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喜竿头百尺高 鸢都高新树奇葩——潍坊高新区科技发展纪实

2010-01-19 19:12:56   作者:记者 周 明 赵厚田 通讯员 纪月红 张振树 王金明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2009年8月31日,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在潍坊高新区举行

  潍坊市是我省唯一入选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的试点城市,走进潍坊高新区,记者一行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那成排的整齐的路灯,采访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八个月完成华丽转身


  2009年8月2日,潍坊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顺利通过部级专家论证;2009年10月15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潍坊高新区启动并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潍坊高新区成为全省继威海之后第二个跻身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的国家级高新区。目前,在全国57家国家级高新区中,只有11家高新区获批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
  科技部于2008年6月1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的通知》,对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区正式启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潍坊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及有关单位共同努力下,开展了相关争创工作,从2008年12月正式筹备到通过专家论证,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其它高新区历时一年甚至两年才能完成的全部申报工作,完成华丽转身。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国家高新区的基石,而自主创新则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潍坊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战略的定位清晰而坚定:打造引领和支撑潍坊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区,建设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资源和密集创新网络的区域创新中枢、具有较大经济规模和较强经济领导力的区域增长极、以科技创新为主线融科技、经济、商务和生活等于一体的现代城区。在LED、电声和发动机的产业细分领域形成具有全球规模和技术影响力的创新集群。
  如今,潍坊高新区已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亮点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及电声器件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其中,半导体照明、通用动力和电声器件三大产业已与今年先后申报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如今,潍坊高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柴油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高端电声器件和蓝牙耳机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非织造无纺布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大功率LED路灯研发生产和应用基地、全国最大的高效冶金氧枪及喷头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动物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纯天然植物类心脑血管中成药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日前,潍坊高新区又有12家企业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自2008年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以来,潍坊高新区共获批42家,占潍坊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5%。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成绩彰显孵化器内涵


  “普通白炽灯的使用寿命不会超过1000小时,而我们生产的第三代LED灯设计寿命在10万小时以上,假设每天用10小时,至少能用30年”,在中微光电子的展览室内,全球最大的LED路灯供应商中微光电子首席运营官陈晓东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130瓦LED路灯可以取代原400瓦的高压钠路灯,每盏LED路灯每年可节电1400度,按每度电费7毛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近千元。再加上环保无紫外线辐射,没有频闪可以保护眼睛等优势,这完全是造福子孙的技术。其实,像中微光电子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在潍坊高新区还有很多,这只是潍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企业的缩影。
  成立于1992年12月的潍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是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创办的公益性创业服务机构。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2008年被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为符合享受免税资格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2009年11月,创业中心累计吸纳孵化企业201家,毕业企业64家;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546万元,利税1727万元,毕业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1亿元,利税4.5亿元;园区有28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已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465万元。随着创业中心孵化企业的数量逐年上升,质量显著提高,技术门类逐渐集中,创业中心已逐步向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发展。目前已形成省电声器件产业园、省光电子产业园、省特色产业基地等专业孵化园区和特色基地。
  据统计,创业中心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累计申报科研项目23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3个,省级项目43个,市级174个,累计获取科技经费1036万元,获得市级高科技发展基金15000万元;申报专利237项,授权专利170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
  2006年10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潍坊天德化工有限公司(0609.HK)是山东省孵化器中第一个上市的孵化企业;2008年5月22日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股票代码02241)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成功上市。与此同时,孵化毕业企业中的中微光电子、欧龙电子、亿能光学、三维生物、华辰生物、正远粉体、中航精密、华光通讯等高成长企业纳都已纳入高新区上市企业的后备队伍,计划在5年内上市。
  为什么创业中心的企业能够从一个小企业迅速成长为上市企业呢?企业的发展,起点是关键,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会因为资金因素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而导致企业因为“营养不良”发展缓慢。创业中心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和探索新型融投资体系帮助在孵企业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缓解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他们在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的同时,注重融投资体系建设,加强了融投资工作力度,通过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府资助和科技发展计划的导向作用,积极引进各种风险投资和社会资金投入,为在孵企业提供多渠道、多梯次资金支撑。同时,他们还在积极探索有效、健康、可持续的企业融资渠道,特别是既能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也能通过融资过程提升孵化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能力。“潍坊高新区孵化企业诚信协会”正是创业中心多年来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探索的成果。按照“协会章程”,凡经自愿申请、严格审核通过的孵化企业(也可为毕业企业)必须遵循“诚实守信、公开公正”的原则,会员之间做到“五个共享”,即“财务资源共享、市场资源共享、社会资源共享、公司资源共享、宣传策划共享”。协会在创业中心的指导下,借助创业中心的品牌效益,以主创人员的人格、企业的信誉为担保,开展各种银行融资活动。截至目前,协会成员已达26家,当地银行所给与的授信额度达到7100万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添翼


