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农用运输车辆分会会长、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
山东五征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62年的五莲县拖拉机站,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农用车、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拥有13个子公司(分厂),总资产35亿元,员工14000人,是中国机械制造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回顾“十一五”,五征集团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提升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产品和产业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企业规模位居中国民营企业第151位,中国机械制造业第366位,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第48位,山东省工业企业第51位,山东省机械工业第7位。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山东省质量管理奖”等荣誉称号,五征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五征”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奥驰”载货汽车荣获“2010年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轻卡奖”。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日照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近年来,五征集团先后与山东大学合作共建了山大—五征机械研究院,与吉林大学共建了院士工作站,与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07年以来,五征集团研制开发的“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可变地隙与轮距动力机械研究与开发”和“特种经济作物机械装备” 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和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计划,获得科技研发扶持经费近2000万元。
打造人才“磁场”“借脑”创新致胜
作为一家从被视为“夕阳产业”的农用车行业起家的大型企业,五征集团近年来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人才兴企、科技创新”的理念,坚持以优秀的成长、成才环境吸引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为各类优秀人才发展、创业提供广阔舞台,从而打造出了吸纳人才的“强磁场”;与此同时,集团还通过多层次招贤纳才,多形式“借脑”发展,来积聚人才优势,加速科技创新,使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迅速提升。
2005年以来,已有国内40多所高等院校的480余名大学生(其中包括硕士研究生5人)加盟五征集团,其中许多人经过实践锻炼,已成长为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的骨干。2007年春,五征集团高薪聘请3位旅美汽车行业的“博士专家”组建汽车设计研究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起规范的汽车设计研发流程,使产品调研、策划、设计、试制、试验等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集团专业研发队伍达500余人。
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五征集团积极实施“借脑”工程,德国机械专家法拉格、国内着名经济学家艾丰、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等20多位高层次专家、院士先后应邀到五征参观访问、进行学术指导,并通过考察座谈、举办讲座等方式为五征明晰发展战略、改进生产经营提供了智力支持,提出建议200余项、解决实际问题110余个。五征集团还先后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特别是与“中国汽车人才的摇篮”——吉林大学汽车学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联合进行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开办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和汽车专业本科班,借助“外脑”提升员工队伍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依托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五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高擎创新大旗,每年实施技术革新200余项,依靠领先一步的创新优势决胜市场,企业连续10年保持高速增长,年产值突破70亿元,跻身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强,成为国内低速载货车、三轮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持续创新实现“以小搏大”
五征集团1984年开始生产三轮车,1995年进入全国行业前10位。此时,行业内多数企业产销量急剧下滑,生产难以为继。五征视危机为机遇,迎难而上,在行业持续下滑的不利形势下,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等指标连续10年大幅度增长,走出了一条以小搏大、以弱胜强、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把握企业发展关键环节。企业的机制、战略和文化是企业发展和改革的3个关键环节。解决机制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企业解困的前提。困境中的企业大都缺乏活力,产权不清,责任不明,人心涣散,执行不力。当时,五征集团的领导层认为,要摆脱困境,第一要解决产权问题;第二要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组织体系、用人制度、岗位职责和激励政策。制定科学适用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石。2000年,五征集团制定了第一个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十五”发展战略,目标是:从2001年开始,销售收入每年递增30%左右,到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利润3000万元,跨入行业前3位。通过脚踏实地开展工作,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利润达到2.7亿元。
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五征集团坚持开展技术比武,组织知识竞赛,对评选的“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优秀员工”等在职位晋升、住房等方面优先;成立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心声;成立员工互助会,互相帮扶救助;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小改小革和技术攻关。推行员工终身学习制度,对员工进行分期、分专业脱产轮训,使广大员工向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变,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每年仅用于职工教育的投入就达500多万元。
打造核心竞争力。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的突破口是产品创新。五征集团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紧盯用户需求,不断开发领先市场的新车型、新结构,在同行业始终保持着产品特色优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卖点”。近年来,五征集团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汽车技术中心等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五征吉大工程技术中心,投资近千万元配备了先进的研发、试制试验的软件及硬件设备,提升了开发能力,使五征产品在产品品质、新技术应用上一直领先于同行业,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竞争优势。
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竞争优势。农用车价格大战时期,五征集团还没有能力与大企业打价格战,只能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水平上,选准关键技术装备作突破口,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1997年,五征集团咬紧牙关筹资800万元新上了驾驶室等钣金件电泳涂装生产线,使产品的外观质量水平实现了质的变化,大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2000年,五征集团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使生产能力成倍增长,满足了市场需求。近几年,五征集团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提升产品制造水平上,每年都投入上亿元的资金。今年,五征集团计划投资2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兴建汽车设计研究院,解决汽车关键技术和主要零部件总成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为用户创造价值,靠品牌推动发展。前些年,农用车行业价格大战,一些厂家“宁要市场,不要效益”。五征集团坚决不参与价格战,潜心创新产品,提高质量,赢得了经销商的认可。产品营销不是单纯把产品卖出去,更不是靠最低的价格卖产品,而应该是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自己的产品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得到应有的回报。五征集团经过多年市场风雨的洗礼,不仅铸造了搏击市场的坚实盾牌,而且塑造了五征这个知名品牌,为消费者创造了价值。
“过去的2010年,是五征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五征集团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一年。全年共产销各种车辆44万辆,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企业发展又迈向了新的台阶。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必须进一步提升水平,夯实基础,开好头、起好步。”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强调。
目前,五征集团正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企业及产品的国内外竞争优势,把五征打造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机械制造企业。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