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泥”的科技注脚——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访记

2010-12-07 16:35:48   作者:记者 郭跃军 通讯员 朱孔赞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赵洪义

    近日,从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出捷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HY-ZLS型高分子合成水泥助磨剂实验成功并投入量化生产,这一突破性科技创新成果改变了我国水泥助磨剂行业复配工艺的历史,其合成技术为行业发展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据介绍,HY-ZLS型高分子合成水泥助磨剂是以改性醇胺、不饱和羧酸单体等为主要原料,再添加少量催化活性成分并经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在生产技术上引入了分子设计原理与合成理念。这一全新的配方工艺不仅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作为新型技术还具有特别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该系列产品克服了现有各种助磨剂以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复配的不足,助磨增强效果明显,可大大降低粉磨过程中细小颗粒的再聚结,提高磨机和选粉机的生产效率,并可显著提高水泥抗折、抗压强度,适合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各个品种,使得水泥助磨剂行业的生产成本更趋合理。该项成果的成功推出,是该公司落实科技攻关项目招标制的具体实践,也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走“发展创新型经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之路的具体体现。  


    创新理念:掀起水泥行业“绿色革命” 


    水泥混凝土以其可塑性强、坚固性高、防腐防蛀等优良性能,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型建筑材料。但是,水泥的生产、使用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非常高,所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NOX等各种气体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更是特别严重。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的频频出现,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人们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重视生态环保。因此,革新传统水泥生产工艺,提升水泥生产效率,减少能耗与污染便成为水泥行业技术攻关的重点与焦点。
    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内水泥外加剂行业的开拓者、领跑者,针对水泥工业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保问题,中国建材联合会生态环境建材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分会副会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环境保护分会副理事长、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洪义率先提出了“合成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理论,在水泥行业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在这一整套较完整的绿色生态水泥理论体系的指引下,赵洪义在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低环境负荷水泥制备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他相继发明了高效复合水泥添加剂、高效生料速烧剂等发明专利技术,编写并出版了《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的合成技术》、《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水泥助磨剂应用技术》三部专著,先后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承担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新产品项目1项和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多项。赵洪义还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其发明的技术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山东省自主创新产品、山东省100项节能降耗主推技术,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为水泥工业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说:“他的发明和创造开创了我国水泥工艺外加剂行业,推动了我国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进程,对水泥工业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2006年5月,赵洪义和他带领的宏艺科技的科研团队针对“合成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项目的科研攻关就有了令人振奋的结果——水泥行业国际研讨会确定了“合成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的定义:高性能水泥即将水泥熟料、石膏和矿物外加剂经一定配比后粉磨而成的水泥,用这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结构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合成工艺指利用几种成分比较简单的物质,通过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使其变成一种新的成分复杂的物质的生产过程,利用合成工艺可以生产出合成材料;绿色材料就是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产品使用、循环使用及废料处理等诸多环节对地球环境负荷小,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而所谓生态,则意味着水泥工业能够实现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意识贯彻或渗透到了生产工艺与水泥产品全过程之中,包括对各工业部门的废弃物、城市垃圾、下水道污泥、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利用,对低质、低品位原燃料的充分利用,减少CO2、SO2、NOX等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的排放等。
    据宏艺科技技术中心主任朱化雨教授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水泥助磨剂,按不超过0.5%的比例用于水泥生产,同等条件下可节约水泥熟料10个百分点以上,提高水泥台时10%以上,仅此一项,吨水泥就可降低成本6元以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巨大。
    赵洪义强调,“合成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就是以高性能为核心,以生态设计和绿色材料的理念,采用合成工艺生产的水泥,它具有更多利用工业废渣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特点。这一概念和产品引发了水泥工业包括生产模式、使用工艺等全过程的革命性变革,使水泥工业走上了绿色生态环保之路,能够实现水泥工业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合成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既是理念的创新,也是一系列具体的节能环保的产品,更是宏艺科技锐意创新的具体体现。就创新问题,在今年国庆节出版的企业文化内刊《宏艺科技》上,赵洪义进一步以《创新驱动,引领未来》为题撰文指出,企业应该也必须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和生力军;只有发展创新型经济,中国经济才会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新型工业化”目标、任务,经济结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任务,才可能完成。


