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口市围绕加强和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全市发展活力得到明显增强。2010年1—10月份,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6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3.6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以上。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突出“三条主线”
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突出传统产业的高端化。以加快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为抓手,把推进新型工业产业化作为主攻目标,积极引导企业瞄准产业高端和行业前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实施“企业再造”、“工业创造”工程,抢占竞争制高点。近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技改400多亿元,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70多个,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年均分别增速23.1%、27.3%和26%。龙泵集团原为一家生产柴油机油泵油嘴的老企业,近年来,该企业在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瞄准国际一流水平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达到了国际同类设备一流水平,发动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层次由原来国Ⅱ标准提升到目前的欧Ⅲ、欧Ⅳ标准,在国内同行业位置由原来的三十多位跃居第二位。经过不断引进和技术创新,南山集团生产的精纺呢绒面料达到350支纱,居于国内最高端,成为国内外高档西服必选面料。
二是突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重点围绕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三大领域,整合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全力扶持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产业,促其迅速膨胀做大做强。丛林集团在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万吨铝挤压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时速350公里的动车车体型材,占全国在线运行动车组车体型材市场的80%;已研发成功的轻量化载重汽车单车自重可减轻30%、节油25%;投资30亿元的轻量化汽车产业园,新增销售收入100多亿元,成为全球高速列车、地铁、轻轨用铝合金型材设备最齐全、产能最大的企业。目前,龙口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7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
三是突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坚持以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为手段,强力带动应用配套技术研究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现代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威龙公司作为国内葡萄酒行业的骨干企业,巨资引进先进栽培技术和优良葡萄品种,加快建设集有机葡萄栽培、有机葡萄酒酿制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万亩葡萄庄园。目前,企业已获得国家农业部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葡萄酒产品已投放市场,三年内其中高档葡萄酒生产能力可达到10万吨,将再造三个威龙。近年来,龙口市先后完成了“黄淮东部(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山东梨品质改良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示范工程”等多项国家级农业科技计划,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0多个,每年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成果60多项。全市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农产品达到78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10处;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86元。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33.8亿元,人均3.68万元。
推动“三个提升”
把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必要条件
一是提升原发创新能力。采取典型引导、政策激励、服务支持等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基地,不断提升科研层次,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中际电工机械公司依托其创建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专利70多项,其中23种产品成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其主导产品电机绕组自动装配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目前,全市80%以上的规模企业已建立了研发机构,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4家、科学研究院3家、省级成果推广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有6家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了4个行业标准、23个国家标准;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
二是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自身优势,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合作,借助外力,创建厂外“研发中心”,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目前,全市95%以上的规模企业在研发上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过或正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经认定的产学研联合体已发展到180多个,每年开发转化科研成果80多项。以化工、工程塑料生产为主的道恩集团,依托北京化工大学组建了北京研究中心,先后开发新产品60多种,其中两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到世界级水准,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三是提升引进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瞄准本行业国内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招商引资、购买专利、参股合作等形式,在引进技术、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龙口玉龙纸业引进德国技术开发的轻质及纯质纸,其高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0%。龙口恒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进菌种发酵技术开发出天门冬氨酸,是生物制药的中间体,成为国内本行业的“抢手货”。近年来,全市有近三成规模企业通过引进创新实现了销售收入和效益翻番发展。
强化“三个支撑”
把优化创新环境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有力推手
一是强化服务支撑。在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搭建了“科技信息、项目孵化、专家咨询和高新园区等四个平台”。市里设立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开通了十余个专业科技网站,免费为1300多家企业提供网上服务。投资1400多万元;建立高档科技项目孵化器,为进驻的科技型企业无偿提供场地、资助、经营辅导等“一条龙”服务,并网上推介高科技项目500多个,帮助企业引进科技项目100多个;从国家科研机构、重点高校聘请30多名专家,相继组建了三届市政府科技顾问团,通过网上远程对接、现场技术诊断等形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0多个,节省研发经费1亿多元;设立省级高新技术园区,依托基础设施完善、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等优势,高起点引进高科技项目,成为拉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聚变器”。
二是强化资金政策支撑。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市财政投入应用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费达9000多万元,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82%以上。围绕自主创新、成果奖励、专利资助等方面市政府出台了多项奖励扶持政策。对获得本市科技进步奖的给予3000—15000元奖励,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按照项目奖励金额实行1:1配套支持;对获得省级以上的专利明星企业给予享受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近年来,市财政用于奖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名牌的资金达2200多万元。
三是坚持示范项目支撑。以抓好科技示范项目为重点,从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专利实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促其成为自主创新发展的典范。中际电工机械有限公司作为科技示范工程的主要实施单位,依靠自身科研能力,累计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及专利60多项,10多项产品获得上级科技资金支持,22种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其主导产品电机绕组自动装配成套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另外,康达集团、隆基集团、中宇机械、大川活塞和宏泰工具等一大批科技型企业,通过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累计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60多项,争取上级科技计划12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00多项;争取上级无偿拨款近5800多万元;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0多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0多项;申报专利4600多件;授权专利2600多件;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1亿多元;高新产品中拥有知识产权的达80%以上。(吕文东)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