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星级服务 助推协同创新——济南市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科技服务工作侧记

2014-02-26 00:29:04   作者:记者 郭春雨 通讯员 孙雅婷 田延彬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中心领导陪同专家到企业调研

    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浪潮正席卷着神州大地。
    在山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正成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科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促进经济转型,要促进产业升级,要结果实、出成果!”在1月15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副省长张超超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行了反复的强调。如今在山东,“科技成果转化”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句承诺,一直在践行的理念。
    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现实动力,推动济南市科技创新开花、结果,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关键在于理清思路,强化产学研联合,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济南市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与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曹鲁民说,“作为院企共同的桥梁,中心更要发挥科技服务桥梁纽带作用,要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最完善的星级服务”。


转观念——一家人 一条心 一股劲


    2013年3月,根据市科技局党组的部署,济南市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与济南市产学研管理协作中心合并,并与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合署办公。人员的重组难免带来思想的隔阂,如何克服生活、交通上的不便等各种困难,及时调整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是摆在中心每一个工作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
    契机与挑战并存,困难当前,中心工作人员紧抓契机,迎接挑战,把解决思想上的隔阂,形成“一盘棋”作为中心的重要工作,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快人员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人尽其才,根据人才长处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让每位工作人员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实行人性化管理,尽力解决工作人员生活中交通、午餐、办公条件等实际问题,排除后顾之忧……
    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消除了中心重组之后工作人员内心的隔阂,使中心真正成为了“一家人”,有了“一条心”,共使出“一股劲”。
    “思路决定出路。为企业做服务要不断加大力度,思想解放的力度有多大、创新观念的深度有多大,我们的眼界就有多大,行动的力度就有多大。”在曹鲁民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济南市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按照局党组的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先后采取“五项措施”,集中解决“四风”问题。领导层,领导班子主动带头,全体党员积极参与,经历了一次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洗礼,取得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从思想上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对内严格学习教育制度,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让遵守制度深入人心;接地气,中心人员深入基层,面向大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先后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调查问卷157份,征求意见建议50条,并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问题。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抓住重组契机,长存源头活水的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革故鼎新、正本清源,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工作目标任务上来,提高了精气神,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都跃上了一个台阶,为圆满完成2013年目标任务,更好的规划开展2014年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红娘”——产学研“上对花轿嫁对郎”


    济南时代试金试验机有限公司正在绘制一张蓝图。
    “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是继续与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开发工业机器人项目。”济南时代试金试验机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娟告诉记者,“项目一旦成功,将为我们公司带来新一轮的大跨越”。
    作为一家“50后”的老企业,济南时代试金试验机有限公司历经62年的风雨,发展到试验机行业全国最大、制造能力世界第一的现代化企业,不可不谓一个奇迹。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创新是公司保持前进的秘诀。”刘娟说,“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全自动试验机,2008年,在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牵头帮助下,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我们公司签订了全自动试验机技术合作开发协议,共同进行全自动试验机的研发工作。其中,研发成功的世界首台全自动材料拉伸试验机荣获济南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我们和山东省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建立了联系,有时候一个技术难题的解决,一条新点子的提出,都可能为我们企业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谈及中心带来的帮助,刘娟的话语中充满感激。的确,对于以科研立本的企业来讲,又有什么比得上一条有用的信息,一次业界的权威专家指点,一个科研实力雄厚的团队的帮助价值更高呢。
    信息社会,谁都明白一个好的项目、一个专家团队组成的“智库”背后意味着什么。而这些企业视若瑰宝的科技、信息财富,正是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竭力想为企业所奉献的。
   “中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服务协同创新。我们是一个科技服务机构,本身没有高精尖的科研人员,我们所做的,就是利用大院大所的智力资源、人才资源,结合企业的需求,为‘智力’与财富牵线搭桥当红娘。”在曹鲁民看来,诞生于实验室里的成果经常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者找不到真正的需求者;而亟需此类技术的企业却茫然四顾,常用“托关系、找朋友”的方式方法寻找科技资源,费时费力却不一定有成效;这种信息的错位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上错花轿嫁错郎”,技术不能落地,产品无法升级。
    老子《道德经》云: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没有高精尖的专家,却能集众人之智;没有科研成果,却能采众家之长。中心“千里姻缘一线牵”,充当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红娘”,用奔波和汗水,将“智力”与财富千里联姻,这是曹鲁民和他领导的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正在进行的事业,并以此为荣。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很多科研成果科技含量高,却不接地气,转化很难。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应该围绕着市场需要进行。我们每年都会面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然后联系相关院校、专家,感兴趣的专家会与企业联系,达成合作意向。此外,中心每年都会不定期的组织各个院校的专家团,到企业去考察调研,为企业提意见,出点子,形成双向对接。”据曹鲁民介绍,2013年,中心先后组织启动了“山东大学2013年服务济南重点产业集群行动”、 “中科院专家服务济南企业专项对接活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与济南食品企业技术对接交流会”,“第五届济南食品行业产学研合作会议暨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等四项重大专题活动,邀请了包括山东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等在内的10余家高校院所专家与企业人员进行对接交流、现场调研和技术指导,为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得到了服务企业的高度评价。不少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签订了成果转化协议。
    此外,通过对济南“十一条”的宣传贯彻,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经过深入细致的摸底,目前已组织推荐近30家创新创业典型,为今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产学研服务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仅2013年度,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78项,征集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省科学院等16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633项,服务企业300余家,其中邀请专家下企业96人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35家,合同额1760余万元,为5家高校院所、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基地揭牌。

