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突出“绿色、温泉”特色,实施通水、绿化造林、环境综合整治、净化空气四大工程,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努力打造低碳区域。
通水工程。全面实施农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工程,截至目前农村自来水入村率达到95%,饮用水合格率达92%。为改善城区居民饮水质量,2009年我县又建成清源湖水库和清源水厂并正式通水,它以黄河水为水源,处理采用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质供水模式。生活用水主要采用网格反应、斜管沉淀、V型滤池、二氧化氯杀菌、臭氧发生器、活性炭吸附等工艺,是目前山东省较为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水质达到国家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群众喝上了甘甜清冽的黄河水。
绿化造林工程。按照制订的“三年绿化商河”的规划,以培育和壮大林业资源为基础,以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大搞植树造林活动。2009年以来全县新造林面积6.35万亩,其中“四路两河”重点工程建设防护林1.3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万亩;绿化河道53公里,道路85公里,四旁植树120万株;新建环村林107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6%以上。今年是“三年绿化商河”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县植树造林的规模将更大,今年将新栽树木350万株,成片造林达21100亩。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提高城区环境质量,下大气力对城区存在的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噪声污染、“伸舌头”广告牌匾、建筑垃圾、卫生死角等问题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2009年我县以城区道路建设作为突破县城的着力点,筹资5600万元对9条城区道路进行新建(改造),安装路灯607盏,铺设雨水管线11400米,热力管线1370米,整修道路3450米,铺装人行道板19600平方米,城市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县还集中对文昌河路、商东路等8条街道进行绿化。新增绿化面积68.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16%,初步形成了四季长青、绿意盎然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净化空气工程。为减少冬季供暖期间燃煤锅炉超标排放对城区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的影响,积极推动县热源厂的建设步伐,2010年3月3日集中供热工程初步设计通过专家评审。县热源厂建成以后,可满足280多万平方米区域的集中供热,将极大地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张文国)
通水工程。全面实施农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工程,截至目前农村自来水入村率达到95%,饮用水合格率达92%。为改善城区居民饮水质量,2009年我县又建成清源湖水库和清源水厂并正式通水,它以黄河水为水源,处理采用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质供水模式。生活用水主要采用网格反应、斜管沉淀、V型滤池、二氧化氯杀菌、臭氧发生器、活性炭吸附等工艺,是目前山东省较为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水质达到国家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群众喝上了甘甜清冽的黄河水。
绿化造林工程。按照制订的“三年绿化商河”的规划,以培育和壮大林业资源为基础,以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大搞植树造林活动。2009年以来全县新造林面积6.35万亩,其中“四路两河”重点工程建设防护林1.3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万亩;绿化河道53公里,道路85公里,四旁植树120万株;新建环村林107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6%以上。今年是“三年绿化商河”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县植树造林的规模将更大,今年将新栽树木350万株,成片造林达21100亩。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提高城区环境质量,下大气力对城区存在的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噪声污染、“伸舌头”广告牌匾、建筑垃圾、卫生死角等问题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2009年我县以城区道路建设作为突破县城的着力点,筹资5600万元对9条城区道路进行新建(改造),安装路灯607盏,铺设雨水管线11400米,热力管线1370米,整修道路3450米,铺装人行道板19600平方米,城市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县还集中对文昌河路、商东路等8条街道进行绿化。新增绿化面积68.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16%,初步形成了四季长青、绿意盎然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净化空气工程。为减少冬季供暖期间燃煤锅炉超标排放对城区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的影响,积极推动县热源厂的建设步伐,2010年3月3日集中供热工程初步设计通过专家评审。县热源厂建成以后,可满足280多万平方米区域的集中供热,将极大地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张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