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池、蔬菜大棚,这两个不相干的事物,在商河县贾庄镇苏家村却被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了大棚蔬菜种植户节能省钱、增收致富的新“法宝”。
在苏家村孙卫忠的蔬菜大棚里,多了一个新物件,那是一个圆形的水泥盖子,旁边延伸出的软管一直通到大棚入口的小屋里,打开燃气灶上的旋纽,火苗立刻喷薄而出,这就是他在蔬菜大棚里面建设的沼气池。孙卫忠兴奋的介绍说:“我这个沼气池进料口建在大棚外面,方便添料,出料口和出气口在大棚里面,沼液和沼渣可以直接当做底肥和叶面肥,沼气通过管子引到棚外面的小屋里,平时用来烧水做饭和照明,冬天还可以取暖,特别方便。
近年来,在贾庄镇,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高涨,群众已经普遍感受到沼气池带来的好处,也认识到沼液、沼渣为蔬菜施肥可以提高蔬菜品质,增加产量,但从家里的沼气池往蔬菜大棚运送沼液沼渣非常不方便。通过摸索,人们发现把沼气池建在蔬菜大棚里,不仅方便了使用沼液沼渣,冬天还有利于保持沼气池温度,提高产气量。现在,苏家村的21个大棚种植户都像孙卫忠一样,把沼气池建设和蔬菜大棚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沼气池的利用率,激发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贾庄镇党委政府适时出台了沼气池建设补助政策,每建设一处沼气池,政府补助1800元。还成立了沼气池建设专业队和服务队,不仅保证了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和出气量,还给予一年内保修,指导群众正确使用沼气池,出现问题随时解决。孙卫忠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建这个沼气池一共花了2300块钱,政府给补助了1800元,村里又补助了500元,我们群众一分钱都不用往外掏。使用后,蔬菜产量每亩可以提高2000-3000斤,从节省燃气、节约肥料等方面每年还可以省下3000来块钱。”孙卫忠的蔬菜大棚占地2亩,去年种辣椒一年赚了七万多块钱,今年用上了沼气池,如果按照品质和产量综合来算,他的大棚可以直接增加效益近万元。
“蔬菜大棚+沼气池”的循环农业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大棚内温度高,在冬季可以提高沼气的产气量,还可以方便菜农取暖、照明、烧水做饭,沼液、沼渣所含营养成分齐全、肥效高,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沼渣可以用作底肥和追肥,沼液可以用来浸种和喷施液面肥,既减少了肥料支出成本,又可以防治蔬菜病虫害,所产蔬菜产量大、品质好。目前,贾庄镇已在全镇推广建设“沼气池+蔬菜大棚”模式,不仅提高了沼气池的利用率,还有效地拉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掀起了建设沼气池的新一轮热潮。(庞忍霞)
在苏家村孙卫忠的蔬菜大棚里,多了一个新物件,那是一个圆形的水泥盖子,旁边延伸出的软管一直通到大棚入口的小屋里,打开燃气灶上的旋纽,火苗立刻喷薄而出,这就是他在蔬菜大棚里面建设的沼气池。孙卫忠兴奋的介绍说:“我这个沼气池进料口建在大棚外面,方便添料,出料口和出气口在大棚里面,沼液和沼渣可以直接当做底肥和叶面肥,沼气通过管子引到棚外面的小屋里,平时用来烧水做饭和照明,冬天还可以取暖,特别方便。
近年来,在贾庄镇,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高涨,群众已经普遍感受到沼气池带来的好处,也认识到沼液、沼渣为蔬菜施肥可以提高蔬菜品质,增加产量,但从家里的沼气池往蔬菜大棚运送沼液沼渣非常不方便。通过摸索,人们发现把沼气池建在蔬菜大棚里,不仅方便了使用沼液沼渣,冬天还有利于保持沼气池温度,提高产气量。现在,苏家村的21个大棚种植户都像孙卫忠一样,把沼气池建设和蔬菜大棚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沼气池的利用率,激发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贾庄镇党委政府适时出台了沼气池建设补助政策,每建设一处沼气池,政府补助1800元。还成立了沼气池建设专业队和服务队,不仅保证了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和出气量,还给予一年内保修,指导群众正确使用沼气池,出现问题随时解决。孙卫忠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建这个沼气池一共花了2300块钱,政府给补助了1800元,村里又补助了500元,我们群众一分钱都不用往外掏。使用后,蔬菜产量每亩可以提高2000-3000斤,从节省燃气、节约肥料等方面每年还可以省下3000来块钱。”孙卫忠的蔬菜大棚占地2亩,去年种辣椒一年赚了七万多块钱,今年用上了沼气池,如果按照品质和产量综合来算,他的大棚可以直接增加效益近万元。
“蔬菜大棚+沼气池”的循环农业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大棚内温度高,在冬季可以提高沼气的产气量,还可以方便菜农取暖、照明、烧水做饭,沼液、沼渣所含营养成分齐全、肥效高,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沼渣可以用作底肥和追肥,沼液可以用来浸种和喷施液面肥,既减少了肥料支出成本,又可以防治蔬菜病虫害,所产蔬菜产量大、品质好。目前,贾庄镇已在全镇推广建设“沼气池+蔬菜大棚”模式,不仅提高了沼气池的利用率,还有效地拉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掀起了建设沼气池的新一轮热潮。(庞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