  
深扎根——科技服务点、线、面有效统一


    在服务中心举行的一次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在济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捡到宝了”。
    来公司实习的一个博士研究生正好对口公司正在研发的“职教新风”职教云平台,在暑期实习结束之后,这位研究生介绍了他的的导师——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参与了云平台的研发建设,有了众多专家的参与,再加上企业本身不俗的科研水平,星科公司研发的职教云平台获得成功,在业内独树一帜。
    “在短短的暑期实习中,来实习的研究生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多大的帮助,却能让企业与清华等名校导师连线,参与项目研发”。王继说,通过服务中心的连线,星科现在已经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拥有了一个“人才不为我所有,却为我所用”的智库。
    据了解,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连线清华大学,开展研究生在济南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持续了18年。18年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如星科一样,开发了好的项目,与专家院所连上合作之线,打开了新的发展之门。
    一个好的项目是一点,企业与专家连成了一条线,那怎样形成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面?
    联合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给出了答案。
    “核桃号称‘养老树’挂果时间长,效益比较高,核桃产业是济南周边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长期存在着科技含量低,核桃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现实需要,中心多次邀请省林科院、省农科院、济南果品研究院等专家到田间地头调研服务,并牵头组织27家企业、高校院所成立了‘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对核桃进行育苗、生长、挂果、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产业化的规范,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民了收入水平,并将努力打造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强势企业,让济南核桃走向世界”。曹鲁民说。
 点、线、面有效统一,让越来越多的“财”“智”联姻,也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落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许数字更能说明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为此做出的努力:
    ——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初见成效。2013年共受理企业贷款申请237笔,申请贷款总额15.4315亿元,已经获得银行授信178笔,授信额度11.4935亿元,实际放贷金额共计10.2155亿元,为众多中小微企业洒下了金融“及时雨”。
    ——中心积极推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2013年度,通过济南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进行服务的次数为19375次,检测样品数达12万项。此外,根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中心共受理技术合同3458份,合同成交额达到27.63亿元。
    ——科技服务大厅工作完美收官。截止2013年11月29日,服务中心共接待来人18716人次,答复咨询电话10017人次,完成企业注册认证审核613家,受理项目申报材料1828份,先后有6人次被评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季度先进个人。服务成效显著,满意率100%,实现无差错、零投诉。
    2013年,中心分别荣获第六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和山东省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集体荣誉,曹鲁民等三人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先进个人和山东省技术市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新征程——让科技服务更完善


    “王总,现在中心征集新一轮的技术需求。你抽空报上来。过些日子中心会组织一批高校院所的专家到咱们企业来参观、对接。”采访结束时,随行的中心产学研部负责人田延彬告诉王继。
    “好啊,我现在就着手准备。这次是那几个院校的专家?我好多准备一些问题。”
    ……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也在用新的面貌开始新的工作。不变的,是那颗奉献星级服务的恒心。
    在采访中,一旦涉及到数据,曹鲁民都会翻开笔记本确认无误。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载着各个企业数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现在真正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企业还是少数”。
    “对我们科技服务部门来讲,新一年的工作重点,还是深化服务,推动企业与院校的协同创新。从企业的需求点上发力,广泛征集技术需求、服务需求,针对需求及时组织相应对接活动,抓出并形成成果转化工作的亮点,实现成果转化的突破;组织中科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到济南企业来考察活动,实现更多的成果得到转化”。
    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济南市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正以星级服务努力为院企构建协同创新的优渥环境。作为中心工作的一大重点,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的推进将针对小微型、初创型科技企业无担保、无抵押物,贷款难等方面进行解决和攻克,中心将通过宣传、沟通等方式,努力探讨与抵押、担保等机构的合作,尽可能的为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条件,并与各合作银行沟通探讨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模式,拓宽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根据济南科技金融支撑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此外,科技服务平台的搭建也在完善中,相信随着入网单位、入网仪器、仪器价值、检测次数、申请试用人次等相关数据的定时统计与公布,平台的支撑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辐射的范围更加广阔。
铸造星级服务,推动协同创新,让科技成果转化层次更深、速度更快、落地更实。在不断的探索和进步中,济南市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正昂首迈在新型科技服务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