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热成为农民致富的源泉——访济南市科技特派员芦恩文
芦恩文(左)在济南乡村绿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花卉基地查看花木长势情况
芦恩文,济南市商河县地热农业利用研究所所长,济南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
地热资源,是主要以温泉为主的新型、可再生、节能、绿色环保的可再生的资源。据勘测,济南市商河县地热资源储量为48亿立方米,可开采的地热资源量为20亿立方米,资源总量约为1426多焦耳,相当于标准煤4.77亿吨的能量。由于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的,因此在开采过程中一般不会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随时可以采用,不带有害物质,将其用工农业生产,可节省大量能源。
将温泉引入现代农业
“商河温泉具有埋藏浅、储量大、水温高、矿物质含量高等优点,目前商河县开发的几口温泉井,井口的出水温度是56-62摄氏度,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洗浴、采暖、工农业生产及热供水,是理想的天然热水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将大大减少传统能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芦恩文介绍商河温泉时说。
近年来,商河县依托先进技术,大力开发地热资源,挖掘温泉在农业上的应用潜力,广泛应用各种温室大棚的调控技术和成果,进行工业化蔬菜育苗生产、花卉培育、热带水产品养殖等,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据芦恩文介绍,目前,济南市的地热资源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一般是将热水依靠地热井的自然压力直接进入温室供暖管路系统。济南市商河县地热农业利用研究所主要引进、研发地热在农业上的利用,特别是在温室大棚里的应用技术。除了温室供暖管路系统等保温措施方面的研究外,还针对利用地热的温室大棚进行通风、降温降湿、昼夜温差的调节、以日照为基准的变温管理等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应用推广。
“就目前来看,商河县的地热资源在农业利用方面,技术上还不系统,不完善,技术人员的水平也比较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调研发现,由于地热资源丰富, 部分管理人员产生一种错觉, 似乎夜间温度似乎越高越好,而实际上,植物的生长特性要求夜间要适当的低温, 以利营养的积累。如果夜晚温度过高,还可能会出现昼夜逆温差现象,因为植物生长的正常温度是白昼温度高,夜里较低,但在阴天或者大风降温时, 夜间室内温度由于有草苫的保温作用,往往可以保持较高的温度甚至高于白天的温度,这样一来,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作物的减产。” 芦恩文说。
让地热催开缤纷花朵
作为济南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芦恩文的服务对象是济南乡村绿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及该公司所带动的农户。
在被聘为科技特派员之前,芦恩文与山东地质矿产资源研究所、商河县科技局、商河县国土资源局等机构,联合对商河地热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价,并编制了商河县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在此期间,他深入研究了地热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了解了地热水质变化的原因,并开发了地热尾水合理利用的技术。
据芦恩文介绍,成立于2007年的济南乡村绿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拥有一处集名贵花卉、绿化苗木、水产养殖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已经建成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双膜温室大棚和可供暖6万平方米的地热井1口,利用地热资源培育红掌、文心兰、蝴蝶兰等名贵花卉,其产品销往北京、天津、青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该公司先后被济南市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大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
为了提升商河县地热资源在农业产业化的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芦恩文在济南乡村绿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实施了济南市科技项目“红掌新品种优质栽培及温室调控技术研究”。在红掌大规模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相继进行了鸟巢蕨、观音莲、泡泡蔓绿绒等花卉的温室培育技术。由于利用地热进行温室栽培,其花卉苗木成本降低了很多,目前,红掌等花卉甚至在春城昆明都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2011年,济南乡村绿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建起了济南市温泉农业科技示范培训中心,设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虫情测报室、电子图书阅览室,还建立了室外气象站,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目前,芦恩文已完成公司蔬菜园艺工、水产养殖技术员、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工人的培训。同时,芦恩文积极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将大量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源源不断地引入公司。在他主持实施的“切花文心兰新品种及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应用”项目中,仅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文心兰切花”一项就给公司创收500多万元。
为提高花卉苗木基地的水平,满足该公司销售和承揽工程的需要,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芦恩文出资20万元创办了商河县瑞丰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并亲任理事长,合作社共完成了6000余亩苗木和10000平方米花卉基地的组织建设,目前合作社成员达310人,2010年实现合作社销售收入586.7万元,收益46.2万元。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芦恩文通过各种形式举办了各类科技培训班(包括花卉、水产养殖、蔬菜、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温室调控技术等)160多期,放映科教录像、科技电影180余场,编写、发放苗木、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明白纸等科技资料3.6万份,培训种植户1万余人次。合作社带动的120户示范户,户均年增加收入达2万元以上。
在“科技+企业+合作社带农户”的一体化开发模式下,芦恩文提出了“花卉温室周年生产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的设想。通过科学合理布局,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科学管理等措施,在建成济南乡村绿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示范基地的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其所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该公司种植基地温室大棚规模达4万平方米,累计种植花卉、苗木规模达到6000余亩,带动农户2500余户,销售各种花卉苗木80万株,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逐步实现了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我们应该争取建成集名贵花卉、优良绿化苗木、中草药种植培育及水产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态园。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献身农业科技 服务全心全意——记山东商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