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高职校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1-02-08 17:18:19   作者:记者 崔启昌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全国职教会议期间_胶南高职校张继军(右一)校长接受媒体采访。

  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学校就应当是学生能够找到归属感的家园,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学园,身在其中其乐融融的乐园。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就是一所这样的学校。——题记      
  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致力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先后构建了“建立企业化校区,实现校企一体;建立企业化实训车间,实现产教一体;共建企业课堂,实现工学一体”三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学校为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会议提供观摩现场,2007年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莅临视察时,对胶南市高职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给予很高的评价。学校先后评为教育部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基地、青岛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青岛市工会先进单位。自2003年以来,连年被评为胶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三位一体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建立企业化校区,实现校企一体。2006年学校与美国AAA公司合作,创建了占地80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的企业化校区,先后引进了韩国现代汽车三承电装有限公司、青岛新东洋计电公司两家合作企业,在校区内设立生产车间,实行企业化运作,公司提供生产设备、资材和订单,并挑选思想业务素质高的技术工人担任培训教师;学校负责日常管理、教学和生产,学生一天学习,一天工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每月工学补贴达500元。目前,该校区共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维修三个专业,1200余名学生。
  建立企业化实训车间,实现产教一体。2007年,学校与青岛海信集团合作,按照真实的生产标准,在校内建成拥有完整电视机生产线体的实训车间,实行“学校—企业—回校—再回企业”的双循环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又在校内成立了青岛欧迈特精密机械公司,由学校出场地,公司投资购买数控加工设备,推进产教一体的发展。
  共建企业课堂,实现工学一体。为解决“培、用分离,工、学脱节”的问题,胶南高职校积极与合作企业协商,在企业内设立“高职校实习生车间”和“高职校实生习生培训教室”,建立企业课堂。校企双方合理调配工学时间,共同组建生产、教学师资队伍、共同确立培训内容、共同开展企业课程教学,使企业不但是用工的场所,更是人才的孵化中心。以青岛海尔为例,学校共同制定了为期45天的培训流程:流程分“教—练—核—验—跟踪”五个环节:教—3天集中培训,学习厂规厂纪、厂级安全、海尔愿景和员工发展、6S等,促进员工转型认知,学习元器件构造、工艺生产流程、质量环保知识,掌握岗位操作理论;练—15天模块理论、实践培训,熟悉基本的工位操作;核—1天生产现场岗位技能培训、纠缠培训,固化工艺操作内容;验—4天逐项验收,合格者安排顶岗实习,不合格者安排二次培训;跟踪—20天生产现场岗位实战操作,强化员工岗位技能水平,真正做到了研训一体。


落实“六个结合” 促进工学有机结合


  学校育人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结合。胶南高职校坚持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全面审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及评价考核,积极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成立了校企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以主动服务,赢得企业。以与海信集团合作为例:2007年8月,海信集团LED背光源模组项目立项研发,学校立即与海信联系,投资100万元建设校内海信实训中心,设立“LED背光源模组项目班”。并主动“走进海信”了解企业用工标准,积极“请进校园”,研讨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向,突出彩电教学。当该项目产业化推进工作刚一开始,学校就为企业输送了200名合格人才,使学校的育人与企业的用人紧密衔接。
  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结合。实施“三个优化”,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引入学校。记者采访得知,该校一是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按照企业生产岗位和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二是优化设计专业课程。按照“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能力体系重构课程体系,以电子技术专业“海信班”和“三承工学班”为例,胶南高职校分别设计了“彩色电视机专门化模块、企业文化、岗位培训、彩电组装与检测实践”(海信)、“汽车电气控制专门化模块、企业文化、岗位培训、汽车电器原理与维护、汽车电路控制组装与维修、汽车电气电路维修实训及考核”(三承)的不同课程;三是优化设计实习内容。对照岗位生产模块,按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序列设计复合实习模块。如彩色电视机专门化模块的实习内容设计为:电视机主板插件、主板焊接与检测、主板组装工艺和主板调试检测。同时校企还共建教研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员组成,专门结合企业生产新技术,编订教学新教材近20种。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胶南高职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努力体现企业特色。学生教室,公司文化上墙;实训车间,学生统一着企业装训练;将“6S”管理引入学校,使实校管理制度与企业接轨;文体活动,师生与公司员工同场竞技;将企业文化纳入校本德育教材,提前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同时向企业输入学校育人理念,在车间布置砺志警句、名人名言,从而营造了浓厚的车间育人氛围。
  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结合。学生实习不是简单的干活,而是带着任务和课题在企业实习。因此,胶南高职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了产教一体培训机制,促进学生转变角色,适应企业环境,在实践中学习,在岗位上成才。青岛海尔对实习生实施“选—育—用—留”人才培养流程,制定六段升迁标准,让实习生尽快融入企业发展,与员工同场竞技,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结合。签订师徒协议,师傅即老师。企业为每位学生确定一名师傅,进行一对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指导;技工入校,技工即教员。企业选派5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入校任兼职教员;教师进企,教师即师傅。学校建立教师定期进企锻炼制度,每年安排30多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协同企业师傅加强学生实习期的教育与培训。
  育才和育德结合。一是建好组织。胶南高职校把实习生团支部建在企业,积极开展团的活动,发挥团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树好典范。积极开展工学感悟交流、职业道德标兵、优秀实习生评选等活动,发挥典范的感召激励作用;三是完善考评。将品行作为实习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品行考核直接与实习鉴订、毕业、录用挂钩,发挥考评的约束导向作用,将德育渗透到工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增强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完善“海尔式服务流程” 提升实习就业质量


