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猎书小记

2010-08-10 18:23:13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抚州/周淑琴


  近日看书话,实在看不起劲,还有些疲倦。但《猎书小记》却吸引我看下去,一是作者是活跃在港台的书话名家,可我闻所未闻,有好奇之心;二是《猎书小记》书名实在刺激与新奇,既有淘到一本好书的狂喜,亦有淘不到自己中意的书的失落。对于身在书丛中四处寻觅一本心仪的书的人而言,淘书诚如打猎,不仅装备要齐,还得有好眼力,下手要快。
  关于此书,沈胜衣在《扁舟而行,阡陌未改》中有所涉及,亦是一段书的佳话:“近人书话多种,最欣喜的是港版《猎书小记》。近年陈子善为云南人民出版社编‘台港名家书话文丛’,从黄俊东此书及其别的著述中编选了一本同名的《猎书小记》,使我更爱这个香港明窗出版社的七十年代末旧版之书品雅致。正文前有谷林老人一九九七年五月底一段题跋,全录如下:‘此凤卿旧物也。春芳接子钦先生函,令洪帆检交葭管,自上海寄来。顷翻张紫葛《吴宓传》,版权页背有广告,列陈子善主编台港名家书话文丛第一辑六种,其第五种曰《猎书小记》,当即此书也。而凤卿墓头已有宿草。’我现在重读之,虽谷林老人身后无墓,情却同此,这本关于书的书,流经两位逝者之手,寄寓双重的人情缘分,于今于我,正是恰当的怀人旧物了。”
  从这段文字来看,当日谷林赠给沈兄的《猎书小记》应当是港版。大陆版的《猎书小记》虽然早做了广告,可是出版发行却是2002年,看来此书问世费了不少周折。对我而言,港版已不易得,退而求其次,买了一本大陆版。
  陈子善先生在《编选者言》开篇写道:“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香港读书人,大概没有不知道黄俊东这个名字的。他是继叶灵凤、曹聚仁之后写作时间最长和成就最大的香港书话家。”叶灵凤和曹聚仁的作品大陆比较易见,可黄俊东却是寡闻,已在大陆出版的《克亮书话》也没听过,更别说见过,也不知陈子善先生有没有夸夸其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期待下文。
  《猎书小记》按选文性质分为四辑:“爱书人语”、“中国书影”、“港岛书缘”和“域外书拾”,我最喜欢的是“爱书人语”——爱书人心意相通。《剩有图书架未虚》主要是说买书与读书,既谈自己的体会,也谈到谢国桢和晦庵书中所涉及到买书与读书的情况,读来特别亲切;其后谈书房,谈夜读,谈猎书者,谈爱书人、爱书家、卖书人,逛旧书店,毛边书,藏书印,蠹鱼,对爱书人来说,随便聊哪个名词都会引起共鸣,谈兴益浓。“爱书人语”说出了很多爱书人的心声,恨不得引为知已。
  “中国书影”、“港岛书缘”和“域外书拾”基本上以书名作为标题,如果认真有心看的话,会从中学到不少版本学知识,并能对作者生平及其作品、写作的风格有初步了解。
  此书最后有一篇附录:香港版〈猎书小记〉序,交待港版书的缘起,以及作者对猎书的看法。在最后按照惯例感谢应当感谢的人,其中提到“设计封面的莫一点兄,作画的阿五兄,刻印的许国兄以及题字的梁松进兄,一并感谢。”单从这句话,便可判读出港版的《猎书小记》装帧设计肯定是雅致的,不知有没有机缘猎到置于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