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捡来一个娘,立下一座碑——记邹城市道德模范张厚玲

2013-08-27 18:51:17   作者:本站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张厚玲在给老人梳头

    一个是孤苦伶仃的90岁偏瘫老太太,一个是普通农村妇女,在非亲非故的情况下,她30多年如一日无偿赡养着这位偏瘫的孤寡老人,邹城市北宿镇东毛村村民张厚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亲敬老故事……
    6月28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张厚玲家中时,63岁的她正吃力地背着杨刘氏老人,把她从屋内背到院里的沙发上。张厚玲先将老人放到旁边的椅子上,然后再转过身来,将老人挪到沙发上,这一系列动作下来,张厚玲额头已经出汗。
    张厚玲是石墙镇张楼村人,1976年嫁到了北宿镇东毛村。1977年,因工作关系,她接触到了杨刘氏,当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后半生会和这个老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个临时承诺,她用30年去兑现


    1977年,张厚玲因为工作出色当选为东毛村妇代会主任,那时,杨刘氏还与老伴一起住在村头一间土屋内。因为两位老人都有疾病,而且没有子女,出于工作以及同情,张厚玲经常下班后去老人家帮忙,提水、做饭、做家务、洗衣服,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会去做,一来二去,张厚玲和两位老人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1982年,杨刘氏的老伴突然查出身患食道癌,杨刘氏跑来请求张厚玲帮忙带着老伴去外地大医院看病。张厚玲二话没说,把家里的事情安排给丈夫后,拿着家里所有的现金便带着老人上路了,她带着老人辗转去了济南、济宁等地的各大医院,为减轻老人的病痛,她还专门托人打听到一些民间偏方来为老人治病。张厚玲的努力终究没能抵挡住病魔的侵袭,一年后,杨刘氏的老伴还是去世了。临终前,老人将张厚玲叫到跟前说:“闺女,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你大娘年纪大了,身子还不好……”“大爷,您别说了,我一定会照顾好大娘的,以后我就把她当自己的亲娘伺候”,张厚玲抢着说到。其实不用老人交待,张厚玲早就提前和丈夫商量好了,万一老人不幸去世,他们就把杨刘氏接到自己家来伺候。给老人办完丧事后,张厚玲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杨刘氏老人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老人,而这一照顾就是30年。 

 
一位外姓老人,她当亲娘来伺候


    杨刘氏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话就很少,老伴走后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和内向了,来到张厚玲家之后,老人常常是终日不语,饭量也变得很小,健康状况每日愈下。为了帮助杨刘氏尽快从痛苦中走出来,张厚玲每天都想着法和老人说话,不仅如此,她还动员丈夫和儿子,全家一起陪老人说话,转移老人的注意力,慢慢的,老人的话变得多了起来,也能吃饭了,张厚玲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老人接到家了,接下来需要张厚玲面对的则是高额的家庭支出。张厚玲的家庭条件并不好,除了儿子外还有80多岁的母亲和婆婆需要她照顾,仅靠她和丈夫微薄的工资难以养家。为此,张厚玲和丈夫一起承包了12亩地,每天下班后,她便急匆匆的赶回家,伺候完老人吃完饭又去地里伺候庄家,那时的她常常在地里干活到夜里才回家,一年下来,张厚玲瘦了十几斤。这时村里许多邻居都偷偷的劝她:“厚玲,你这样做是图的什么,她又不是你亲娘,这么拼命伺候她干嘛!”生活的艰难和邻居的好心劝说没有动摇张厚玲的决心。她对别人说到:“我什么也不图,既然我把这事揽了过来,我就做好思想准备了,再苦再难也要伺候老人。”
    1984年冬天,老太太突患脑梗塞摔倒在厕所里,被张厚玲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老太太脱离了生命危险,可面对高昂的医药费,全家人犯了愁。但张厚玲认准了一个道理:钱没了,可以再挣。她和丈夫商议,拿出家中全部积蓄,又东挪西借,凑足了3000元钱,为杨刘氏做了手术。经过精心治疗,老人出院了,但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生活不能自理。这时,亲戚和邻居又劝张厚玲:“该做的都做了,也算仁至义尽了,干脆把她送到敬老院,这样你家也能好过点”。可张厚玲坚决不同意,她已经和老人处出了感情,放在别的地方她不放心。7年前,老人又摔倒一次,目前已经完全不能走路。除了能自己吃饭外,别的都需要人照顾。端茶送水、背老人从屋里到院子里晒太阳、清理大小便,这些成了张厚玲日常的生活。
    面对记者的疑问,张厚玲说:“当年把她老人家接过来照顾,我就做好了打算,只要我身体还行,还能背得动,就一直照顾下去给她养老送终。”  


一种华夏精神,她用生命去传承


    张厚玲30年如一日伺候孤寡老人的故事传遍了周围的村庄,“面对一个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张厚玲都能照顾30多年,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能做到这点也不容易。”提起张厚玲,周围的人们都赞不绝口。
    “有时候谁家出现儿媳与婆婆闹矛盾的情况,张厚玲出面一劝解,肯定管用,大家都听她的。如今东毛村的村民都以张厚玲为榜样,敬老爱老蔚然成风。”东毛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勇告诉记者,去年一个刚嫁到东毛村的媳妇因为和老人闹别扭,张厚玲就去她家里调解。在得知张厚玲照顾同村偏瘫老人30多年的事后,这个媳妇惊讶之余和婆婆重归于好。
   “既然伺候,就要伺候好,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希望能给社会上不孝顺的人带个头。”张厚玲笑着说,最困难的时候都过来了,现在她很知足。
    张厚玲的事迹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她先后获得了孔孟之乡二十四孝星、邹城市十大孝星和邹城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靖德超)

上一篇:庄稼味儿
下一篇:路上,那一点点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