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聚力好创新——从好当家集团看海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龙头示范作用
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现场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最深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荣成市就开始人工养殖海参,荣成海参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中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海参作为高级营养品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巨大的内需带动了海参产业的高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海参养殖、生产加工企业,山东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好当家集团目前拥有国内最大的海参生态水产养殖基地,5万亩围海养殖基地、21万亩深海养殖基地、30多万平方米的工厂化水产育苗车间;公司建有综合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基地,拥有国家认可实验室和区域监测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重点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正在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海参养殖和加工技术领域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形成了完整的海参研发、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
在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好当家集团,看其如何在群雄并起的海参市场中成就行业“龙头”,又是如何发挥“盟主”作用,通过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全行业谋发展。
科技引领好当家行走在海参产业最前沿
靠近荣成市虎山镇地界,记者一行放慢了速度,同行人员告诉记者,“看,这就是好当家集团的养殖海域”。 映入眼帘的,正是好当家集团的5万亩围海养殖基地。
这是一片全国一流的纯生态海域——站在好当家集团天海湾大堤上放眼望去,辽阔的海面被一道道大坝分成了井字状,布满了一排排整齐的新式网箱,星罗棋布地点缀着颜色统一的充氧机。
“这是我们集团自主研发的立体循环式网箱保苗养殖,采用半人工半生态相结合的全新保苗方法,在大力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能有效提高海参的产量,与工厂化海参保苗相比具有质量好、适应性强的特点”。好当家集团董事长唐传勤告诉记者,这种新型池塘海参保苗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利用海底进行成品参养殖的方式,综合利用了养殖空间,海参成苗量成倍增长,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
在大海围栏上,256个智能换水口每天利用潮汐的自然力量让新鲜海水自由流动,为海参带来充足的浮游生物,在整个网箱养殖中只投苗、不投饵,海参在全自然的生长环境中完全靠吸收大海的天然精华成长,保证了海参的原汁原味。
“大海是我们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唐传勤对这片纯净的海有着深深的感情,“威海海岸线长近千里,且水质干净,这里出产的海参品质尤好,这是大海的恩泽,也是我们公司发家发展的基础”。
依靠着大海的慷慨馈赠,好当家集团大力发展海参连锁产业。早在1998年,当我国的海参企业将眼光纷纷投放到扩大规模和抢占市场时,好当家集团高屋建瓴,注重科技创新,成立海参研究技术中心,唐传勤亲任技术中心主任,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等大批科研院所联合,以“智”引“智”,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体系,积极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一开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过渡到高新技术企业,使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国内外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如果没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力,很难在竞争中有立足之地”。现在,好当家技术中心拥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300多名,并配有完备的食品研发中心、水产研究所、检测中心等,分工明确,合作紧密,集科研、中试、人才培养于一体,用科技的力量在海参行业的烽火狼烟中横刀立马,拔得头筹。
依靠科技发展,是剑走偏锋,亦是归本回原。
好当家集团的科技运用在企业脉络中无所不在。在抢占海珍品深加工最前沿的征途中,该集团不断收获着科技开发的硕果:“海参深加工技术研究”获得2008年度山东省科学进步奖,“即食鲜海参的加工方法”获山东省专利奖二等奖,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双结合的“即食鲜海参加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即食海珍品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1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科研人员介绍,好当家集团经过对海珍品的共附生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在国内首先筛选出能产生海参皂苷的菌株,据此研发的高性能保健品已经进入中试阶段,一旦投产,“将会在海参深加工和副产品再利用方面掀起一场革命”。
戮力同心联盟带动共谱行业新篇
依靠科技创新,好当家集团成为荣成市乃至山东省海参产业的“龙头”,然而开疆辟地易,守疆护土难。在山东半岛这个海洋渔业群雄并起的卧虎藏龙之地,海参业的“头把交椅”,并不好做。
最近几年,由于海参养殖技术的进步以及海参市场需求旺盛,海参养殖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行业的的高速发展成就了一批高质量的企业,却也难免有鱼目混珠的不良投机者,更严峻的是行业标准不完善,各企业无标可依,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海参制假掺假的新闻屡见报端,对整个海参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规范行业发展,规模企业要有模范带头作用。想要形成集聚效应,企业应该走向联合。”唐传勤告诉记者,“海参养殖与产品加工业涉及的学科广、技术含量高,要形成强大持续的技术创新力,凭单打独斗、闭关自守是不行的,必须主动出击走向联合,形成攻克产业技术难题的合力,才能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规范行业标准,从而在世界层面赢得竞争”。
秉承这种理念,2011年 4月,好当家集团牵头的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以海参为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拥有东方海洋、棒棰岛、獐子岛和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极具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和科学院所共26家成员,好当家集团出任联盟“盟主”。
好当家集团科研处处长、联盟秘书长孙永军告诉记者:“我们成立联盟,不是为了名字好听,也不单独为了政策扶持,而是为了规范行业,让海参行业有更长远的发展。”
作为产业联盟的盟主,好当家集团协同联盟成员,按照“平等协商、合作创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合作,致力于将联盟打造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联盟成员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从共性关键技术重点突破、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和创新平台建设三个层次进行攻关合作。
“联盟集合全行业的最先进力量,突破技术难题,延长行业生产链,共同申报重大科研项目,以项目为源头拉近成员关系,罗列出各自优点,发挥各自长处,让每个成员受益,形成良性循环。”说到这里,孙永军补充道:“人多力量大,联盟的成立,势必用模范企业的互补与发展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秉承着优势互补原则,联盟积极组织成员单位共同申报和承担省部级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成立两年多来,联盟先后高质量完成并申请了多个国家、省部级项目。今年,联盟项目合作又有新突破,国家星火计划“刺参高效健康养殖和精深加工项目”落户联盟,“海珍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列入2013年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计划。
“联盟以图谋海参全产业发展,规范行业为目标,组织参与国家、行业起草的标准达到8个,并积极参与处理‘糖参’等应急事件,联盟成员参与制定的干海参的考量标准大大改变了国内海参业无标可依的情况,促进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唐传勤表示,作为联盟的“当家人”,除了牵头申报项目之外,更应注重成员利益的公平分配,利益不患寡而患不均。
“国家拨发的项目基金,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在项目完成之后,根据成员的资金投入和验收情况来合理的分配资金,大家把贡献明明白白的摆在桌面上,用事实说话。公平、严格地分配制度加强了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在全行业中也形成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面对联盟未来,唐传勤满怀信心:“国家的新一轮蓝色经济大潮为海参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我们不追求高产值,只生产绿色GDP。针对海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效集成领域内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开展产业化示范,构建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形成多项技术标准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海参产业升级转型,我们不仅要谋求自身发展,更要规范并带动行业发展,做大、做强我们民族的海参业品牌”。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