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集团:将创新链附着在产业链上的成功实践

2011-12-13 18:28:48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全面合作签约仪式

    近年来,南山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技术创新对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胆实行“链式运作”,目前公司已拥有“煤—电—碳素—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结构型材以及高精度铝板带箔”和“毛条—精纺—面料—服装”两条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学研自主创新体系,使企业在行业的利润链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公司陆续承担了烟台市“双十工程”项目“高性能高精度大卷重宽幅铝合金板带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 “铝合金熔铸专家系统开发”、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高性能高精度大卷重宽幅铝合金板带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易拉罐罐体料”、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精度铝合金板带热连轧工程化技术研究——PS版”、国家科技兴贸计划“优质超薄超宽双零铝箔”、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80S/2高支超薄面料”和“高质量大规格铝合金扁锭”、国家火炬计划“高精宽幅超薄铝箔”、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短周期资源节约型焙烧启动技术开发”等多项研发课题。公司先后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


创新,投入是基础——加大科研投入  健全研发机构 


    南山集团奉行“不干则已、干必一流”的理念,在保障项目资金全额投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产品研发的实际过程和研发成果向市场的转化。为使公司真正能从科技创新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公司每年都在销售额中按固定比例用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下大力气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软硬件设施,并在美国、意大利及澳大利亚等地成立了海外产品研发中心和市场推广机构。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认可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配备了总价值超过5000多万元的OBLF直读光谱分析仪、电子万能试验机、轧制油分析仪、CO2反应性测定仪、三元素联测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全铝X-射线衍射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碳硫分析仪等大批铝业方面国际顶尖检测设备。同样毛纺织检测、面料检验、大中小型试验生产线等领域也均装配有行业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包括万能电子强力机、马丁代尔耐磨起球试验仪、纤维长度试验仪、纤维细度试验仪等在内的高端仪器设备。检验领域可按照FZ/T24002-2006精梳毛织品中国纺织行业标准以及ASTM、AATCC、ISO、JIS、H&M等各国标准和重点客户标准进行面料检验。
    除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外,公司还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用于科技创新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用开发管理软件系统,采用ERP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开发管理,实现网络化管理。同时公司还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投入项目研发使用,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人才是关键——实施人才战略  健全科研队伍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产品定位的高精度决定了南山集团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保障科技创新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南山集团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优势作为最大优势,千方百计为人才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公司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了一套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体系,即“三梯队”创新体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级技术人员作为第一创新梯队,主要负责公司重要的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新式设备或技术的安装、运行、培训和再吸收等工作;各车间、科室中层管理人员为第二创新梯队,主要做好公司各项工作的领导和带动工作,全面落实公司制定的各项生产和技改措施,以保障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为科技创新提供最可靠的硬件保障;新入厂大中专毕学生做为第三创新梯队,主要在生产和科研一线锻炼学习,尽快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了解车间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配置,各梯队间创新人才既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又建立了相互协作、相互帮扶、相互学习的关系,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较大提升,各类人才都能把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另外,公司为了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每年都要到国内知名高等院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引进大量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针对部分员工学历层次低的现象,公司组织员工进修学习,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前来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切实创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创新,管理做保障——创新管理制度  提升管理水平 


    创新科研开发机制,完善科技管理制度,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环节。南山集团通过完善科技管理制度、改革组织机构等方式建立了一套以市场为主的研发体系和以激励为主的考核办法,保障了企业的创新体系高效运行。 
    在制度建设领域,为鼓励各级科研人员和课题组多出成果,公司制定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技交流和国际合作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使用制度》、《专利申请和奖励制度》、《科技论文发表程序和奖励制度》等诸多规章制度,每年度举行科技奖励大会,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企业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创新氛围。
    在机构改革方面,公司设立了科技管理部专门负责企业从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实施、专利保护、成果鉴定、市场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全面管理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工作。另外,公司还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下设不同专家组,每个学科专家组均聘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组长,协助制定企业中长期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规划,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立项。通过这些机构的改革,公司确立了科技创新在企业的核心地位,有效梳理了科技创新流程,大大提高了创新速度和效率。
    在管理方面,公司积极推行体系认证工作,先后通过了ISO9001、ISO14001及OHSAS18001三体系认证,铝型材还通过了挪威船级社DNV工厂现场认可、IRIS国际铁路认证等。此外,公司还通过了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军工保密资格认证、总装备部的“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获得了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公司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先后累计参与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80余项,被评为首届“山东省标准创新型企业”。 


创新,产学研来提升——结合产学研  搭建创新平台


    南山集团始终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产学研”自主创新体系。
    公司依托技术中心和南山学院,本着“以人为本、科技强企”的发展战略,聘请了国内外众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先后与东北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和人才互换培训等多项工作。先后开展了“高强度铝合金型材制备技术”、“高精度铝合金板带热连轧工程化技术研究”及“羊毛细化技术及高档超薄面料开发”等多项重点课题的研发,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
    南山集团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把平台建设作为创新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平台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高支纯毛产品开发基地、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等一大批高级别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时公司还在其下属重点企业和烟台南山学院设立了自动控制研究所、特种型材研究所、高精度铝板带研究所、合金研究所、氧化铝工艺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和化学冶金研究所等七个专职研发机构。
    依靠这些平台,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省级以上重点项目20多项。共有“高精宽幅超薄铝箔的研制”、“高质量大规格铝合金扁锭熔炼与铸造技术研究开发”和“集成纺丝毛蝉翼纱超薄精纺面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5个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其中有3个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5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开展研发的同时,公司还完成多项技术转化成果,先后共有7个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4项,其他各类科技奖励100余项。先进的技术设备,强大的技术实力,给南山集团带来了众多荣誉,也使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创新,知识产权来保护——加强产权保护  实施品牌战略


    南山集团在注重科技成果向企业效益转化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实现了科技创新和专利保护的并驾齐驱。
    近几年公司共申报各类专利150余项,其中“高支超薄全毛面料”、“可机洗纯羊毛衬衫面料及加工方法”、“电解质粉、块在焙烧启动中的应用技术”、“铝电解用异形棱台阳极炭块模盖的制备方法”、“一种生产铝钛合金的电解共析法”、“铝电解槽焦粒焙烧方法”、“一种铝电解槽全电解质焙烧方法”等10余项发明专利及“氧化铝料箱”、“一种隔热平开窗”等100多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工作的长足进展使公司被评为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
    在获得产权保护的同时南山集团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目前公司已拥有多个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及国家免检产品。南山集团生产的“南山”牌系列产品连续多年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今后,南山集团将继续秉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科技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增强公司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肖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