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直至“源头活水”——泰安康平纳集团科学“转调”跨越发展侧记
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前右)到公司考察指导工作
副省长李光前(右)到公司考察指导工作
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中)听取董事长陈队范介绍公司发展情况
项目签约现场
90公斤含水纺线进入18米长、2米高、1.3米宽的“超级微波炉”,1小时后大部分水分被烘干,产品再经短暂风干即包装出厂。“这是国内外首次将微波干燥技术在纺织染整行业应用,属于世界领先。”8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蕴博、中国纺织业协会副会长高勇等专家对泰安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的“CMW—80微波烘干机”赞不绝口。一旁的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队范微笑颔首,成竹在胸的样子。
“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走出这一步不容易,但的确该走。”做好毛纺技术创新是基础,占领毛纺机械研制高地则开辟了行业创新的“源头活水”,陈队范董事长已经规划好了企业的未来发展,“CM101-350多功能缩绒柔软整理机”、“CMW-80微波烘干机”和“WPF-SM/3-11型湿刷机”三项成果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康平纳拉开了依靠高新技术“转方式、调结构”,毛纺、机械跨跃发展的序幕。
让四个国企起死回生的创新源
“我就是要做得跟别人不一样。”可以说,求新、创新的基因一直在陈队范体内活跃着。熟悉陈队范的人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思维敏锐、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据了解,自参加工作以来,陈队范在不同的岗位均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创新不止。
1988年,正是一些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铁饭碗受到了冲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惯有的、陈旧的发展思维作祟。”陈队范创新的冲劲有了用武之地,1988年至1998年10年间,他不断创新发展方式,先后使四个国有中型企业起死回生,盘活闲置资产近2亿元,安置4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那时还没有提出‘转方式、调结构’,但就是类似的实践过程。”经过十年的小试牛刀,1998年,陈队范决定放手自己干,他自筹资金创立了民营企业--康平纳公司,1999年租赁了频临破产的泰安市毛纺织厂,盘活闲置资产近亿元,安置下岗职工1000多人。之后,他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并以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创新成就毛纺国际品牌
“我见证了中国毛粗纺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充分认识到创新对发展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康平纳始终把产品创新放在首位,“创新的灵感来自于市场,为使新产品与世界潮流和时尚同步,康平纳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定期派研发人员到国内外市场调研和采风,并聘请国际一流面料专家共同研发新型面料,而且往往提前一年半就推出流行面料,使买家能充分定制服装和推广市场。”
据了解,为提高新产品的品质,康平纳全部选用国际一流水平生产设备,在染色、后整理等关键工序选用世界最高端的先进设备,保证了染色的稳定性和后整理的高标准要求。在面料设计上,康平纳引导开发功能性面料、休闲面料等,并对特定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近年来,康平纳先后为日本、韩国等知名时装公司和行业外世界知名大公司的制服提供个性化面料,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陈队范领导的泰安康平纳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毛粗纺呢绒的骨干强势企业,近年来,先后承担了1项国债项目和2项863计划项目,完成了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奖,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贝尔登呢、纳米丝光大衣呢、新型纤维混纺高档面料等十几种产品通过省部级鉴定,填补国内空白,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和国家技术创新计划。企业也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佳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科技企业重点联系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确定的唯一毛纺试验基地。目前康平纳公司拥有八大系列上千个品种的产品,主导产品“康平纳”牌呢绒是国内知名品牌,可广泛用于制作男女休闲装、时装、套装等,产品覆盖国内几十个大中城市,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部分产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研发纺织机械实现技术进步
“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承担国家项目,通过出国考察设备,感觉中国的纺织机械太差了,我们的机械生产出的产品只能算是半成品。”陈队范连用两个“没看见想都不敢想”的感叹形容当时自己的心情。“要提升产品品质,首先要提升设备工艺。”陈队范得出结论,自己也找准了方向。2002年6月考察回国后,七月初,康平纳马上与中科院自动化所联系,11月,连同自动化所专家,陈队范又再次出国考察学习,“自动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控制”这两个念头不断在陈队范脑中盘旋,他决心继续科研创新,占领纺织机械开发领域,改变国内纺织企业半成品生产商的身份。2003年,陈队范的康平纳公司承担了2个863项目,开始了纺织自动生产线的科研攻关。
“什么样的设备能适应新面料,我们最有话语权。”陈队范介绍,正是因为康平纳是专业制造高档面料的厂家,他们才深切体会到装备落后对提升产品质量的阻碍。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启动“新型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在第一批10个项目中,山东康平纳毛纺织集团公司承担了其中的“现代纺织数控化染整装备制造”项目。康平纳公司采取“两翼并进发展”的研发模式,大胆拓展染整装备开发与生产的新领域。“本项目的重点是生产已具有一定技术基础且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主要包括染料配送及染色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成套设备、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及现场总线(FCS)一体化控制系统、新一代高质高效数控染整成套设备、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等先进技术装备。”陈队范介绍,“现代纺织数控化染整装备制造”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我国染整行业工艺装备水平,实现关键染整装备向数控化、绿色环保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加快促进新型产品的国产化有重要意义。项目研制成功后,使用这种现代数控化新型设备,仅需用工3人,比现在减少用工90%,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控制,克服了色差,提高了产品质量;热能全部回收利用,做到清洁化生产和节能减排;设备的价格将是进口的35%到40%。
据了解,在装备制造基础上,康平纳已累计投资2亿多元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的染整装备水平大为提升。公司现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染色、前处理、湿整、干整、烘干、定型、后处理等装备50多台套,包括德国的高温高压染色设备、英国的高频烘干设备、意大利的连续平幅洗煮和链条式汽蒸预缩机等设备。这些引进设备已被公司作为消化吸收开发新型产品的原形机,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公司现拥有“山东纺织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技术开发中心”和“自动化染整设备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级技术中心,并研制开发了高精度染料自动配色称重装备、染色系统自动化等产品。这些项目属于高效、节能、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项目的开发投产,填补了国内同类装备的空白,部分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技术,从而使企业走上了染整装备新型产品开发之路。近年来,康平纳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将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中,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承担两项863项目已通过了专家验收和省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取得7项专利和1项软件登记,成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自动化染色控制设备。
“我们会坚持走科技这条路。”陈队范及康平纳的发展见证了创新的力量,“下一步就是产业化。”陈队范已经给康平纳的创新之路规划了路线,我们只需守望,并在每一个路口等待康平纳带来的惊喜……
栏目热点
- 新材料领域尖兵突起——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级钛酸钡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实施回眸
- 创新成就国内抗氧剂行业领航者——记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职教需要工业现场的真实呈现——访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作栋
- 商海弄潮 鸿腾远航——记济南鸿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克红
- 车架纵梁柔性制造技术:国内首创 国际领先——访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泉城好水“涵思泉”——记济南涵思泉水业有限公司
- 为科研创新寻求最优“算法”——记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对话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 倾情 博学 创新 卓越——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局工作纪实
- 以科技催生一枚枚优质种蛋——访济南利民种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