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济南的社会进步有什么关系,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一些事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平时用的消除视疲劳的润洁滴眼液是拔尖人才凌沛学率领科技团队研发的;平时出行乘坐的BRT快速公交是济南市引进的巴西专家保罗率领团队为济南设计的;济南的太阳能技术能够闻名全国,市民家中采用技术先进的力诺瑞特太阳能热水器,离不开法国专家鲁贝克在幕后的默默奉献……
2004年全市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重才、识才、聚才、用才,造就了一支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实施了一个个服务发展、凝心聚力的科技人才工程,完善了一项项冲破障碍、激发活力的科技人才机制。济南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入新境界,社会进步获得强大的动力,“人才济南”已然享誉海内外。
重才: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济南市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人才集聚创业新高地的战略部署。随后该市成立并完善了组织、人社、科技、教育等19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各项人才发展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公布:2004年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2006年制定济南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2008年出台意见改进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改进各类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工作;2009年围绕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回国创业绿色通道;今年年初,济南市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后,配套出台了济南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市本级财政每年专门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奖励的经费近2亿元。
聚才:实施八大人才工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2004年至今,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大军初步形成。从西客站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工地,到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的田间地头,从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的实验室,到创造济南“智造”神奇的车间工厂,八大重点人才工程将人才这一“第一资源”集聚在省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一是拔尖人才“龙头”工程。选拔管理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济南市坚持开展20余年的一项品牌工作。目前,已选拔9批634人,125名驻济专家享有“济南拔尖人才”称号。他们赢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省科技进步奖172项,发明专利130多项。
二是“泉城学者”建设工程。工程自2006年9月启动以来,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作为招标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选聘高层次人才解难题促发展。目前已实施17项招标项目,产生“泉城学者”14人,申请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企业新增销售收入6.92亿元。
三是“百千万”引才工程。工程分“百、千、万”三个层面,引进万名左右我市重点发展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去年以来,全市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3500多名,列入“5150引才计划”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0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博士、博士后36人。
四是“1313”创新团队创建工程。济南市对优秀创新团队每年资助30万元,连续支持4年。首批受资助的10个优秀创新团队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我市重点发展行业领域,创新发展潜力巨大。
五是泉城企业家培养提升工程。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为主,以评选表彰“济南企业英才”为抓手,以组织开展“名家带学”活动为促进,实施企业家“1515”培养提升工程。在金融危机大潮中逆势发展的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等7名著名企业家担任“名家带学”导师。
六是泉城“金蓝领”培养工程。济南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泉城金蓝领”项目培训,开展“选拔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和“杰出技术能手”选拔工作。目前,该市有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1人,山东省首席技师25人,济南市首席技师90人,济南市突出贡献技师420人,济南市杰出技术能手496人。
七是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双带示范标兵争创工程。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评选工作,随后又部署开展争创“双带示范标兵”活动。在评选活动带动下,“阳光培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活动深入开展。目前,全市每年培养农民技术员6000多人。
八是社会工作“和谐使者”创建工程。济南市开发专业社会工作岗位,以政府购买专业社工岗位工作、“1+X(社工+义工)”社会工作模式等方式,合理配置使用社会工作人才。当前,5万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扶危帮困、社区建设、社区矫治等领域广泛开展“助人自助”的专业服务。
用才:搭建人才成长舞台
济南市搭建人才创业舞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解决人才发展难题,真正用好用活科技人才,提高人才效能,让各类科技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建功立业。
济南市在国内较早设立了科学技术最高奖,奖励在科技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有6人次获此殊荣,奖励金额由最初的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650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4项、省科技奖励1206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4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该市还重点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积极吸纳、培养、服务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全市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2个,企业技术中心18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4家等,在孵企业1000余家。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多个“国字号”招牌先后落户济南,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