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一则“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孵化器年产近百项成果”新闻成为上至人民网,下至地方党报日照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据上述媒体报道: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在孵企业福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发明专利顺利通过PCT途径申请国际专利,并一次性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料初审,顺利获得受理通知书,为以后走出国门“打天下”积淀了一份厚重的“资本”。目前该中心在孵企业22家,技术研发中心1家,年产值1亿余元。在孵企业2012年度取得著作权登记4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2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
……
伴随着开发区由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顺势而为,投资1.2亿元,于2012年年初建成了3.1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中心,并日渐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新创业和培育企业”的一个重要平台。到目前,已入驻高新企业22家,年产值已达1亿余元。
为了让科技孵化中心实现高点起步,动能强劲,达到最佳孵化效果,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设置了县处级规格的人才创业服务中心,作为科技孵化中心的主管部门,力求全面创新孵化机制,形成推动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创新孵化选种机制。成立了科技孵化中心入孵项目评审委员会,对申请入孵项目的科研团队和已取得的知识产权进行严格评审,使真正有技术力量的项目进驻,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
——创新孵化育苗机制。出台了《科技孵化中心入驻企业暂行管理办法》,入驻企业可享受200平米以内的免费办公空间,对符合条件的专家人才提供周转性专家公寓住房。
——创新孵化成长机制。中心积极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建设了体育健身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一处,可为同行业提供技术辅导和产学研服务。
……
作为科技孵化中心的主管部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有关人员近日告诉记者, 2012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科技孵化中心这个“动力源”的带动下,以科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服务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科技工作更是成绩斐然。201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8%,比年初增加了8.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一。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区科技型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4%以上,全区90家科技型企业每年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4%以上,目前全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市级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单位3家。
——产学研合作得到加强。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对接,实现借脑开发、借智发展。开展了一系列专家企业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全区50多家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校企联姻”加快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对上项目资金争引成效显著。认真研究掌握国家、省、市科技发展支持重点和投资方向,立足全区优势产业和资源,帮助企业精心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性、示范性和竞争力的科技项目,加强对上资金争引力度,全年共争引各类资金一千余万元。
——认真开展专利申报工作。邀请有关专家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申报专利。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帮助企业及时申请专利补助资金,并全部拨付到位。2012年,全区申报各项专利280件,授权236件,发明专利69件。
2012年5月,日照市科技局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东光带领局领导班子一行到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科技、人才工作时对该区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开发区继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思路,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对上项目争引、完善孵化平台建设、做好人才智力结合工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一班人心中,进一步凝聚力量超常规跨越发展已成为共识。2013年中心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一个颇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正在开发区崛起。
——创新科技服务范畴,建设特色产业基地。落实全区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在“4+1”产业提升上做好新文章。在现有的汽车及发动机变速箱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探索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申报工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新动力。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积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完善落实全区科技扶持政策,在政策上激励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以企业、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三方合作,由企业确定研发产品,科研院所出人才,人才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利用院士专家行、蓝色科技产业论坛等活动,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用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平台,链接起专家、人才、企业的合作。2013年计划申报省级1家、市级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完善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落实科技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和最大受益者;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协调,大力发展科技风险投资机构,促进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科技服务及早介入机制,及时掌握新招引、新开工、新投产项目情况,在项目工商注册工作中加强指导,将高新技术产业范畴的项目做好代码注册,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完善全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完善科技服务组织建设,在全区科技型企业中建立科技工作服务队伍,突出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机制市场化、服务能力可持续化的四化服务。
——加强科技扶持项目对上争引。抢抓“十二五”期间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大幅度增加的良好机遇,加强有关政策的跟踪研究和重大项目的调研筛选工作,通过畅通沟通联系机制,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科技计划的范围内。做好中泰电气和洁晶集团两个已列入2012—2013年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入库项目的立项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创新科技孵化中心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孵化中心一期工程配套设施,规划论证科技孵化中心二期加速器和商务中心工程。设立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网站,打造涵盖政策解读、一般共性服务、企业人才招聘等个性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帮助企业对有关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进行培训。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入孵企业提供从企业入驻、孵化成长到孵化毕业的全过程服务。积极开展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和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申报工作,以服务平台为依托,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孵化高新技术项目提供更好的服务。(吴林燕 李慧珊)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在孵企业福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发明专利顺利通过PCT途径申请国际专利,并一次性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料初审,顺利获得受理通知书,为以后走出国门“打天下”积淀了一份厚重的“资本”。目前该中心在孵企业22家,技术研发中心1家,年产值1亿余元。在孵企业2012年度取得著作权登记4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2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
