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世界睡眠日”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3月21日,是因为这天太阳照在赤道上,南北半球白昼与黑夜相等,人的睡眠时间和活动的时间均等,同时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
研究表明,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密切关系,较长和较短睡眠时间都使冠心病发生危险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冠心病导致死亡的有100余万人,其中30%猝死于午夜到早晨6时。为了提高公众健康睡眠、保护心脏的意识,2013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关注睡眠,关爱心脏——生态好睡眠,拥抱正能量”。
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
很多人并不了解,睡眠问题可能引发心脏疾病。目前,已经明确属于睡眠障碍的疾病达80余种,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期间不同程度的憋气等等。其中,睡眠呼吸障碍容易被人忽视,但它可能比心血管疾病等问题更为严重,尤其像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呼吸睡眠障碍,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和猝死等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打鼾症状的人大约占10%左右,大约有3%至4%的人有睡眠呼吸障碍。在睡眠呼吸障碍中,大约有60%的人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而且睡眠呼吸障碍还有年轻化趋势。因为工作压力大,一些30多岁的人,就可能有严重的呼吸睡眠障碍,严重的甚至引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打鼾非常严重,不仅仅呼噜声大,而且总是打着打着就不喘气了,过上十几秒到几十秒不等才出现一声很大的响声后又再次打起呼噜来,打几声呼噜再次出现憋气,家人总是担心他出现危险,看他憋气太重就把他推醒。患者白天也昏昏沉沉,老想睡觉。这种疾病在医学上称之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有哪些临床表现:1白天嗜睡、乏力、疲倦,睡眠后不能解乏、经常打盹。2晨起头痛或头晕、并感口干口苦。3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脾气变得急躁。4夜尿增多、返酸、烧心。5性功能减退等征状。
当然,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具备以上临床特点,特别是在病情较轻时患者本人常常浑然不觉,其妻子、儿女、朋友常常最有机会观察到病人呼吸暂停的发作,他们的观察与叙述常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线索。
呼吸暂停与心绞痛、心肌梗死
心绞痛、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致,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夜间低氧血症、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流动力学改变都可以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加重或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就不难理解了。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脏较长时间的缺血缺氧所致,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有密切关系。对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的心脏缺血缺氧,单纯吸氧和夜间服用血管扩张药物常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经鼻气道正压通气去除睡眠呼吸暂停才是最理想的治疗手段。1995年在世界十分著名的《柳叶刀》医学杂志上,瑞典的研究者报告了十例确诊为夜间心绞痛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过治疗去除睡眠呼吸暂停后,心绞痛消失,动态心电图检查也发现心脏缺血的发生次数明显减少。
呼吸暂停与心律失常
研究认为,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迷走神经张力升高、低氧血症是导致心脏停跳的主要机理。这种心跳停止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对心脏的保护机制,可以通过减慢心跳来减少心脏做功以减少心脏的氧耗量,避免对心脏的进一步损害。特别是在睡眠呼吸暂停引起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这种保护机制极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单纯安装心脏起搏器,不同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虽然可以消除心脏停跳,但也取消了这种保护机制,反而是心脏缺氧更为严重。因而对于夜间反复出现心跳停止的患者,在安装起搏器治疗前,要想到它有可能是由睡眠呼吸暂停引起,应该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夜间憋气就是心脏病吗?
夜间睡眠过程中突然发生憋气、心慌,憋醒后坐位休息片刻而缓解,医学上称之为“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及“端坐呼吸”,是心脏功能不全的典型征象。夜间发生的心律失常也可以表现为心慌、胸闷、有强烈的恐惧感。这些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十分相像,由于有的医务人员对睡眠呼吸暂停了解不多,因而极易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误诊为心脏病。曾有文章多次报道不少长期被误诊为心脏病的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经过多导仪睡眠呼吸监测,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断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您有以上症状,同时伴不均匀的鼾声,也应该想到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到有关的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