    宏艺模式:开启水泥行业环保新时代 


    理论上的创新,技术上的相继攻关,加之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创意性革新,宏艺人创造出一套独特的企业发展模式,业内称之为“宏艺水泥生产模式”。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指出:“业内人士把赵洪义的科研理论、高科技专利产品、专家团队和绿色营销方式,统称为‘宏艺水泥生产模式’。若我国大部分水泥企业采用该模式,可增加使用10%以上的工业废渣,每吨水泥至少可降低成本6元以上。”据统计,2010年1~10月份全国水泥产量为151,940.96万吨,以此推算,一年即可为社会创造近百亿元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提升水泥的质量、性能,大大降低粉尘、有害气体的排放。该文章还指出,“宏艺水泥生产模式”的创立,是我国水泥工业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水泥技术的一次革命,正在改造、变革我国传统水泥工业,开启了水泥行业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新时代。
    仅仅有高新技术和优良产品是不够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需要市场的支撑,需要客户的认可。为了打造宏艺的市场口碑,自2008年开始,在认真分析水泥行业发展态势和市场动态的基础上,通过总结长期以来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宏艺科技推出了“24小时绿色增值服务”,即以市场客户为中心,贯彻“以客户为本,急客户所急,帮客户所需,把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和人文关怀及时送到客户手中,暖在客户心里”的服务方针,实行24小时全天候快捷反应,并特别重视在增值、超值服务上展现企业的特色和优势,彰显宏艺科技的创新品牌价值。
    目前,宏艺科技在经营服务上奉行并追求“四个无缝隙”理念:一是“产品无缝隙”,水泥企业需要什么产品就提供什么产品;二是“价格无缝隙”,市场需要什么价位的产品就提供什么价格的产品;三是“服务无缝隙”,为市场和客户服务细致周到,无差错、无漏洞;四是“沟通无缝隙”,与客户的沟通与服务,保持全年每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畅通无阻。
    市场是检验企业及其产品的试金石。“宏艺水泥生产模式”依靠品质和服务赢得了市场,得到拉法基水泥、华新水泥、亚泰水泥、祁连山水泥、韶峰水泥、南方水泥、天山水泥、北方水泥、中联水泥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目前,宏艺科技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山东名牌产品称号,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山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建材行业功勋企业、山东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先进集体等,其主导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家重点新产品,得到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创新基金支持,被中国水泥协会评为重点推荐产品,多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临沂市科技进步奖,多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山东省重大节能工程项目、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其中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还获得了山东重大节能成果奖。

 
    二次创业:“两站一中心”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


    今年,始创于1999年的宏艺科技进入企业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此时,身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赵洪义,深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足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他及时向全体员工发出了“二次创业”的号召。崭新的现代化水泥助磨剂生产线即将投产,生产、销售、利润较去年大幅度增长了,企业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齐头并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2009年9月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宏艺科技更是将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引进中国建材投资公司、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江苏高科技产业投资公司等战略投资者,拟在深圳创业板进行上市,以便获得更多的智力和财力资源,推进企业进入新一轮阔步发展期。
    赵洪义深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剂。发展创新型经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不仅是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战略,也是一个纵贯几十年、上百年的长远战略、基本战略。由此,宏艺科技开始了以“两站一中心”为主体的科研体系建设——2010年,继山东省特种水泥外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之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相继获批建设,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围绕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宏艺科技积极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筹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要技术依托的产学研创新联盟,联合开展产业新技术成果与关键性技术的攻关,建立了完善的校企科技合作机制与长效对接机制。不久前,以项目为导向,宏艺科技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签订了“乙醇胺间歇法合成和分离技术”、“MAA-MPEG酯化技术及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技术”等五个项目的产学研合作协议,此前很早时间就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济南大学、临沂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展开了全面的合作。
    宏艺科技技术中心主任朱化雨教授说,近年来,宏艺科技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合作内容不断加深。在这一背景下,宏艺科技将进一步探索产学研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和评估机制、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科技人员的评价制度,建立起以企业应用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同时,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前提下,宏艺科技将与各科研院所探索如何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均衡各方利益,推动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互惠共赢的统一体。另外,还将探索如何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各类科技计划、产业化计划的经费支持力度,按照自愿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委托研发、技术转让、产学研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共同建立研发中心,联合建设创新基地,促进创新资源、技术成果和资本要素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科研效率,提升公司的科研水平,提升企业的效益,进而在更大范围内提升水泥行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宏艺科技,在赵洪义看来,这个由他一手创办、蕴藏其名字谐音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水泥工艺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研发生产上取得如此的成就,是由于“世界科技前沿的动态高度,就是宏艺科技追寻的事业;把握绿色建材、合成生态水泥的创新尺度,就是宏艺人科技拼搏的人生。”赵洪义认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公司“二次创业”的关键时刻,必须坚决把发展科学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基点。公司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搭建更高、更广的科研平台,使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国家级技术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一流的专家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摇篮和中心,使宏艺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使之成为企业“二次创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器和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