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第四届济南食品行业产学研合作会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侧记
济南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德志(左)与济南市经信委总工郭衍友(右)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科研基地揭牌
“科技就像酵母,可以让食品产业更大更强;协会的作用,也类似酵母,为我们食品企业依靠科技争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很好的平台。”济南群康集团董事长于宏昌的话,很有食品行业的特色。
6月14日上午,刚刚迎来一场小雨的山东轻工业学院的校园,分外清新,小雨带来的那丝凉爽,让人在这个炎热的夏日感到分外舒畅。
伴随着微微小雨,山东轻工业学院还迎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是济南市食品行业的近50家企业的老总、科研负责人,还有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等8家省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以及济南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当然还有作为组织方的济南市科技局、市经信委的相关领导。
相对于校园的凉爽宁静,山东轻工业学院一会议室内热火朝天。由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主办,山东省轻工业学院协办的“第四届济南食品行业产学研合作会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
乍进会场,记者就被一排展台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实物展示所吸引。华鲁食品的山楂核烟熏香味料、核桃油,济南金诺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制玉米面粉、大豆面条,华盛食品生产的紫薯蜜三刀、海藻酥饼、海藻蛋卷……据解说员介绍,这些产品不是我们常见的简单的食品,每一个产品的背后,都是生产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专家们合作的结晶。
在会议开始之初,会议主持人,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曹鲁民的开场白简短有力:“为进一步发挥济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加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推动全市食品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济南食品行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推广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和济南华鲁等先进企业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典型经验,展示近年来各大学、院(所)与济南食品企业产学研合作成果,我们在这里召开第四届济南食品行业产学研合作暨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会议。”
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闫世春会长在协会工作报告中动情地说:“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产学研金合作的盛会。高品质的食品必然需要高科技含量,产学研合作推动了济南食品工业高品质发展。济南市食品产业的发展,必须凝聚各界智慧,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去作为,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本届签约会上,共签订了25项科技成果转化协议,签约合同额达到了795万元,大大超过了前三届。会上,还同时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科研基地、山东轻工业学院俄式糕点产学研基地揭牌。随后,济南华鲁食品有限公司、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等企业、院校先后做产学研经验交流。
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目前,企业正在逐步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大学、科研院所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领航者也日渐深入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产+学+研+金”共同推动了济南食品工业的发展:2011年,济南市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了7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8亿元,利税108亿元,共有7000余个花色品种进入市场,创建了国家、省品牌17个,驰名、著名商标81个。在济南市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有27家,超过10亿元有11家,还出现了一家100亿元级的企业,食品工业成为济南市主要产业之一。据此测算,千亿元的食品工业,在济南市已经是呼之欲出。
“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第四届济南食品行业项目签约会的适时召开,如同一场及时雨,为济南市的食品行业带来蓬勃的生机和希望。它必将加快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推动全市食品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济南食品行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泉城济南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届签约会,是一次多赢的产学研合作盛会:企业得到了先进科技成果的引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学、科研院所将自己的成果成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了成果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成,不但带来了技术的合作,更加快了人才的培养。”曹鲁民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