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经营企业 用激情创造人生 ——访利农大棚卷帘机厂总经理李龙起
总经理 李龙起
李龙起(右)在车间指导工作
在菜都寿光,提起利农大棚卷帘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卷帘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利农的崛起仅仅用了11年的时间!带着几份好奇,记者采访了利农大棚卷帘机厂的总经理李龙起,非常巧的是,记者到达厂区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记者也在对其进行采访。面对记者的好奇,黝黑而沉稳的李龙起讲起了他与“利农”品牌的发展史。
“利农”——一个朴实而富有使命感品牌的诞生
李龙起生于一个商人世家,爷爷从事药材生意,从父辈开始经营农业机械,凭着良好的信誉和服务,在当地农机销售市场小有名气,并于1989年建立了东马家农业机械厂,进行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的组配、销售,这便是利农大棚卷机厂的前身。1994年,年仅20岁的李龙起凭着做生意的天赋,敏锐地发现了电脑市场爆炸式的发展速度,并成立了寿光市第一家电脑公司——飞龙电脑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以及雨后春笋般建立的网吧,飞龙科技占有了寿光地区电脑市场的半壁江山,李龙起由此独立掘得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1999年,随着电脑市场的不断饱和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李龙起意识到事业转型的时期到了,通过对市场的不断调研及判断,迅速将目光锁定在温室大棚的机械化发展上。当多数人还不知道“卷帘机”是什么东西时,李龙起便嗅到了这一产品未来的发展前景,于是果断的涉足卷帘机行业。经过半年的筹备,1999年9月份利农大棚卷帘机厂正式挂牌成立,并于同年12月,第一台雕有自己品牌的卷帘机正式下线,一个影响整个行业的品牌由此诞生。
在问及为何选择“利农”做自己的品牌时,李龙起笑了笑,告诉我们,“一个产品甚至一个企业的品牌或名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更多的是承载了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当时选择‘利农’就是觉得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从生产出第一台产品开始,我们就把真正为农民谋福利放在首位,因此,从建厂至今,我们的每一项技术改进,每一个服务环节的完善,都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每一项决策都要考虑用户的感受!11年了,我们生产的第一批设备还稳定工作在第一线,我们的产品也从未出现过任何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人身伤害,市场也给了我们证明——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就会把你放在心上!”
用产品赢得市场,用服务感动客户——利农品牌的崛起
仅仅把客户放在心上是不够的,市场上产品的同质性比较强,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特色,生产出真正让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成为摆在利农面前的一个难题。建厂初期上百万元的投入基本上用去了李龙起所有的积蓄,但是他清楚的意识到,要打开市场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因此,他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卖掉了自己心爱的轿车,所得十余万元全部投入到技术的研发中,聘请山东大学优秀的专家团队,历时三个月研制出了第一台四轴传动式卷帘机,一举打破了蜗轮传动式卷帘机独揽天下的局面,并迅速占领当地市场。因新产品带来巨大效益的喜悦仅仅持续了半年时间,市场给了“利农”重重一棒——产品被其他企业迅速模仿,在让李龙起深感头疼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出现了:山西太原有一个近两百米的大棚,由于长度太大且棚的前坡度太陡,用户几乎试遍了市场上所有其他品牌的卷帘机都没有成功,最后选用了利农的卷帘机成功的卷了上去。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李龙起却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如果用四轮传动的卷帘机,则会因输出扭矩过大造成齿轮寿命减短甚至破损!于是,经过连夜的技术改进,“利农”LN-D200型大力士五轴卷帘机由此诞生。下线后第一天,李龙起带着技术人员拉着设备赶到了太原,当新设备缓缓地升到棚顶的时候,用户感动的紧紧握住李龙起的手,非要承担来回路费,此时尚在激动中的李龙起非担拒绝了客户的好意,而且没有收客户一分钱的设备置换费用。由此,“利农”产品凭着出色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迅速在山西打下市场,并于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利农”的第一家省外分厂。
2003—2005年是卷帘机市场的迅速膨胀期,越来越多的菜农尝到了机械化好处。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爆增,也诱生了一些家庭的黑作坊,这些作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生产的设备毫无质量可言,很多用户因为价格便宜而选用了这种杂牌产品,但因外壳质量不过关,经常出现机壳破裂现象,轻则带来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身伤亡!面对这一现状,作为行业的领军人,李龙起意识到这已不仅仅是产品性能的问题了,而是社会责任问题!为了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李龙起再次做了一项重要的决定——使用一体铸成的全钢外壳和改进后的自动刹车装置。这一改进虽然将成本提高了10%,但是事故率却几乎降到了零,从根本上保证了用户的生命安全。出人意料的是,在吸取上次被模仿的教训后,大家都以为利农会将这一改进技术申请专利加以保护,但是李龙起不但没有申请专利,相反还公布了所有的技术细节供同行模仿,面对大家的不解,李龙起只回答了一句话:“百姓的生命比企业的效益更重要!”一年之后,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使用了自动刹车装置,整个行业用户使用中的伤亡事故率也由此下降了90%!市场也有一颗感恩的心。利农卷帘机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因此下降,反而大幅上升,品牌口碑得以佳传。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利农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利农迅速打开了省外市场和国外市场。截至2007年,利农卷帘机已遍布山东各地蔬菜产区并逐步扩展到河南、河北、山西、辽宁、内蒙、新疆等地,在国内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健全的服务系统。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李龙起也担心到业务发展单一化的局限性和风险。因此,凭借对市场的熟悉以及自己的胆识,李龙起在对全国十余处成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于2007年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寿光市首家规模化、专业化的大棚棉被生产线。在迅速打开市场后,李龙起再次投资建立了占地50余亩的新厂区,并成立了鑫龙农业机械设施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类无纺布设备、大棚保温被设备、绗缝机、制毡机等农业设备,实现了企业“一专多能”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截至目前,李龙起已建立起利农、金牛、鑫龙等多个产品品牌,下辖三个主厂区,占地12万平方米,下拥分厂18家,大规模无菌育苗基地两处,企业规模已初步形成。
用智慧经营企业,用激情经营人生
不得不提的是,从我们进厂开始就感觉到了一种浓厚的管理文化氛围,让我们很难联想到这是一家民营企业。办公室前整齐的排放着数十辆汽车,厂院里工人正有条不紊的装卸着货物,身装工装的员工不时穿梭在各个车间,加上办公室的井然秩序,让我们真正感觉到了管理者的智慧。但更令我们称奇的却是李龙起的“悠闲”。
在李龙起的办公室里,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氛围,这一点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印象中农民企业家总是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但是,从李龙起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感觉:作为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总经理,他更多的时间却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书房。在他书房里挂着他与恩师、我国著名书法家徐可大老师的合影,在书房的内间里,我们看到的是整箱的墨汁和整排的宣纸,据说经常有人慕名前来只为求得一字,对此,即将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李龙起只是谦虚的一笑了之。
摄影也是李龙起的一大爱好,为了能够随时捕捉生活中的精彩,基本上每个常待的地方都在随手可及的位置放有一部单反相机,有时为了到自然界采风,专程跑上几百公里收集素材。为了挂放抓拍的精彩照片,他专门购置了一套房产,其对艺术追求的狂热程度足见一斑!
用李龙起的话说:经营企业,我用的是心和智慧,而经营生活,我用的则是激情和梦想。当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后,你就会发现,事业和生活是完全可以兼得的。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