府区在2008年5月17日开通了科技视频系统,采取一种崭新的模式,用先进科技服务农业生产,实现“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区财政为此拨款50多万元,建有3个科技视频专家工作室和一个视频管理室,装修了可以容纳30人、配有投影仪等现代培训设施的科技视频培训室。为13户符合条件的农村农资经营门市部无偿赠送了电脑、耳机、麦克风等器件,作为首批视频系统服务站。在全国农业高校院所聘请专家做顾问。在网上随时实现专家与农户、专家与企业的对接。农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家“面对面”予以解答。科技直接、方便、快捷地向基层流动,服务农业生产。当时,科技局吴铭兴局长指出:“科技视频系统的诞生标志着向基层传播科学技术的高速公路已经形成。”开通后,在当地的夏种夏收中迅速发挥了作用。当年,服务站就发展到106个。2008年7月10日,聊城市委书记宋远方在有关文件的批示写到:“科技视频系统是科技兴农的重要手段,东昌府区这一重大举措为全市科技兴农带了好头”。
    2009年,服务站发展到了386个,覆盖到该区所有乡镇,也辐射到周边县市,科技视频系统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撑作用明显提高。据介绍,在该区的20000亩高产玉米项目区,2009年平均亩产为750公斤,其中道口铺办事处苏楼村村民高连中的责任田,亩产竟然达到953.6公斤。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视频系统的作用,2010年该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这个科技视频服务普及到村,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的意见》和《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把科技视频村村通列为全年“十大民心工程”之首,召开政府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区长孙孟来亲任组长的东昌府区“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该区依托农业现代园区、专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资经销站、农业科技示范点、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星火专家大院、12396服务站、基层农技站等不断建立服务站点。每个服务站做到“五个一”: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化设备,一名科技信息员,一本咨询记录薄、一套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先后派人到江苏、安徽、宁夏、黑龙江等地学习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积极拓宽服务范围,努力提高服务水平。2010年7月30日,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郭九成视察了这项工程,给予充分肯定,并且指示要把这个先进的经验推广到全市及周边地区。
    到2010年年底,服务站覆盖全区894个行政村,有的行政村甚至建有三五个,共达1580个,视频专家接受群众咨询26万多人次,解决技术难题20多万个,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现在该区已经探索出多种服务模式,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农民群众遇到的技术难题不仅可以利用电脑视频“面对面”地咨询视频工作室专家,如果某村里有10个茄子种植户面临同样的问题,还可以在基层服务站接受专家“面对面”的集中培训。专家们把科技知识编成飞信,服务直接“飞到”了田间地头。服务点还开通12396服务热线。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所)合作,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利用视频资源系统地传播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比如通过“科技大舞”窗口,让用户了解国内外最新科技走向。科技特派员也利用科技视频系统现身说法,有的把成功的做法制作成视频向群众播放。现在,科技局正在和聊城大学传媒学院合作制作多种视频。目前正计划依托国家推广的远程教育、党建培训、绿色证书等培训工程,开辟“蔬菜”、“畜禽饲养”、“健康与保健”、“家庭花卉养殖”等栏目,打造喜闻乐见的科技推广和普及的窗口,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为群众提供现代科技服务
      2011年3月,东昌府区“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作为农业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方面的成就参加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亲自听取了东昌府区的汇报,并对“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给予充分肯定。
    东昌府区“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帮助农民足不出村了解掌握了新技术、新成果,拓宽了群众信息渠道,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创新示范燃亮工业经济   


    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东昌府区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大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按照项目高新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2008年6月,制定出台了《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的意见》,确定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的原则:对在科研和技术水平方面具有优势的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以项目的组织实施带动企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府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企业积极投入创新工作。采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有一定竞争力的传统支柱产业。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和评价办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试点企业先行,稳步推进,讲求实效。7月,首批确定聊城信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东岳华盛强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为第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企业。


    该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实施这项工程。
    2008年10月,成立了区长孙孟来任组长、科技局局长吴铭兴任小组办公室主任,政府办公室和11个科局一把手任成员的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区财政每年拿出400多万元,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企业实施科技项目。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嫁接一批技术、获得一批成果、锻炼一支队伍。2008年以来,该区共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争取资金1200万元。
    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鼓励创新型企业加强产品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知名商标,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促进品牌知名化,以品牌知名化带动技术创新,实现良性互动。
    以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带动,加快建设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配件加工、高档环保涂料、草坪割草机、纺织、轴承保护器、无缝系列钢管、生物制药、厢式变压器等产品的生产开发基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格局。东昌府区委书记李小平、区长孙孟来等领导多次到高新技术企业现场视察和指导,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就政策环境、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了科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已建立了轴承保护器、纺织、汽车制造、钢管等4个特色生产开发基地。全区轴承保护器生产企业近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22家,年产值80亿元。从事钢管生产经营的企业近100家,其中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产品50多个,实现了企业从规模化向高新化的转变。
    大力开发新型环保技术和高效节能技术,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建设节能环保技术示范企业。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扶持、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加大技术更新改造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聊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利用中华大电厂的炉渣和粉煤灰作混合剂,生产出的水泥不仅强度高、稳定性强,而且比用矿渣作原料年可节约1000多万元。对水泥生产线进行信息化改造,可随时对生产每个环节监控和调度,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中通钢构建筑有限公司采用3D3S设计软件,优化了设计。齐鲁漆业有限公司涂料着色实现了电脑自动化配比。紧跟国内外前沿先进实用技术,以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和企业为载体,引进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在改造传统产业上取得新突破。该区高新技术改造面积达27%以上。
    巧借“外脑”,产学研结合,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组织企业参加“聊城·西安交大科技成果洽谈会”等一系列校企科技合作洽谈活动。面向全国高校院所聘请适合该区产业发展要求的专家,设立“东昌府区科技发展专家顾问库”。以“东昌科技信息网”为依托,通过建立企业技术难题、技术需求展示平台和高校院所技术成果推介平台,形成了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互动交流机制。2008年至目前,与高校院所签订各类技术合作项目60多项,引进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00个,企业产学研联合开发产品覆盖面达30%以上。
    200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值为30.59亿元,2010年增长到73.9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4.60%。昌华造纸机械、中泰药业、金帝精工制造等10家企业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鑫科生物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天工岩土采掘机用T13镐形截齿、东泰农化苯醚甲环唑原药等3项目获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创新奖。48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2011年获批的15个技术创新项目中,有6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个填补国内空白,8个达到国内先进。
    时下,随着一项项科研创新成果的“出炉”,为该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技术创新快速扩大了企业规模,拉长了产业链条,该区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科教兴区”, 科技的火焰越燃越亮,东昌府区将紧紧围绕农业信息化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两大主题,乘风破浪,一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