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异 “专”“精”结合——齐鲁宏业集团致力打造纺织业民族知名品牌
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地区就业、调节劳动力结构的重要产业,也是棉花产业化的重要工业支撑点。据了解,济南市纺织业自1902年济南开设工艺局,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纺织开始起步,逐渐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基地之一。然而,在经历产业大调整之后,有着100多年发展历史,名列中国纺织界“沪津青”之后的辉煌不再,七大棉纺厂、两大印染厂均已破产。
在经历体制改革之后,为了济南纺织业的复兴,围绕技术改造、全面创新、实施自主品牌建设等工作,济南市多家企业坚持走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近日,记者走访了产品质量国内领先,工艺和产品不断创新的齐鲁宏业纺织集团。
创新求异实现跨越发展
2010年5月,“国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纱线产品开发基地”落户位于商河县纺织工业园的宏业集团。在全国几万家纺织、服装企业中,获此资格的不到80家,让人看到济南纺织业重新步入强者行列的希望。
“2008年之前,我们也是靠纺单一的高支纱打市场。但是经济危机一来,企业就差点经营不下去了,这也逼迫着我们去变。”宏业集团董事长李汉典说,“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创新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宝。”
当国内众多纺织企业继续围绕资源和价格苦苦拼杀时,宏业集团在过去做精做专纯棉高档针织纱和混纺高档色织纱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和差异化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迅速向高科技差别化纺织品领域拓展,先后开发生产大批多组份混纺差别化的功能性系列产品,吹响了纺织行业科技创新谋发展的号角。
据李汉典董事长介绍,宏业集团先后研发、生产了甲壳素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珍珠纤维、竹纤维、羊毛、导电纤维、阻燃纤维等多种产品,以及棉、涤、天丝、粘胶等多种色纺纱线。同时,依托新产品研发基地,宏业集团加大了技改力度,调整了生产流程和配置,新增色纺、赛络纺、紧密纺等新型纺纱生产能力。在公司所生产的几百个多组份、差别化、功能性系列产品中,有5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有4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专利,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技术、储备新产品,还能够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保证了产品的适销对路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目前,宏业集团其纱线质量控制在2001乌斯特公报5%—25%以内水平,坯布质量均以出口标准生产,资产总值达8亿元,拥有30万纱锭、3000头全自动气流纺和1500台织机生产规模,实现了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人才战略”推动产品更新换代
技术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宏业集团坚持以“人才战略”实现企业产品的创新。“鲍智波就是我四次拜请才从青岛过来的,现任集团副总兼总工程师。尽管鲍工来的时间不长,却已经为集团公司培养起一支强大的技术人员队伍,研发了一大批新产品。”李汉典董事长骄傲地告诉记者。
据李汉典董事长介绍,鲍智波主要负责新产品研发工作,在宏业集团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带领科技人员成功开发出几百个功能性系列产品,有上百个新产品投入批量生产。其中,“聚成纺”就是他带领科技人员对细纱机大胆改造,独创出的一种新型纺纱方式,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项技术是在环锭纺细纱机上加装一套装置,并对牵伸区进行改造,既能纺平纱,又能根据不同风格和花样需要,纺出不同于一般竹节纱、分段含各种不同纤维的竹节纱产品。“无规律竹结纱”特种纱的研发和生产为纺织业增加了新的产品,用该类纱线织成的面料,染色后布面饰纹色彩绚丽、变幻无穷,给人一种新鲜、神秘的感觉,深受市场青睐。
谈及“人才战略”, 李汉典董事长认为,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各类人才为企业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宏业集团一直坚持“大人才”观念,打造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够成长、成才,并生发出爱企如家的真情。
重视人才在宏业集团不仅体现在口头上,还体现在日常管理中。近年来,宏业集团以“团结凝聚力量,和谐创造辉煌”为指导思想,大力提倡人性化管理,力求为职工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公司每年拿出50万元重奖在创造性劳动中涌现出的精英和模范,通过物质奖励彰显了人才的价值,职工“比、学、赶、帮、超”的热情空前高涨,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专”和 “精”结合打造宏业名牌
历经十多年的市场风云,宏业集团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市场战真经,其最重要的立足点在于从产品质量、成本、结构等多个层面,打造出名副其实的名牌产品。
在近几年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宏业集团不仅重视技术革新,还狠抓内部管理,始终坚持技改和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为此,宏业集团不仅引入了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还引入了ISO14000国际环境体系认证,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宏业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围绕“专”和 “精”做文章,宏业集团坚持“精品战略”,其主导产品精梳针织纱40支~80支纱的质量足以与棉纺织行业的标杆企业安徽华茂和无锡一棉的产品相媲美,其产品近一半出口到东南亚地区,部分出口到欧美。
凭着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宏业集团所生产的系列产品以优异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在市场上打造出了“宏业”这块“山东名牌”,赢得了“山东省著名商标”的称号,而这响亮的名头,又促进了市场的开拓,实现了企业生产与销售的良性互动发展。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