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三大科学”打造绿色黄金——记创新发展中的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赵金菊
走进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矿集团),一座三足鼎立的雕塑矗立在草坪上,中矿集团人形象地把它称为“三大科学”碑。“三大科学”是中矿集团的经营理念,它们是“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管理”。中矿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建波介绍,“科学决策”确定了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企业坚实的发展基础;“科学技术”抢占了行业技术的制高点,提高了生产工艺和产品的技术含量,“科学管理”创造了独具特色、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
在“三大科学”引领下,中矿集团秉承“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的理念,发展黄金矿山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全力打造“绿色黄金”,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走出了一条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之路,对矿山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建设起到了重大的示范作用,目前,中矿集团已经连续六年摘取了全国黄金行业效益第一名的桂冠。
10年辉煌之下的创新理念
据介绍,中矿集团是一个以黄金采、选、冶为主导产业的大型股份制企业,辖北截金矿、罗山金矿、玲南金矿、阜山金矿,现有职工4700人,资产总额40.76亿元,主要产品为黄金、白银、铜精矿、铅锌精矿、硫矿,日采选生产能力8000吨,日氰化生产能力1000吨,年自产黄金5吨,年冶炼黄金15吨,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标准金锭提供商之一,从2004年起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黄金行业经济效益第一名。2009年,公司自产黄金15.90万两,冶炼成品金47.68万两,销售收入55.60亿元,实现利润13.93亿元,财政贡献7.76亿元。其中,万两黄金提供地方税收超过1900万元,居全行业之首。
中矿集团的今天可谓辉煌,谁能想到这个企业仅运行了十个年头。2001年4月,中矿集团从困境中起步,凭借着“三大科学”的经营理念,公司经济效益平均以每年超亿元的速度递增。“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矿集团人很谦虚,头脑冷静。据介绍,目前,我国的黄金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我国黄金企业分布较广、规模分散,加之缺乏行业性的统一指导,导致我国黄金矿山在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系统技术集成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中矿集团创新发展思路,自2001年公司运行以来,首次提出了“打造绿色黄金”的环保理念,先后投资5亿元,对采、选、氰、冶各生产环节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完善了技术攻关组织机构,成立了地测采、选氰冶、机电设备、网络信息四个专业组和四大金矿技术攻关小组,将技术攻关项目列为月份重点工作进行考核,每月召开一次技术研讨会,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成果,重奖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人员,极大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全体职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研发成功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公司全面启动的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系统技术集成研究项目以“降低职业危害、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矿山资源、保证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黄金矿山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链网体系,按照物资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特征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关键技术研究为支撑,首次对黄金矿山采矿、选矿、氰化、冶炼的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关键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及工艺优化改造。
资源有限 创新无限
在别人印象中,中矿集团的矿总是挖不完,其实这跟创新有很大关系。2008年,中矿集团的“黄金矿山节矿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计划,获得专项资金3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等于增加黄金金属储量36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6年。经过不断创新,中矿集团先后获得了安全高效低贫损采矿、资源综合利用、零排放氰化工艺、绿色黄金冶炼及矿山环境治理等创新性技术成果,实现了绿色高效采矿、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生态化冶炼、“三废”的减量化与资源化,达到了“节矿、节水、节能、节地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促进了企业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中矿集团创造性地开发并成功应用了“下盘联络道上盘进路尾砂充填采矿法”、“拱形控顶、光面控柱”及“泄水孔与虹吸管排水联合泄水”技术,解决了厚大破碎矿体回采过程中安全管理难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损失贫化大等问题,为厚大破碎矿体的开采提供了一种机械化程度高、采准工程量少、采矿成本低、生产能力大、循环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和作业安全的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也为类似条件矿山实现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低贫损开采提供了依据。该技术年增经济效益14957.11万元。
