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济南将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2010-03-02 17:40:04   作者:记者 潘庆照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2月24日,在全市科技奖励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上,济南市政府正式出台《济南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后劲足、城市功能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构建3大区域创新体系


    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发展重汽、浪潮、中创等一批自主创新骨干企业,形成若干国内具有比较优势和领先水平的名牌产品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驻济高校的原始创新优势和人才培育优势,促进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
  构建社会化、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项平台。完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业性、综合性孵化器,实现孵化功能和服务效能的新突破。搭建市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立产学研“绿色通道”,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立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建重点实验室。加强中乌高科技合作园的建设,使其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科研成果孵化的重要平台与载体。


培育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工业结构。立足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装备制造5大新兴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改造提升冶金钢铁、石油化工、食品工业、新型建材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建设软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为契机,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着力发展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生产基地,实现国产高端容错计算机规模化生产。重点加快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多媒体终端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以国家规划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为契机,加快建设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生物技术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整合优势,加快发展化学药物制造、中药、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物服务六大产业领域。加快新能源推广利用步伐,突出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完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走规模化、国际化和集群化发展路子。依托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发挥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济南将建设完善宽带、移动高速、多媒体城域网,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加快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光纤管道、通信铁塔等基础设施集约化应用。重点建设移动、联通和电信3G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涵盖城区数字化地形图、交通道路地理信息等城市空间地理数据库,推进城市资源信息化。
    在数字化城市建设方面,济南将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公众服务和教育、医疗与公益性服务的信息化进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商品流通、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社会效益。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城市信息体系,开发地理信息、专业应用、便民服务等一系列应用工程。

 
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济南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指出,济南市将逐年提高全是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5年达到2.65%,2020年达到3%,科技投入水平与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的要求相适应。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支持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
    到2020年,创新将成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创新能力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创新文化成为城市精神,国民素质水平居国内前列,实现绿色、可持续、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