  顶岗实习是胶南高职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规范实习管理,提升实习就业质量是职校面对的重大课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胶南高职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完善“海尔式实习就业服务流程”。从2003年起,胶南高职校就建立并完善了“海尔式实习就业服务流程”。实施“十步工作法”,即制定计划—考察企业—组织面视—签订协议—岗前培训—跟踪指导—考核鉴定—推荐上岗—应急处理—服务三年。建立了“113”质量服务标准,即一个承诺:高职校永远是你的家;一张卡片:每位实习学让发放一张实习就业服务卡,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三年内免费为学生提供再就业优质服务,如海尔般“真诚到永远”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就业率保持100%,近几年,在原实习单位直接录用的实习生达到90%以上。
  完善实习生信息管理系统。胶南高职校为所有实习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档案涵盖了学生年级、所学专业、实习企业、进企时间、岗位变换等信息,既方便快捷查阅,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及时沟通交流,又有利于跟踪指导,加强实习期的教育与管理,努力搭建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
  完善七项实习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校企联系制度。胶南高职校与百余家知名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校企合作论坛,研讨修订合作方案。并建立企业生产部门与学校教务处、企业人事部门与学校就业安置办“直通车”,定期对接交流,落实合作方案;二是建立实习生跟踪指导制度。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配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进企跟踪指导。集中实习企业设常驻指导教师,分散实习单位每月调研一次。并制定了电子邮件汇报制度,实习组长负责将组员每周实习情况用电子邮件向指导教师汇报,使指导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顶岗实习管理无盲点;同时学校还完善了顶岗实习考评鉴定制度、顶岗实习安全预案制度、实习生岗前培训制度、优秀实习生回校报告制度和毕业生再就业制度,保障顶岗实习的规范化运作。
  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成效。学生职业素养普遍提升,数控专业学生高鹏,2005年和2007年两次参加松下集团在日本举行的的员工技能比武,两次获银奖;2009年聂巍获青岛市汽修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代表青岛参加全国中职生专业技能大赛……;社会效益也逐步显现,众多知名企业纷纷与学校展开了合作,并建立起了稳定的实习就业网络。胶南高职校与三承电装的合作项目新近还获得韩国总统奖。
  采访结束时,胶南市劳模、全国黄炎培杰出校长将获得者、胶南市高职校校长张继军告诉记者:“今后学校将继续在优化专业设置、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生责任保险机制等方面进行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学校服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技术进步的服务功能,将胶南高职校打造成全国一流的职业技术学校。”
  以创新理念探索职教办学模式,以经营理念推动学校跨越发展,以质量立校引领学校特色发展,胶南高职校正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奠基中国的箴言。


    相关链接 
  
  胶南高职校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轮流到企业实践锻炼,到企业参加6S培训。有计划地加强骨干教师、“双师型”、“名师”队伍培养。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开展校内示范课活动推广分层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技能训练水平。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委员会,先后编写了七种专业技能培训教材和五种校本教材以及《学生实习就业指导》,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丰富了校本课程体系。原教育部周济部长到该校视察时,对胶南高职校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他说:“希望胶南高职校加快速度,继续作为全国的榜样,作为全国的典型,走在前头,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做得更好,成为全国的典型,在前面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