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生物发酵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采访散记

2010-11-16 16:19:10   作者:记者 李华丰 特约记者 王庆利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2010年9月21日,在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上,副院长王西奎(右)为董事长王金忠(左)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公司董事长王金忠向领导和来宾介绍公司发展情况

    近两个月,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陆续传来好消息——
    公司携酒店自酿啤酒设备亮相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
    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山东省省级技术中心 ;
    公司产品亮相第七届东盟博览会; 
    公司产品参展第108届广交会 ;
  公司组团参加2010中国绿色饭店博览会 ;
  山东轻工业学院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在公司揭牌;
    公司在“2010年中国国际啤酒、饮料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参展; 
    中德扎啤桶清洗机喜获一项啤酒设备国家专利 ……
    中德公司是个怎样的企业?我们走进了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开源路的公司大门:整洁的厂区,忙碌的生产线,荧屏闪亮的科研室,铮亮光洁的酿酒设备——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原浆生物啤酒从这里开始——


    世上有很多人不喝白酒,或者浅尝辄止,但喝啤酒的人却很多,连中世纪的僧侣也允许饮用啤酒,这在当时并不违反戒律。2009年我国产销啤酒4200万吨。啤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在中德公司,我们看到了一幅工艺流程图:
大麦(加水)→浸麦→制麦(发芽)→烘干→粉碎(粉碎机)→糖化(糖化搅拌罐):麦芽粉加水→过滤槽→酒糟→麦汁→加酒花,在煮沸锅煮沸→旋沉罐:变成热凝固物→板式换热器:冷却→发酵罐:加入酵母,发酵、排出废酵母→鲜啤酒→清酒罐→过滤机→板式换热器:再冷→啤酒桶→包装:易拉罐、贴标瓶→传输带上:巴氏杀菌→压盖。
酿造啤酒过程需10多天,每个工艺都需要专门的设备系统。如玻璃瓶包装系统,由卸箱机、洗瓶机、灌装机、杀菌机、贴标机、喷码机、装箱机、管道阀门和控制系统组成,其中洗瓶机包括瓶子进出装置、链盒装置、预浸和碱液浸泡系统、机架、栅床、液压装置、加热系统、喷淋清洗系统、循环水、电器自动控制系统等。
在国内同行业中具领先地位的发酵工程中试车间,我们看到涵盖了制麦设备、酒店型自酿啤酒设备、教学用啤酒试验设备、酵母扩培设备等多个系列的产品,这些设备实现了从麦芽制备到酵母扩培,再到发酵工艺试验的整个流程,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实践、验证基础。同时,为技术人员真正走入市场、指导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训练场地和条件,体现了技术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利用、核心技术的验证在此开始。


国内最大、种类最多的原浆生物装备制造商——


    中德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技术应用服务,集研发、试验、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每月可组装70套生产线。目前,已与青啤、华润、麒麟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久、稳定的业务关系,产品出口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全面实现ISO9001、ISO14001及OHSAS18001标准体系管理,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民营企业”、“山东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济南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济南市AAA级信用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资质。
    公司拥有完善的实验管理体系平台,建立了合理的实验控制流程,行业内首先使用OA自动化管理平台、美国SolidWorks三维立体开发设计软件、Lansys化工容器软件,可实现三维效果、应力分析;拥有200m2的菌种储藏、筛选、培养和检验理化分析室,150 m2的试验室;符合环保标准的探伤、拉力试验室、焊接试验室;单机保温、测压及总装实验区;拥有1500 m2完整的生物工程中试车间,具备从实验室设备到一级、二级、三级扩培的整套生物中试装备条件。
    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19项专利,5项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发明专利,4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2项成果转化。核心技术包括自主研发的多种发酵菌种技术、PLC智能控制系统、教学科研用啤酒设备技术、负压蒸发、啤酒速冷器技术和板换制冷技术等。公司主导产品原浆生物啤酒发酵系统工程,直接间接的涵盖了公司90%的专利、新技术、新工艺等创新成果,占营业收入的80%,且每年递增30%以上。2009年公司主导产品“原浆啤酒发酵系统工程”和“啤酒成套实验设备”两款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0%和24%,在细分行业中小型啤酒设备行业排名第一位。   
中德步入今天这个境界,在创新之路跋涉了十多年。


中德之路:艰难却辉煌——


    1997年春天,在王金忠主持下,几个合伙人自筹资金,租用天桥区环保设备厂的两间办公室,购置了简单的办公设施,借用厂里的电话,依靠技术服务、委托加工的方式,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十多年来,历经三次搬迁,从作坊开始,经历“创业期、探索期、成长期和巩固期”四个“三年计划”,前三个三年计划已经实现,现在正实施第四个三年计划。
    三年创业期(2000-2002):1999年底由委托加工转向筹备建厂,借资金、蹬三轮、收废品,利用废旧物料搭建办公室,租用旧厂房600余平米,荒地1亩,购买、租用部分旧机器、旧设备。2000年开始,人财物经营有专人管理,员工从几个人发展到30余人,逐步实现了产品出口。
    三年探索期(2003-2005):从2002年底到2003年初,公司实现了第一次厂房搬迁,规模扩大了两倍,厂房面积2200平米、占地8亩,员工增加到80余人。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基本健全了科研生产经营体系,成为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销往1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三年成长期(2006-2008):公司实现了第二次厂房搬迁,规模扩大到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占地50亩,员工增加到300余人;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专利技术,被认定为济南市市级技术中心,获得国家D级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质,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了两个关联企业,成立了一个国外分公司,投资开发了一个百亩生物科技园;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和产品出口两项核心工作,期末年销售收入达到7000余万元,实现利税700余万元;产品出口扩到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外汇合同营业额达700万美元,实际收入400多万美元,连续两年名列全国酿酒设备出口第二名。
    三年巩固期(2009-2011):作为第四个三年计划,公司提出了“节约抗危机、借机求发展”的口号。公司规模将扩大到建筑面积61000平米,占地150亩,员工增加到800余人;要继续增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稳步加大生物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增加专利申报,争取实现省级技术中心的认定;期末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5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争取2011年外汇合同营业额达1500万美元,实收外汇1000万美元。  
     ——步步为营步步赢。这一切,自然离不开企业的核心人物。                                                     

