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商河经济突飞猛进

2009-09-01 17:55:19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今年上半年,商河县规模以上企业净增10个,达到120家,产业招商“千帆竞发”,“大个头”晟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家落户,一农化工、山东博特瑞机械有限公司、鑫鑫大壮降解塑料技术有限公司、济南思远制衣有限公司等纷至沓来……“突破龙头企业”的迅猛进展,正使商河县发展的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


现代农业吹响发展“号角”


  全国最大彩椒生产基地、全国粮棉生产基地、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优质大蒜生产基地、畜禽产品基地……一个个证书展示着一个农业大县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宇飞、万润、泛洋纺织等众多农副产品龙头企业纷纷抢滩商河,并迅速成长起来。目前,济南宇飞食品有限公司日屠宰肉鸡达到6万只,年销售额达到2.8亿元。济南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年宰杀生猪42万头,年销售额达到6.1亿元。济南泛洋纺织有限公司已形成5万纱锭的生产能力,年生产3200吨高档精梳纯棉纱。济南市最大棉纺织企业齐鲁宏业纺织集团,更是基于丰富的棉花资源,在商河土生土长而发展壮大的企业,该集团生产规模现已达到25万纱锭、2500头气流纺、1500台宽幅布机,年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这些企业已逐渐成长为带动一方经济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商河县农业产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将传统的农产品基地一步步升级为标准化示范基地。该县畜牧示范园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生猪标准化生产为导向,以生猪自然养殖法为主推技术,以良种猪繁育为重点,以生产绿色、安全、健康商品猪为标准,以示范带动为手段,年可存栏基础母猪1200头,年生产良种猪15000头,出栏育肥猪10000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着眼于引进国内外农业生产的高端技术、管理模式和科研成果,然后试种、推广,最后在全县普及,为县域农业现代化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让示范园成为济南周边农业发展的样板、品牌产业打造的平台、农业经济发展的引擎。


四大产业支撑工业经济发展


  商河县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主要以粮食、畜牧业生产为主,年产小麦27.82万吨,玉米41.38万吨,大蒜29.79万吨;生猪出栏量62.58万头,鸡883.76万只。近年来,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县有各类规模以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4家,占规模企业21.35%。该县棉花种植面积常年在19.01万亩以上,产量1.43万吨,棉花加工企业有60家。仅商北棉花市场就集聚棉花加工企业50家,是周边地区规模最大的棉花加工收购集散地。县内电子机械行业中,共有企业24家。在这之前,行业内企业各自为战,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形不成有效的利益链条,“抱团取暖”难以奏效。而如齐鲁宏业纺织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其棉花收购、加工、纺纱、织布甚至到制衣等环节,大多是集团内部分厂之间的协作,与域内其他纺织企业产业上的依存度不高,龙头也仅限于规模意义上的龙头,形不成整个产业上的龙头,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功能。
  因此,该县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突破龙头企业的发展策略上,实行由一个龙头企业向一个特色产业转化的政策措施。依据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和医药化工四大产业,确立了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在畜产品加工行业重点抓好万润集团的良种繁育—商品猪—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培育。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上重点抓好宏业集团纺织服装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及针织等纺织服装行业龙头企业的引进,串起种植、收购、加工、纺纱、织布到制衣的完整纺织服装产业链条,进而形成济南市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托晟朗、力诺新材料等龙头企业,拉长链条、打造基地,将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商河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紧跟振兴规划 抓住发展机遇


  济南市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将给商河四大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
  济南市围绕国家命名的“国家火炬计划太阳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培植济南东部片区、商河、章丘三大太阳能产业基地步伐,以期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聚集、布局合理的太阳能产业新格局。以山东晟朗、力诺新材料等企业为龙头,倾力打造商河太阳能光热、光电产业生产基地。加快晟朗能源科技公司2000兆瓦太阳能多晶硅和1000兆瓦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太阳能集热器、硅片、电池片、光伏发电等产品;跟踪国际前沿技术,重点研发太阳能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太阳能光热利用上,重点支持力诺集团300兆瓦光伏电池片项目和山东晟朗一期250兆瓦太阳能多晶硅铸锭、120兆瓦电池片及100兆瓦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建设。
  在纺织服装产业调整规划中,重点发展县区棉纺织企业,全市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个,建成2个省级产业化基地,加快市区棉纺织企业调整重组步伐,盘活土地、房产等资产,尽快突破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主要发展齐鲁宏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改造12万棉纺锭、引进120台喷气织机高档面料生产线技改项目,泛洋纺织投资2300万美元的10万棉纺锭扩能项目。通过重点培育,形成以宏业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商河纺织产业基地,带动面料加工、染整等纺织深加工行业发展。目前,齐鲁宏业纺织集团产能已达25万枚纱锭,2006~2008年已连续3年实现产量及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全市第一。规划的出台,无疑为该集团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而轻工业、化工产业、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同时出台,也为商河县机械电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化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张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