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实现“绿色铸造” 创新塑造百年蒙凌——记山东蒙凌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铸造业集群试点区”和“中国铸造第一村”授牌仪式
在历史文化名城临沂市河东区,有一个刘家团村。2009年,中国铸造协会授予该村“中国铸造第一村”荣誉称号。作为该村龙头企业的山东蒙凌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800元资金起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研发、铸造、机械加工、装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胡锦涛、朱镕基等国家领导曾到公司参观考察。
近年来,公司积极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立了强大的研发团队,组建了山东省重卡汽车桥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沂市工程机械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 ”、“山东省创新型企业”等荣誉称号。正是有了科技创新的强力推动,公司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所向披靡,实现跨越式发展。
V法铸造新工艺市场逼出来的创新
近年来,铸造业的发展受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很多企业都陷入了危机。但是,对蒙凌机械来说,可谓艺高胆大,善于“危”中寻“机”,以自身的技术实力赢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在行内可谓是独树一帜,特别是工程机械铸件和低合金铸钢重卡桥壳铸件,其产量和质量稳居行业之首。
“科技创新对公司有着特别的意义,正是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发展。没有科研,没有创新,就没有客户,也没有公司今天的发展。可以说,正是市场逼着我们去创新。”谈起公司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山东蒙凌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明允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
此话不虚。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引进和消化兼顾”的原则,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生产装备水平,以“绿色铸造”赢得了市场。
以“V法铸造生产变速箱壳体”项目为例。装载机变速箱箱体体积大、结构复杂,在传统铸造工艺中一直存在铸件变形、表面粘砂及夹砂夹碴等问题。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传统铸造工艺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装载机变速箱体铸件表面质量的要求。
为此,公司将V法铸造工艺引进了变速箱壳体铸造上,在铸铁材质、变速箱壳体结构、V法铸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薄壁装载机变速箱壳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改善了其铸造工艺的适应性,同时,提高了箱体组织致密度及密封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在材质上,公司自主研发出了适用于变速箱壳体的高强度铸铁材料,经孕育剂合金化,晶粒度达到5-8级,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在铸造工艺上,将“壳芯工艺”用于自硬树脂砂制芯,减少了发气量,提高了排气性,产品具有棱角清晰、表面光滑、组织致密、尺寸精度高等特点。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从覆膜到成型、涂层、烘干、负压等造型和浇注工艺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通过这一技术改进,将质量高、成本低的V法铸造引入了薄壁装载机变速箱体这样的大型复杂铸件,大大提升了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产品尺寸精度提高了4-5个级别,产品质量降低了约10%,可节约液体金属15%左右,清理打磨工作量减少了50%以上。目前,该产品已经成功打入柳工、临工、厦工、龙工等国内大型企业,不仅赢得了市场,还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公司坚持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先后引进了绿色环保的V法、消失模等先进铸造工艺,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了生产规模,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结构体系,实现了品牌升级,全面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强化科研投入产学研合作结硕果
尝到科研甜头的蒙凌机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研力度,坚持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在应用、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及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公司在业内有着一流的科研实力,具有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和试制条件和基础设施,有着先进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公司研发中心拥有德国斯派克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万能工具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液态金属质量分析仪、投影一米测长机、碳硫分析仪、超声波数字探伤仪等各类试验检测仪器100余套;引进了Solid Edge、MAGMA、UG、CAE、AutoCAD等铸造仿真模拟软件及绘图软件,可以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并能面向全社会提供产品检测、标准制定、成果推广、质量监督及技术信息等服务。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对设备和科技的投入,2003年,投资3000万元新上5条树脂砂铸钢生产线;2008年,投资2500万元新上 4条V法铸钢重卡车桥壳铸造生产线;2010年,投资5000万元新上了重卡汽车桥壳加工线;自2002年至2010年,还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对熔炼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新。目前,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负压铸造生产线、消失模铸造生产线,装备年铸造能力达30万吨。
董事长邵明允认为,“实施产、学、研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的有效模式。” 近年来,公司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积极组织产学研合作,密切联系科研院校,积极进行技术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校资源促进产、学、研的联合创新,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创新产业化链条,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
2010年来,公司先后与临沂大学机械学院、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临沂大学联合成立了铸造联合研发中心,与山东大学签订了“球墨铸铁曳引轮铸件生产技术开发”、“铸钢件石状断口缺陷消除技术的开发”两项技术开发合同并已经顺利完成。
围绕科学决策,创造环境,科技绩效三大方面,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创造激励员工去创新、去追求成功的环境,通过构建和培育公司企业文化,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柔性文化氛围;通过建立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优化的利益机制,为公司的技术创新乃至观念创新营造了一个宽松、开放的长效机制和良好氛围。2011年,公司选派了第一批九人到山东大学进行三年脱产学习深造,并聘请高校教授来公司讲课培训。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了公司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董事长邵明允对记者表示,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提升工程,才能使企业具有长期发展的技术储备,又有产品更新换代和工艺改进的适应能力。我们将以科技研发为基础,不断推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增值效益的产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推动行业、领域科技进步。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知名品牌
在河东区科技局的帮助下,公司早在2008年就制定了中长期知识产权工作规划,将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贯穿于技术研发、生产、营销等主要业务过程,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主核心技术,推进公司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公司内部,还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以此激发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涌现出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速度也不断加快。
自2008年以来,公司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7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2011年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6项,其中两项专利分别荣获2011年临沂市专利奖一等奖、三等奖。2012年新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积极进行专利申报的同时,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产品开发,积极探索科研、专利成果产业化新模式,目前诸如“应用V法工艺生产低合金铸钢汽车桥壳的方法(已授权)”、“呋喃树脂砂铸造铸钢汽车桥壳制芯工艺(已授权)”等专利技术都已在生产中充分运用,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开拓上,公司高度重视品牌的塑造,提出了“创百年蒙凌,树品牌、创名牌”的发展目标。目前,“蒙凌牌”重卡汽车桥壳、工程机械桥壳、装载机变速箱体、变矩器壳体、耐磨斗齿、建筑脚手架扣件等产品畅销国内各地,与北汽福田、安徽华菱、陕西陕汽、一汽蓬翔等国内知名的重型卡车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配套供应关系,与广西柳工、中国龙工、厦工、临工、常林等十余家大型工程机械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董事长邵明允认为,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能力,可以决定企业的动力和活力。公司将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设备,加大铸造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及成套工程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实现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强化辐射功能,实现节能、环保,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配套相关材料、零部件制造技术,带动相关领域向高水平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