专家型企业家,高明的领军人——


    董事长、总裁王金忠笑眯眯的走进会客室接受采访;手里拿个笔记本;从腰间拔出一个U盘交给视频系统操作员;间或开一个玩笑;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串串数字、一组组专业术语、一个个经营策略,语速很快(我下意识的觉得他可以兼职解说足球比赛或登台演出);随和及严厉集于一体,机敏和灵活融于一身,46岁的王金忠是位专家型企业家。
    他1987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发酵工程技术工作20多年,主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发30多项,在专业期刊发表过10多篇论文,先后获得济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个人奖、山东轻工业学院客座教授、历城区优秀政协委员、济南市第十届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撇开企业的业绩,仅就个人的成就,王金忠的人生也是金光闪闪的。
    商海横流,当展现雄才大略;路途坎坷,方显出帅才智勇。
    在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订单减少,加上人民币升值、汇率不稳定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造成储备原材料贬值和结汇损失等上千万元。为了化危机为机遇,公司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挖潜节约,压缩管理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运转。根据公司技术、产品特点,企业技术中心提高设计水平、优化项目评审,加强项目预算和内控,各种节约措施有效地化解了资金紧张局面,有力提升了企业抗击经济危机的信心和实力。
    二是及时调整产业机构和发展战略,积极在国内寻找市场。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抓住机遇,开辟新的市场需求点。业务人员由过去的20余人扩大到80余人,加大销售力度,把产品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区市。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以创新求生存、促发展。围绕啤酒设备、生化制药设备、压力容器、乳品饮料设备、环保水处理设备、生物制剂等方面开展了自主创新活动,新产品不断涌现,许多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
    商场如战场。企业必须实施科学、严格的管理,王金忠主持制定了企业全面管理“八字方针”——安全,质量,效率,节约。
    安全:EHS是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整合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手册)
    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质量:质量是生命(ISO)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效率:管理水平的体现
    全面学习、迅速提升(三证管理体系)
    节约: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水平(毛利系数法)
    要节约、不浪费,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公司以八字方针为指导,全面考核分厂、部门、科室、个人,达到企业盈利与持续发展,从而回报股东(资产增值),回报社会(创汇缴税就业),回报员工(提高待遇)。
    在中德,还有一个质量方针:
  科技创新满足需求  预防为主节能减排
  持续改进精益求精  安全康健巩固发展
  公司是这样诠释的:
    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改进,为实现“市级技术中心”向“省级技术中心”的转变而不懈努力;
    满足需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关注顾客要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均满足各国法律、法规要求,产品畅销全球;
    预防为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及不符合均以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避免潜在不合格(不符合)发生;
    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准确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产品实现过程中噪声、固、液、气废等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
    持续改进:对运行及检查结果形成数据分析并持续改进,使三体系运行与企业实际相接轨;
    精益求精:产品质量精益求精,逐步形成标准体系,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市场继续扩大;
    安全康健:识别并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治理污染,增强环保意识,保持环境清洁,以人为本,识别并控制重要危险源,保持员工身心康健和安全,人人关注,层层监护,共筑企业美好明天;
    巩固发展:精心策划、建立并有效运行管理体系,使企业运行巩固发展。
    这是中德企业之理念,中德文化之核心,中德人之魂,它体现了中德致力于全面创新发展的智慧、魄力、举措。由此,中德才充溢着旺盛的创造活力。 
    王金忠掰着指头说,他正盘算4件大事:中长期发展规划;从生产企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发掘市场潜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这些大事,正一步步推进。


创新  人才  前景——


    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开发基因生物技术两项,与山东轻工业学院共建酶工程实验室1个,与山东发酵设计院、山东医科院研究机构共建生物多糖类研究室1个,合作立项多个生物研究项目,共同培养、储备人才。
    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争取达到生物发酵工程装备行业国际先进水平;利用5-10年时间,整合“生物发酵工艺”、“工程设计制造”、“技术推广应用”三个环节的技术创新,拉长生物发酵工程产业链。公司组建成立的“生物制剂中试车间”, 进行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中试;在齐河经济开发区建设了“中德科技园”,总面积100多亩,在保持主导产品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生物设备设计、制造经验,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才20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70.8%。其中生物研究员2名,啤酒国家级评委2名;机械设计、研发、制造及相关行业研究员、高级工程师20名,高级焊接工程师6名,装配、钣金技术工人65人,高级压力容器氩弧焊工41人。按说人才不算少了,可公司领导层深知人才的重要,他们计划3年内培养100名MBA人才,每年投入100万元;对170多名销售人员,分批进行封闭集训,提升素质。
  从公司历时20天的酿酒师培训计划表,看出公司对人才工作的一丝不苟,时间、课程主题、内容、要求及考核、课时、讲师,一项项清清楚楚。
  公司发展规划总的原则指出:以科技为先导、人才为根本、教育为基础、管理为保证、决策是关键。
  弄潮儿勇向涛头立,中德人将步入一个个新的创造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