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阳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过程中,抓住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关键点,把农民增收行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订实施了“四个一”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计划利用五年的时间,实现“户均一个棚、户均一头奶牛、人均一亩林、户均转移一个劳动力”的目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突破1万元的目标,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做优瓜菜产业。在确保粮食稳定增收的基础上,济阳县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持之以恒地培植了曲堤黄瓜,垛石、回河西红柿,仁风、太平西瓜,济阳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使其成为全县农业的优势产业、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济阳县财政每年用于瓜菜生产的扶持奖励资金都在500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已形成了曲堤黄瓜、垛石西红柿等8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瓜菜大棚达到8万个,瓜菜总面积达到35万亩,人均蔬菜收入达1700余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做大奶牛产业。把畜牧业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使全县畜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特别是突出发展奶牛产业。济阳县抓住旺旺集团新上日加工150吨鲜奶生产线的机遇,启动了“万头奶牛富民工程”。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奶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的意见》,出台了九项激励措施。对新建奶牛养殖小区,每处财政给予补贴55万元,并按照先购多补的原则,每购进一头奶牛补贴800-600元,调动了全县上下发展奶牛养殖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奶牛养殖专业村发展到30个,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700多家,奶牛总数达到15318头。
做强林木产业。围绕“生态县”建设目标,对接全市“造林绿化行动”,济阳县重点实施30万亩速生丰产林发展计划。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沿黄沙化土地治理为重点,利用四旁隙地,发展围村片林,完善构建网、带、片相结合的平原防护林体系,使全县各种林地面积达到3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8%。依托林地资源,积极探索林下种植、养殖新途径,着力拉长林业产业链条,增加林业附加值。截至目前,全县木材加工业户达到630多家,年木材加工能力190万方,年可实现纯收入1亿多元;发展林下养殖食用菌大棚2000余个,林下养鸭、养鸡、养猪大棚500多个,林下种植中草药3000余亩,仅林下经济一项全县共收入3100多万元,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狠抓劳动力转移。为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济阳县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后扶持发展了职业中专、成教中心等18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同时通过整合教育、劳动、残联等各方面力量,在乡镇建立新农村大学堂,为农民学技术、用技术提供了良好平台。在劳动力转移方面,实行县外、县内两手抓。一手抓县外转移。县劳动部门先后与济南重汽、力诺集团、青岛海尔、天津顶益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转移长期务工人员3万人。为更好地服务济北开发区企业发展,济阳县制定出台了《济北开发区企业用工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企业需求,由县人力资源中心统一制定招聘计划,适时为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农村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平台。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电子工达到8300余人、缝纫工达到9400余人,年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7亿元。(王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