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产业化奏响富民强区之音——济南市历城区全力打造省城“营养仓”

2010-01-12 17:20:53   作者:记者 赵厚田 潘庆照 特约记者 王庆利 通讯员 徐 建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历城区畜牧局领导班子(中为局长王方东)

     历城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是省会济南最大的市辖区,辖15个街镇,面积1298平方公里,人口93万人,具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两大优势,是省城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名副其实的省城“营养仓”。但五年之前,历城还只是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区,基于传统模式经营的畜牧业能提供到市民桌上的肉蛋奶数量有限。2006年以来,历城畜牧局励精图治,勇于改革创新,将传统散养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转变,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历城区已经发展为畜牧大区,并正向畜牧强区迈进,历城畜牧局奏响了都市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强音,担当起了富民强区的急先锋。
  目前,历城区大牲畜存栏6.9万头,其中奶牛存栏3.43万头,生猪、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36.2万头、19.7万只和450万只;出栏生猪62万头,肉、蛋、奶总产达到24.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从2006年至今,历城畜牧局共争取各类项目47个,争取财政资金3276.3万元;落实各类补贴资金2822.6万元;拉动社会投资2.7亿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畜牧兽医工作先进集体、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标兵单位、畜牧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精神文明机关,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先进单位、十一运筹办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中国奶协评为全国牛奶生产强区。


新官上任励精图治


  2006年,王方东局长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当时,历城区畜牧局各下属岗位部门人员少、队伍散、管理松,历城区的畜牧业发展也处在“规模小、基地散、标准低”的状态,除了奶牛养殖外,规模化的养殖场很少,牲畜存栏量低,能给省城提供的牲畜产品有限。王方东局长心急如焚,他决心励精图治,推动历城区走上畜牧产业化之路。
  王方东局长告诉记者,刚到任不久,他天天带人搞调研,晚上回家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整顿历城区畜牧产业的构想。上任第一把火,他首先“招兵买马”,充实人员力量。针对下属乡镇畜牧专业人员缺的现状,2006年,按照区里的统一安排,实施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区11个镇确定52个编制岗位,使每个镇都有4-5名畜牧专业人员指导畜牧养殖,一改以前兽医走街串巷当专家的情况。到2008年4月,历城区畜牧系统的人员配备齐全,队伍理顺,王方东局长又立即着手在各乡镇设立派驻机构、办事处,专业人才、专业队伍直接派到了养殖户家门口。在外人眼里,历城区畜牧局的大动作看起来有点“高射炮打蚊子”,但王方东局长有他自己的深谋远虑,这一切是在为畜牧产业化发展打基础。 


三大转变优化发展 


  据王方东局长介绍,从2003年起,历城区政府就已提出畜牧业要由传统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遥墙镇和王舍人镇设立了千亩万头奶牛基地,但当时规模化饲养推广有限,养殖户仍有较多在“单打独斗”,2006年,王方东局长开始大力推广畜牧规模化经营,分厂、区、户三级建成畜牧养殖产业链。结合全省现代农业资金管理项目,历城区畜牧局又在遥墙镇、唐王镇建设了2处“百亩千头”奶牛养殖基地,将全区仅存的80多户2000多头散养奶牛纳入基地,奶牛养殖全部实现了规模化。据了解,目前,历城区已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187个、养殖场1896家,规模养殖比重占总养殖比重的95%。规模化饲养保障了肉、蛋、奶等畜牧产品质量,养殖收益也大为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规模化养殖增强了畜牧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整个奶品行业都惊呼“奶业航母沉了”,在各地奶业被席卷亏损破产的时候,历城区的奶业基本未受影响。
  畜牧养殖规模化实现了,按照王方东局长的设想,历城区畜牧业还需向现代化转变,畜牧产品要借现代化大幅提高质量。2006年,历城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区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畜牧业正式向现代化转变。2007年,历城区政府又下发《关于全区建设畜牧业十项工程的意见》,畜牧业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调整了畜牧业的产业结构。历城区按照“稳定发展食粮畜禽,大力发展食草畜禽,突出发展奶牛业”的发展思路,将奶牛业确定为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奶牛、肉羊、肉牛等饲养成本底、效益高的食草畜禽持续增长,全区畜牧业基本实现了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截至目前,全区牛羊等食草畜禽数量达27.8万只,规模养殖小区187处,其中标准化奶牛小区27处,优质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3.5万亩。
  为打造历城区畜牧产品的品牌、提升畜牧产品质量,历城畜牧局提出畜牧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求,2008年以来,历城区先后改扩建畜牧养殖基地102处,新建起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9个,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目前,全区猪、牛、羊出栏率分别由2005年的150%、45%和110%,提高到2009年的180%、60%和120%;良种率分别由98%、70%、60%,提高到100%、90%、67%。2009年,全区生猪、肉羊、家禽出栏62万头、22.6万只、897.5万羽,分别比2005年增长34%、26%和31%;肉、蛋、奶产量达到6.5万吨、7.6万吨和13.9万吨,比2005年增长35%、12%和66%,其中奶类产量居全市第一位。畜产品商品率由2005年的86.6%提高到2009年的97.9%。肉、蛋、奶人均占有量达191公斤,比2005年高出37公斤,位于全市前列。

  
创新完善产业提升 

 
  2008年,历城区已基本实现了畜牧养殖的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2009年,历城畜牧局进一步修订完善《历城区标准化养殖规范》,并大力推行科技兴牧,畜牧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在遥墙、王舍人、华山等奶牛饲养集中的区域,推行了奶牛的全价配合日粮饲喂技术(TMR),畜牧专业人员研究推广自然养猪法,并开展“畜牧科技下乡”活动,同时,历城区畜牧局创新养殖方式,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组织为一体的模式,创新体制,建立养殖合作社,指导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生产经营、利润分配等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全区已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72家,入社社员4000余户。
  龙头企业的建设标志着一个地区的产业化水平高低,历城畜牧局从服务着手,不断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企业的畜产品加工规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强大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以乳品加工为主的维维、兴牛;以肉类加工为主的维尔康、九喜;以特种养殖深加工为主的若臣鹿业等企业,创出了一批历城畜产品名牌并享誉省内外市场。全区畜牧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了5.8亿元,维尔康、维维、兴牛等5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37个产品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各大企业共在区内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17个,有效带动农户4000余户,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以农科院畜牧所、奥克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历城畜牧局建立了区级畜禽生物技术推广中心、13个镇级畜禽改良站和村级人工授精网点。组织实施好牲畜良种工程,为奶牛建立系谱档案和生产记录。为推动畜牧养殖的良种改良,从2006年开始,历城区畜牧局实施奶牛等良种补贴项目,牲畜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历城区的奶牛、生猪、蛋鸡的科技转化率均达到了100%。 


都市畜牧富民强区 


    历城畜牧局以“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都市畜牧产业发展,通过订单种植的模式,由龙头企业或规模饲养场与种植基地、合作组织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实现“一头奶牛一亩优质牧草”。紧紧围绕历城区委、区政府“项目推进年”活动,历城畜牧局积极落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09年共引进项目23个,争取财政资金1970万元,对9个生猪场、8个蛋鸡场进行改造提升;新建遥墙、唐王2个奶牛规模养殖基地,改造提升了董家奶牛场,带动新建了港沟奶牛养殖小区,拉动社会投资近4000万元;完成了7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全区新(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50个,新增奶牛3500头,种植饲草饲料作物5700亩。
    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功能定位,历城区畜牧局发挥近郊区域优势,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目前,历城区正由畜牧大区向畜牧强区跨越,畜牧业已成为历城区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城“营养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