“想实现微量含金浮选尾矿的资源再利用,必须解决微量含金浮选尾矿的选矿技术问题。”中矿集团进行了重选、磨矿、活化、浮选等一系列试验探索,筛选出了适合于尾矿的重选—浮选技术,取得了微量含金浮选尾矿选矿技术的重大创新性突破。采用该技术,对含金品位为0.09g/t的浮选尾矿,可获得品位20g/t、阶段分选回收率80%的金精矿,同时实现了银和铜等金属的回收,年增经济效益1174万元。为实现氰化尾渣的资源再利用,必须解决各微量金属的有效分离即分别选矿技术问题。中矿集团进行了单独回收Cu精矿、Pb精矿、Zn精矿和回收Pb、Zn混合精矿等大量试验探索,从而创造性地采用优先混合浮选铅锌→硫酸脱氰活化→铜硫分离流程。混合浮选铅锌之后,首次采用硫酸活化黄铜矿的方法,既提高了铜的回收率,又综合回收了氰化物。工业实践表明:对于含铅0.45%、锌0.40%、铜0.45%、金0.65g/t、银15.00g/t的氰化尾渣,该工艺可获得铅锌混合精矿中铅品位为25.00%,锌品位为27.00%,铅回收率为65.60%,锌回收率为70.90%;铜精矿品位为15.25%,回收率75.48%,同时可副产金、银。目前,中矿集团氰化尾渣多元素回收每年生产铜精矿5820吨,铅锌精矿2280吨,年增效益3220万元。
冶炼方面,在氰化工艺中,中矿集团创新性地提出了碱浸预处理、低氰化钠浓度浸出和压气搅拌浸出技术。据了解,金精矿碱浸预处理氰化浸出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氰化物耗量30%,减少了金精矿中有害杂质对氰化浸出的不利影响;低氰化钠浓度浸出工艺的应用,减少了铜离子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减少氰化物耗量15%;压气搅拌强化浸出设备的应用,保证了矿浆搅拌的均匀性及氰化浸出过程中所需的充足O2,并加速了溶液中O2和CN-在矿物颗粒表面的扩散速度,大幅度提高了浸出效率。以上技术的集成应用,使氰化处理能力由过去300t/d提高到现在1000t/d,金的浸出回收率比原有工艺提高0.51%,生产成本降低15%,年增经济效益2569万元。同时,中矿集团首次应用了金泥预处理—王水浸金—还原—金粉处理的酸浸氧化还原冶炼工艺,使金的产出周期由72小时缩短为18小时,黄金冶炼成本由6.61元/两降为2.36元/两,年生产能力由20万两提高到50万两以上,有效地回收了多种有价金属,年增经济效益302.39万元。同时减少了烟气排放量和废水的产生量,实现了冶炼废液零排放。
另外,通过毛石充填与利用、尾矿充填、氰化废渣综合利用、工艺废水循环利用、氢氰酸回收、冶炼废气治理等措施,中矿集团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渣综合利用、废气达标排放,有效地保护了矿区环境,成功地构建了生产过程生态循环经济链网体系。
7年11亿元的最大化效益
中矿集团通过实施矿山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技术,年创造经济效益2.2亿元,2001年至2007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1亿元,初步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走出了一条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全行业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据了解,矿山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项目到2008年告一段落。此后,中矿集团对项目进行了持续改进, 2009年7月份,中矿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在玲南选厂新建了尾矿有价元素回收车间,该车间目前每月经济效益达到200多万元,而生产成本不足20万元。北截氰渣多元素回收车间于2008年年底改造结束,总投资3000多万元,改造后的工艺流程更加合理,铜铅锌的回收率进一步提高。2009年,中矿集团研究成功了“高效黄金电解精炼新工艺”,开发了适合于黄金电解精炼特点的强化离子扩散装置、带有导电涂层的钛板阴极、使用密闭玻璃反应釜的化学造液法,黄金纯度由原来的99.95%提高到稳定的99.995%以上,电解精炼生产周期由传统的80—100小时左右缩短为24小时之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雾经吸收塔碱液中和,实现达标排放;每精炼100 kg黄金只产出0.5 m3的废水,经处理后完全闭路返回生产系统;产生的渣量小于5%,并且继续回收利用。2009年11月,中矿集团顺利通过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验收,成为“可提供标准金锭生产单位”。 该成果于2009年12月通过了烟台市经贸局组织的专家鉴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另外,中矿集团充分利用原罗山金矿260亩的生产旧址,总投资7.8亿元,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元素最多、功能最全的黄金主题旅游景点——中国黄金实景博览苑。项目由黄金博物馆、实景展示区、矿井体验区、餐饮宾馆服务区、淘金小镇组成,全景式展示黄金生产工艺及黄金文化,先后被列为全国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被评为山东省“2009最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景区”。
文化创新 同心协力
“中矿集团之所以能够困境崛起,源于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特别是文化创新。我们把打造一支具有非常战斗力和卓越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用文化经营企业,也因此成为企业管理的最大特色。”李建波副总经理介绍,中矿集团把管理的着眼点放在人的观念转变和素质的提升上,锲而不舍地追求职工价值观和行为的统一,引导职工为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目标同心协力,从而创造了一种从理念到制度都充盈着时代精神与中国气象的文化模式。这种独具特色、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锻造了“执著追求,追求卓越”的优秀团队,也把许许多多的不可思议和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据了解,“岗位责任制”、“人事动态管理”制度和“特殊事项奖惩”制度,被中矿人称为“三大激励机制”。这个机制以分配为手段,目的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实现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军事化管理”、“日考核、月评估”制度和“诚信档案”,被称为“三大约束机制”,推行军事化管理,培养了职工的标准和规范意识;落实“日考核、月评估”制度,有效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建立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培育诚信职工队伍。近年来,中矿集团在迅速成长为全国地下脉金开采规模第一矿的同时,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创造和保持了我国黄金行业绝无仅有的100%化验合格率的纪录,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态势,成为山东省安全管理示范企业。“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力,它使人面对再大的挑战也不足为惧,使中矿集团创造了全行业劳动生产率之最。”中矿集团人骄傲地说。
“多年来,当许多人仰慕我们的经济效益优势时,我们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企业文化以及用这种企业文化打造出的高素质的团队,这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李建波介绍,正是这种在逆境中打造的企业文化,即使在企业走上行业领军位置的今天,依然引导着中矿集团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李建红 孙天鹏)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