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科技期盼——省农科院专家服务团“服务济南”活动侧记

2010-04-13 16:18:18   作者:记者 潘庆照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专家现场指导

    这两天,济阳县仁风镇大里村村民宋伟茶不思饭不想,他的两亩多大棚小兰西瓜得了干秧病,种了两年多大棚西瓜的他从来没遇见过这个问题,“干秧病”这个说法也只是他自己这样描述,真正是个什么病他根本不知道。宋伟给镇上的农技员打了好几个电话了,但因为全镇300多亩西瓜大棚几乎都遇见了这个问题,农技员忙不过来,三天多了,宋伟还没把他盼来。          
  4月2日,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系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发起了科技“服务济南”行动,宋伟听说这个消息后,高兴得一夜没睡好,他小心翼翼地摘了几个干瓜秧,准备第二天拿给专家看看。


活动现场“抢”专家


    4月2日,记者随农科院专家组来到了济阳县仁风镇,在镇西边不大的广场上,密密麻麻等了一千多村民,大喇叭里放着喜庆的音乐,村民们没等车停住就把车门围得紧紧的,拉住下车的人就说自家西瓜的病情,连记者也被三四个村民热情地拉住说了半天,其中就有宋伟。宋伟告诉记者,明知道活动9点开始,但他早上不到8点就到了,“这个病一刻也等不得啊!”眼见着四月份中旬西瓜就到了收获季,在这节骨眼上却得了病,村民们都很心急。    
  按照安排,9点钟开始的活动还有一个启动仪式,在领导讲话的空档里,宋伟等四名村民拉住了记者,“您跟专家比较熟,等会您带我们去找找专家,好好反映一下问题,我们是一刻也等不得了!”从宋伟等人一口一个“您”的称呼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对专家的期盼和心急。9点30分,活动启动仪式结束了,活动组织方开始发放农科院专家们带来的科技书籍,一千多本书五分钟之内被“抢”光,这让像记者这样第一次参加科技下乡的人吃惊不小。“抢”完了书,村民们开始“抢”专家,拉住专家们的手就往自家大棚里带,在记者的带领下,宋伟等村民“抢”到了农科院王冰教授。


科技搭桥找“好媒”


  看到农民们在活动现场的高兴劲,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周光前主任也很高兴,据周主任介绍,省农科院专家服务团2010年“服务济南”行动,是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联合山东省农科院搞的一系列专家服务团现场的指导与培训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充分利用好农科院高水平的专家资源和实用科技成果,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力争达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落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的效果,以实际行动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为此,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经过前期广泛发动,共征集到全市5个县(市)区21个乡镇的52个技术或培训、指导需求,并积极协调省农科院组成了以逯岩副院长为团长的作物良种、果树植保嫁接、蔬菜种植管理、畜禽养殖等专业顶尖专家组成的47人的服务团队。启动仪式后根据各县(市)区需求情况,各项技术指导培训活动将逐步在济阳、历城、章丘、平阴、商河5个农业比重较大的县(市)区开展。据了解,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将把此次“服务济南”行动作为2010年上半年的工作重点。


专家棚里解疑惑


  “瓜蔓长了半米高,顶秧开始干了,但每天日照强光过后又好了,这是什么毛病?”刚把专家拉进大棚,宋伟等人就嘴不停地说起来,王冰教授仔细查看着西瓜蔓,查看着大棚温度和湿度,不一会她身边又围上了一大群村民,“这很可能是西瓜根部有了病菌,像是人类的癌症,不太好根治。”王冰教授给出了初步的结论,紧接着,王教授给出了补救措施,通过努力能将农民损失降到最低。
  “农民关键要学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技术!”山东省农科院教授王冰一直强调这句话。她表示,每年农民们可能遇见不同的问题,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种苗引进等问题从国外传进来的,专家们也是第一次遇见。面对新问题,专家们有时候也很外行,只能提出方法不断试验克服问题。“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方法。”技术员李树蔗也补充说,“关键是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遇见哪一类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决,通过不断的摸索将损失减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