     企业发展的根本是竞争力,竞争力的保证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大部分掌握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手中,这就要求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近年来,潍坊高新区企业产学研合作意识显著增强,“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取得了很大实效,涌现出一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功典范,初步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合作创新模式。
  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合作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区域创新要素的富集载体,使之成为创新平台和网络高度发达、风险资本充足、创新创业活跃、内生力量和外源力量不断融合的合作创新体系,旨在根据市场实际需求,以项目承担企业为技术创新实体,整合各创新要素,特别是利用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为我所用来构建产学研合作流畅的区域创新中枢。在该模式推动下,该区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得以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如该区盛瑞动力根据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瞄准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心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挡自动变速箱,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打破国外汽车核心技术封锁和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具有重大而现实意义,同时盛瑞动力组建成立山东省动力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盛瑞青岛研究院、盛瑞潍坊工程院、盛瑞德国分中心和盛瑞北航分中心,吸引各地人才,利用各方面优势资源为公司所用,对8挡自动变速箱项目进行联合攻关。
   “产学研合作+中外合作”技术产品开发模式。该模式是以产品开发为基础,侧重与国外先进技术的无缝对接。近年来,随着全区企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在不断引进国外专家来区工作的同时,潍柴动力、盛瑞传动、歌尔声学等企业更是纷纷在国外最接近知识创新源头的地方设立科研机构,通过中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加快产品技术开发。例如盛瑞动力与德国凯姆尼兹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进行8挡自动变速箱进展顺利,并力争在明年4月份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展览样机;歌尔声学为追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韩国电声技术,在韩国建立了专业声学研究中心开发高端声学产品。
  人才引进和收购重组模式。该模式侧重于人才引进,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兼并、重组来实现“外在人才”的“内部交流”,对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来说,该模式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捷径。例如潍柴动力2006年至今,从海外引进人才6名,引进康明斯总工程师林知伸博士从事潍柴技术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工作,组建了潍柴国际咨询团队,收购了法国Moteurs Baudouin公司,成立了潍柴欧洲研发中心,大大加快了潍柴动力的超常规发展。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专利“利剑”强企业实力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做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在此背景下,潍坊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实施推广、专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知识产权创造投入力度明显加大。2009年,潍坊高新区批复市级以上自主创新产品17个,批复的创新产品均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专利明星企业获得资金逾千万。同时,他们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立项45个,资金650万元,优先支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2家专利明星企业获得25万元,开发合同中明确把“专利著作权产出”作为重要条款。技术交易与专利交易平台开发专项获得资助资金30万元,用于开发筹建专利技术产权市场建设的软件开发。在2009年2月召开的高新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奖励技术创新和科学投入先进企业经费670万元,5家专利明星企业获得奖励525万元。2009年全区下达专利补助和实施资金161.2 万元,补助专利270件,区配套资金 28.12万元。
     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明显增加和改善。2009年1—11月份,该区专利申请283件,授权217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7件,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16.94 %。职务发明申请159件,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55.24 %。区内企业拥有软件著作权119个,开发软件产品75个。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提高明显,PCT申请工作占全市一半以上。歌尔声学在台湾、韩国等地对3项专利提出申请,远普光学、大洋泊车也对自主研发的2项专利技术提出PCT申请。更有像潍柴动力和歌尔声学这样的专利大户:潍柴动力2008年申报专利55项,2009年申报专利73项;歌尔声学2008年申报专利45项,2009年申报83项。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建立以知识产权考核为目标的科技项目考核机制。该区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合同书中,强调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著作权、技术标准作为技术考核指标的构成条款。区科技项目验收把是否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列入技术指标验收条件,申报科技计划把企业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项目是否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出作为前提标准。在政策带动下,歌尔、中微、潍柴、盛瑞等高新技术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部门,中科生物、崇盛氧枪、瑞斯电子、金蟀机械、东升电子、凯信机械、汇胜集团、乐航科技30多家企业出台了鼓励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创新思路,大力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推广。通过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应用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宣传推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潍坊LED产业。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品博览会,推介专利技术产品。今年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北京科博会、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鲁台会、青岛(潍坊周)、无锡工业产品设计博览会、西博会(成都)、深圳高交会、津洽会等国内国际专利产品博览会20余次,提高高新区参会企业专利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他们还加大知识产权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工作认知度;努力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筹划建设专利技术产权市场;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及各项专利调查培训活动,提高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实施状况及PCT 专利调查工作;配合上级知识产权部门的工作,先后组织人员参加 “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培训团”赴日本培训、“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竞赛等活动。
  在国家创新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大潮之中,潍坊高新区既是一个拓荒者,更是一个弄潮儿。他们将借科技部批准同意《潍坊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的东风,扬帆出海,再创辉煌。
  到2015年,一个创新能力强劲、高端产业发达、国际化水平较高、创新人才密集、人居环境优美的科技新城将在山东半岛强势崛起。届时,潍坊高新区综合创新能力将在全国高新区的位次明显前移,成为以创新为驱动,具有引领示范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业和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域创新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