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 /夏雨菡
《我们家的人和事儿》,茅青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版
一本《我们家的人和事儿》推开了一个家族尘封许久的大门。这本书的作者是茅青,她是这个家族里茅以升的外孙女,也是茅于轼的外甥女。因为作者是茅家部分历史的见证者,并且能够得天独厚地拥有丰富详尽的一手资料,还因为即使有缺席的历史岁月,她也可以专访茅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后辈来了解缺失的部分。因此,这本书得以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家族一个半世纪的命运。
作者从外祖父茅谦开始写起,共记录了五六代人,时间长达一百五十年。尽管因为作者所讲述的是自己家族的历史,不免增加感性的成分,在对有些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上会有情感因素进行参杂使得在客观性上略有偏移,但是,由于作者讲述的家里的人和事儿有很多都是鲜为人知的故事,所以比较吸引人。再者,这样的自己家族成员记录家族历史的作品较少,因此比较具有历史价值。
这个家族中有很多名人,比如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自由经济学家茅于轼等等。外人只能看到他们头上的光环,却不能够了解光环背后的沧桑、无奈和跌宕起伏的命运。这本传记详细地讲述了茅以升的人生经历,它所还原的是一个众人所知晓的“桥梁专家”这个光环背后的那个茅以升,讲述他幼年的时光、在美国留学的故事,以及如何回国走上“工业救国之路”。书中详细回顾了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的过程,以及修桥背后的故事。不仅如此,这本书还讲述了茅以升鲜为人知的家庭婚姻生活,以及茅以升的晚年生活。从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舅舅,也就是茅于轼,如何从一个工程师成为一个著名经济学家的过程,以及茅于轼一家在文革期间的命运。令我感动的是茅于轼夫妇的爱情,他们无论面对这样的挫折和磨难,也不离不弃的真情。透过这些资料,这些一段一段讲述的故事,作者还原了一个个生活中的名人,让他们有血有肉。
茅青为我们打开的这一扇大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个家庭的历史和其中人物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因为这个家族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历史与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息息相关。因此这部家族史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族谱记录那么简单。可以说这部家族史也是中国文人的部分见证史,尤其是对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多舛命运的展现特别有价值。
阅读《我们家的人和事儿》,会发现这个家族中大多数的人,都具备一种相同的品质,这种品质异常珍贵。那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绝不出卖别人。茅青说“茅家是个大家族,亲戚朋友非常多。‘文革’期间很多家庭互相揭发,家庭四分五裂,我们家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极大的勇气,这是一种难得的高贵品质。另外,书中所描述的那种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亲情故事非常的感人。书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规范中的伦理道德也比较打动读者。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关于家族历史的传记,大多都是由家族之外的作者来讲述的,家族成员自己写家族传记的相对较少。当然,这种情况也源自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历史和个人等因素所造成的各种原因,令他们无法提笔。但胡适说得好,他说“传记的重要性是对后代负责,使他们查证历史时更为方便。如果有更多的人整理家谱,撰写自传,中国历史的记载也许会更全面更公正一些”。毕竟,有很多重要的独一无二的属于这个家族“文化基因”中的一些隐秘的密码,还是藏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和记忆中。因此,期盼能够有越来越多这种揭示家族“文化基因”的作品出现,为我们推开一扇扇家族历史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