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槐荫 西部崛起系列报道之一 科技夯实槐荫崛起基石
近年来,槐荫区科技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在济南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完善工作机制,在服务基层上取得实效,开创了科技工作新局面。截至今年8月底,该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8.17亿元,同比增长8.8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76.01%,比重比年初增加了7.81个百分点,比重增幅位居全市各县市区(含高新区)第一位。
营造科技发展氛围 推进创新城区建设
在槐荫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技局牢牢把握“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水平,加大科技宣传和普及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导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全区营造创新型城区建设的良好环境,实施阳光科技,多主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多开展创新性工作,多学习业务技能,多加强横向、纵向联系。充分发挥市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建设文明、廉洁、高效机关,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快科技自主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强劲
????槐荫区科技局坚持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入挖掘槐荫区在小家电、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研,为重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确保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的目标。积极与企业沟通,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成功率,并及时跟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的申报工作,同时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的复审。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至目前,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4项,成功立项14项,其中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重大专项2项,自主创新项目8项,难题招标结转项目1项,济南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计划3项,共获得505万元的科技经费支持。在2009年全市科技进步表彰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上, 11家企业的18个项目荣获表彰,共获得奖金314万元。截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达1384件,同比增长67.76%,申报并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动漫产业呈突起之势
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专利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并在专利经费使用上予以支持,争取在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上再上新台阶。把辖区的医疗机构做为专利新的增长点,将部分驻军部队和军工企业作为新的突破口。同时积极探索软件产业发展的路子,促进动漫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山东齐鲁动漫产业孵化器”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基地先后引进了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动漫中心、高路传媒科技、山东世博文化等17家强势企业加盟。投资三千多万元的公共技术平台为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
做好科研项目对接 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
今年以来,槐荫区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大难题征集力度、校企产学研合作广度,产学研工作涵盖了机械、电子、数控、化工、IT等多个行业,提供科技支持,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共建合作基地和实验室,形成了“政府搭台、科技牵头、产学研唱戏”的长效合作机制。先后与山东轻工业学院、济南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目前,全区已建成校企产学研基地 21个,有 23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成功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建立成果转化项目50余项。其中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学院与济南新峨嵋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企业难题研究的“触变性整体衬浇注料” 课题成功为企业增加产值1,000万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举办“济南高新区——槐荫区中小企业项目对接会”、 “山东省科学院——槐荫区中小科技企业项目对接会”。
加快富民强区步伐 强化特色科技服务
本着“务实效、求实绩”的方针,继续抓好“十、百、千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和“全省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用科技支撑农业企业发展、带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优化农业资源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打造“出口洋葱”、“吴家堡大米”、?“吴家堡白莲藕”“西郊有机盖韭”、“美里水产健康养殖”等绿色农产品品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槐荫区通过特色科技培训,切实增强科技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先后深入济南六机床厂、济南方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宣传省市相关科技优惠政策,并就企业关心的项目申报、自主创新主体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产学研服务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企业走科技发展道路;举办知识产权、企业品牌战略发展等培训,开展送科技下乡、知识产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