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科技局局长侯斌(右一)陪同领导参观首届中国(滕州)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博览会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167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科研机构160余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一串闪亮的数字,一个又一个的国家级荣誉,彰显了滕州这座创新型城市的实力,标志着滕州已走在全国自主创新战略县(市)的前列。
科技创新,是一座城市永葆活力的不竭源泉,是企业发展的“核动力”。“十一五”期间,滕州市积极组织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先导作用,大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从“滕州制造”到“滕州智造”的新跨越,书写了科技引领大发展的新篇章,奏响了激越的创新进行曲。
高新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010年,山东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国家1.1类降血压创新药物被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无偿资助180万元,省科技厅匹配60万元,资助金额为2010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最高额。近年来,该公司累计开发新药52项,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国家专利6项。
山东益康药业有限公司是滕州市首批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八家企业之一,也是滕州市高新企业不断创新的一个例证。漫步滕州,无论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还是提升传统产业,或是培育新兴战略产业……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无处不在。华能线缆有限公司、力华防水建材有限公司、华海新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等众多的企业正在科技的引领下,乘风破浪,奋力前行,引领滕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高新技术是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基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十一五期间,滕州市坚持强化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植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煤化工为主要特色,太阳能、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为补充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群。
2010年,滕州市委、市政府围绕 “转方式、调结构”,提出了“四业并举促转型”行动计划,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去年,滕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308亿元,比2005年底翻了6番,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67%,比2005年底提高了13.51个百分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枣庄市级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到167家,比十五期间增加了109家。十一五期间,滕州市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614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级55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9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9项、国内领先水平303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96项,其中省级9项——仅2010年就实施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 21项,获得无偿扶持资金1141万元,项目个数和资金额度均破历史最高纪录。
产学研链条带来聚合效应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更得依靠科技创新。”在山东华能线缆有限公司,张凡居总经理这样告诉记者。该公司通过市科技局牵针引线,依托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研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防海洋生物侵蚀、防潮、防白蚁等多种专业特种电缆。其中,防潮防白蚁特种电缆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国际专利产品金奖。
产学研合作是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吸纳高层创新人才的有效形式。“十一五”期间,滕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研发平台,大力吸引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携带项目、技术来滕创新创业,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合作。目前,滕州市8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了各类科研机构160余家,拥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建立产学研合作转化基地20多处、院士工作站1处、博士后工作站3处、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处。
为切实增强产学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滕州市还与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联建了“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滕州市合作中心”,为企业和专家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这也是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在国内设立的唯一一家合作中心。该合作中心年均发布专家、技术信息60多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多项。同时,滕州市还多次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等多名院士专家开展枣庄滕州院士专家行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25项技术难题, 2010年举办了首届中国(滕州)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博览会,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52所和科技型企业90多家参加技术合作洽谈,达成技术合作意向21项,签订技术合作合同13项,合作金额达2.2亿元。
知识产权成为发展强引擎
“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自主创新体系,专利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据华海新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孙志武介绍,该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现拥有中高级职称科研人才37人,建有枣庄市酚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津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公司自主研发并建成的第一条可连续机械化生产铝箔复合酚醛泡沫板材生产线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其专利产品已用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上海世博会演绎中心等国内重点工程。
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知识产权在建设创新型滕州中起到了“新引擎”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滕州市立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健全完善了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体系与激励政策,设立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专利技术开发和转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滕州市年均发放专利补助资金80余万元,有力地提高了专利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滕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5%以上的已申请专利,企业职务专利申请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全市累计申请专利3418件,授权1855件。培育发展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8家、枣庄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枣庄市级专利试点企业5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园区1处。据不完全统计,滕州市每个高新技术企业均拥有3项以上专利技术,多数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了行业技术标准。
农业科技助胀农民“钱袋子”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黄淮东部(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自2006年在滕州市实施以来,成效显著,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高度评价,其主要做法被国家科技部推广。此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国家星火计划、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省良种产业化工程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也先后落地滕州。
滕州市是农业大县,农业基础较好。十一五期间,滕州市立足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发展优势和绿萝卜、马铃薯等农业特色产业基础,加快实施种子、绿色食品、新型种养技术等农业科技创新计划和项目,依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增强,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重点科技计划53项,培植发展淡水鱼养殖基地、马铃薯繁育基地、绿萝卜繁育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20余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市)工程“肉兔集约化养殖与示范项目”实施成效明显,顺利通过省厅验收,2010年又获得国家后续奖励资助资金123万元。省良种产业化工程“马铃薯主栽品种提纯复壮及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与开发”项目实施完成后,亩增产可达500公斤,亩纯增效益可达1000元,总增收可达45000万元。
目前,“滕州马铃薯”已被评为首届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滕州大白菜”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马铃薯、绿萝卜、禽蛋制品、大樱桃等农产品成功打入法国家乐福、北京物美等国内外知名超市。随着农业新品种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科技已进入滕州大地的寻常百姓家,科技成为农民致富的魔方、增收的法宝。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