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政策 搭平台 深化产学研合作——济南大学服务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硕果累累

2011-07-12 16:48:14   作者:记者 郭跃军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济南大学—济南市科技合作论坛”上,记者了解到,济南大学和济南市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各方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在材料、化学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济南大学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智力优势,结合省城济南科技及产业资源配置,加速了该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将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积极参与济南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

 
出政策,搭平台


  近年来,济南大学综合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快发展。据济南大学校长程新介绍,“十一五”期间,济南大学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150余项,在承担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大课题方面有较大突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基础研究课题的数量均位于我省省属院校前列。先后获得了包括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53项,2009年获批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取得国防科研“三证”认证许可,成为第二所取得“三证”的驻鲁高校。
  为了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激发济南大学科研人员更好地、主动地为济南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济南大学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
  据济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刘宗明介绍,济南大学设立了专门的产学研服务部门,并配备了相应的专职人员,并根据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和相应的奖励措施。为了适应产学研的需要,按照市场化地运作模式,济南大学还投资500万元注册成立了山东济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该校以科技服务济南的载体和平台,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先后和济南上百家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以此为基础,济南大学还在上市的章丘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企业建立了十多家产学研合作基地或校企联办的研究机构,在更高层次上为产学研合作搭建了合作平台。
  自2005年1月20日济南大学与济南市科技局联合举办“济南大学与济南市科技合作论坛”以来,济南大学与济南市开展的科技合作揭开了新的篇章。济南大学先后组织了面向济南各县市区企业的“济南大学科技服务行”等活动,济南市举办的“高效、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会”上都能见到济南大学的特装展台,2008年,学校推出了“济南大学服务济南行动计划”,以该校最有实力的优势学科,组建了包括材料、化工等强势专业一流人员参与的十大服务济南科研团队,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服务省城发展工作。
  2010年3月30日,济南大学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济南大学服务济南行动计划对接工作协议”,为济南大学服务济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促转化,结硕果


  据刘宗明介绍,近年来,济南大学同济南市的科技合作得到飞速发展,一大批科技人员被聘为企业的技术顾问,一大批科技成果被认识并得以转化,一大批企业技术难题被攻克,一大批专门型人才得到锻炼和培养,一批新兴产业企业蓬勃发展。为济南市氟化工、微纳粉体、新型建材、塑窗机械、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仅在这次合作论坛上,该公司就和济南市各区县五家公司签订了总价值近300万的技术转让合作协议,有力地为济南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到目前为止,济南大学先后与历下区、槐荫区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新建“章鼓”等产学研基地4个,新成立校企共建研究机构15个,依托济南大学新建设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同230余家济南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并承担委托科研项目293项,承担济南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1项,“泉城学者”计划1项,济南市高校院所自主创新计划等科技计划70余项。
  同2005年首届“论坛”之前的五年相比,2006-2010年期间,济南大学和济南市企事业单位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校企共建研究机构)数量增加近5倍;同济南市企业联合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重点项目数量增加2倍;同时,济南大学承担(或联合承担)济南市各类科技计划数量增加1.7倍;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数量增加2倍。在此基础上,济南大学联合济南市企业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重点项目16项,联合完成市级以上鉴定成果48项,其中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成果18项。获得包括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济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高级别科技奖励3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