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亦称国术。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军界武术家张之江、李景林、许兰洲诸氏,力倡国术兴国、增进民众健康。1927年,国术研究馆在南京成立,并于1928年6月改称中央国术馆,张之江担任馆长。随后,全国各地国术馆纷纷成立,均以提倡国术、增进全民健康为宗旨。
“泉城”济南除率先成立官方武术机构——山东国术馆之外,纯属武术爱好者自由结合而组成的民间武术团体也雨后春笋般兴起,譬如王兆林创办的“俊英体育社”、马金标创办的“群英武术社”、左双臣创办的“北书房拳场”等等。此时的民间武术团体在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展,除传授前辈遗留的拳种外,还增添了外地的查拳、炮拳、洪拳等优秀拳术,充实了济南的拳术和技击内容。
当时,民间武术团体的成立培养了不少武术人才,“国手”周子和便是其中之一。
周子和自幼习武,在众多武林前辈的培养下,功夫出类拔萃。1933年春,国民政府山东省首届国术省考在济南举行,周子和以出色的表现获得最优等奖;1933年10月,中华民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行,周子和凭借绝对优势夺得拳术散打中量级冠军;在随后的中华民国国术第二届国考中,周子和又取得优异成绩,被选进中央国术馆学习深造。
从中央国术馆毕业的周子和,在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任武术教官。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对29军实施疯狂进攻。周子和与宋哲元、罗文峪等人带领士兵与日军展开血战。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000余人,喜峰口大捷震动全国。1935年,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唱遍全国。周子和与“大刀队”的大名一起载史册。
抗战胜利后,周子和回到济南定居,此后30多年,很少向人提起往事。其得意弟子刘印忠(现济南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回忆:“周老师在世时,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有人想给他写个人传记,他婉言谢绝。我跟随恩师数十年,恩师对我严格要求,从不让我在别人面前随便报他老人家的名号。”(王来臣)
“泉城”济南除率先成立官方武术机构——山东国术馆之外,纯属武术爱好者自由结合而组成的民间武术团体也雨后春笋般兴起,譬如王兆林创办的“俊英体育社”、马金标创办的“群英武术社”、左双臣创办的“北书房拳场”等等。此时的民间武术团体在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展,除传授前辈遗留的拳种外,还增添了外地的查拳、炮拳、洪拳等优秀拳术,充实了济南的拳术和技击内容。
当时,民间武术团体的成立培养了不少武术人才,“国手”周子和便是其中之一。
周子和自幼习武,在众多武林前辈的培养下,功夫出类拔萃。1933年春,国民政府山东省首届国术省考在济南举行,周子和以出色的表现获得最优等奖;1933年10月,中华民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行,周子和凭借绝对优势夺得拳术散打中量级冠军;在随后的中华民国国术第二届国考中,周子和又取得优异成绩,被选进中央国术馆学习深造。
从中央国术馆毕业的周子和,在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任武术教官。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对29军实施疯狂进攻。周子和与宋哲元、罗文峪等人带领士兵与日军展开血战。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000余人,喜峰口大捷震动全国。1935年,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唱遍全国。周子和与“大刀队”的大名一起载史册。
抗战胜利后,周子和回到济南定居,此后30多年,很少向人提起往事。其得意弟子刘印忠(现济南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回忆:“周老师在世时,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有人想给他写个人传记,他婉言谢绝。我跟随恩师数十年,恩师对我严格要求,从不让我在别人面前随便报他老人家的名号。”(王来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