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心灵能够抵达的地方

2010-12-21 17:01:09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宁


    临近大学毕业那年,我出了一本新书,书的名字叫《心灵能够抵达的地方》。
  我首先想到的,是送给自己的导师。我很快捧了书,署上“感谢恩师教诲”的一行文字,敲开导师家的门。导师见我后,三言两语便扯到我的论文上,说写得实在不好,在他这里不好通过,如果不好好修改,怕是难以正常毕业。我低着头一个劲地陪不是,说自己回去一定好好修改,然后瞅准他发泄完脸色舒缓之时,将藏在包里的书掏出来,双手奉送给他。他愣了一下,拿起书简单翻了翻,脸依然是绷着的,却可以看出,视线里带了一丝得意和骄傲。不过,他并没有因为我是他第一个出书的弟子而怎样夸我,相反,他的语气愈加地严肃:怪不得论文写不好,时间都花到这些无用的东西上了,能出成果吗?!我连连点头称是,说以后保证不浪费时间了。怕彼此再有尴尬,我飞快地道声再见,出了导师的家。
  我终于没有能给导师争得荣耀,考上北京名牌大学的博士。而我担心的论文答辩也飞快地到来。果然,我所选择的新鲜论题引起很多老师的争议,有一个外校请来的老师,问题尖锐,而且姿态咄咄逼人,坚持要导师来解释其中的一个疑问。老师涨红了脸,为我辩解,说我是个难得的才华之人,出过书,开过专栏,被媒体报道过,或许是因为创作,耽误了论文,但他的努力,还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素来与导师不合的领导,抬抬眼皮说,如若不是看在你创作的成绩上面,你这篇论文是会被否定掉的。我看见导师的脸唰地变成难看的青紫色。
  毕业时,给导师打过几次电话,但每次听到是我,他要么不接,要么冷言冷语。我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导师身上一块难堪的疤痕,他再也不会以我这个学生为荣了。很长时间之后,我在网上看到导师荣获学校殊荣的消息,而我出的那本书,开过的那些专栏,赫然排在他教学成绩的第一项上。
  我想,在导师的心里,自己此后将不过是他的荣耀表上一行抽象的文字。而我这个人,除非作出更大的成绩,否则,他是不肯再见了。
  我所选择赠书的第二个人是一个领导,那时我迫切想要得到这所大学写作老师的工作。我激动地捧了书,在约定的时间,去了领导家。将书双手奉上之后,我的心便悬了起来,视线须臾不离领导胖胖的脸。领导哗哗地来回翻了两遍,说:你原来专门写这样没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啊,虽然招你进来是教写作课的,但我们更注重的是老师的科研能力;况且,你没有博士学位,我们更想要教写作的博士,我们评价一个老师,不是看他出了多少这类豆腐块的集子,或者开了几个专栏,而是看他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少有份量的论文,即便你能上好课,但是不能搞好科研,我们考虑人选的时候,还是会有许多障碍的。
  在领导的一番言辞里,我陪着笑,说,还请领导多多提携。起身的时候,我与领导同时瞥了一眼桌子上“一脸不适”的书,我很想将它拿走,送给任何一个想要读的路人,或者将它丢进垃圾箱里。而领导,大约也是嫌它在那里碍眼吧。但最终,我们谁都没有说话,道一声再见,便被一扇防盗门哐当一声隔开。
  我最终没有去成那所学校,听说他们招了一名博士,没有发过一篇小说或者散文,但写了十几篇据说份量很足的论文。一年后,我在那所学校的旧书摊上看到一本自己的书,翻开来,赠某某领导的一个小小的卡片依然夹在其中。我花了5元钱将书买下,而后长舒一口气,微笑着转身混进人群。
  在一家书店当年的销售排行榜上,我的那本书位居第二名。到那时,我才真正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人反而不如一本书,我们常常将书送给错误的无聊的人;而一本书却知道,在那里耐心地等着,等与它真正心心相通的那个人欣喜地捧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