……
伴随着开发区由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顺势而为,投资1.2亿元,于2012年年初建成了3.1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中心,并日渐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新创业和培育企业”的一个重要平台。到目前,已入驻高新企业22家,年产值已达1亿余元。
为了让科技孵化中心实现高点起步,动能强劲,达到最佳孵化效果,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设置了县处级规格的人才创业服务中心,作为科技孵化中心的主管部门,力求全面创新孵化机制,形成推动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创新孵化选种机制。成立了科技孵化中心入孵项目评审委员会,对申请入孵项目的科研团队和已取得的知识产权进行严格评审,使真正有技术力量的项目进驻,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
——创新孵化育苗机制。出台了《科技孵化中心入驻企业暂行管理办法》,入驻企业可享受200平米以内的免费办公空间,对符合条件的专家人才提供周转性专家公寓住房。
——创新孵化成长机制。中心积极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建设了体育健身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一处,可为同行业提供技术辅导和产学研服务。
……
作为科技孵化中心的主管部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有关人员近日告诉记者, 2012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科技孵化中心这个“动力源”的带动下,以科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服务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科技工作更是成绩斐然。201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8%,比年初增加了8.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一。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区科技型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4%以上,全区90家科技型企业每年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4%以上,目前全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市级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单位3家。
——产学研合作得到加强。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对接,实现借脑开发、借智发展。开展了一系列专家企业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全区50多家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校企联姻”加快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对上项目资金争引成效显著。认真研究掌握国家、省、市科技发展支持重点和投资方向,立足全区优势产业和资源,帮助企业精心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性、示范性和竞争力的科技项目,加强对上资金争引力度,全年共争引各类资金一千余万元。
——认真开展专利申报工作。邀请有关专家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申报专利。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帮助企业及时申请专利补助资金,并全部拨付到位。2012年,全区申报各项专利280件,授权236件,发明专利69件。
2012年5月,日照市科技局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东光带领局领导班子一行到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科技、人才工作时对该区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开发区继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思路,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对上项目争引、完善孵化平台建设、做好人才智力结合工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一班人心中,进一步凝聚力量超常规跨越发展已成为共识。2013年中心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一个颇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正在开发区崛起。
——创新科技服务范畴,建设特色产业基地。落实全区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在“4+1”产业提升上做好新文章。在现有的汽车及发动机变速箱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探索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申报工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新动力。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积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完善落实全区科技扶持政策,在政策上激励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以企业、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三方合作,由企业确定研发产品,科研院所出人才,人才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利用院士专家行、蓝色科技产业论坛等活动,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用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平台,链接起专家、人才、企业的合作。2013年计划申报省级1家、市级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完善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落实科技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和最大受益者;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协调,大力发展科技风险投资机构,促进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科技服务及早介入机制,及时掌握新招引、新开工、新投产项目情况,在项目工商注册工作中加强指导,将高新技术产业范畴的项目做好代码注册,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完善全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完善科技服务组织建设,在全区科技型企业中建立科技工作服务队伍,突出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机制市场化、服务能力可持续化的四化服务。
——加强科技扶持项目对上争引。抢抓“十二五”期间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大幅度增加的良好机遇,加强有关政策的跟踪研究和重大项目的调研筛选工作,通过畅通沟通联系机制,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科技计划的范围内。做好中泰电气和洁晶集团两个已列入2012—2013年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入库项目的立项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创新科技孵化中心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孵化中心一期工程配套设施,规划论证科技孵化中心二期加速器和商务中心工程。设立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网站,打造涵盖政策解读、一般共性服务、企业人才招聘等个性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帮助企业对有关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进行培训。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入孵企业提供从企业入驻、孵化成长到孵化毕业的全过程服务。积极开展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和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申报工作,以服务平台为依托,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孵化高新技术项目提供更好的服务。(吴林燕 李慧珊)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