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叶延滨的《不悔》

2010-08-10 18:21:36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太原/庞玉生


  《不悔》是在一堆旧书堆里找到的,卖书人在一边狂叫着:“一块一本了,快来看看了”。围的人很多,我转了一圈,好不容易才钻进去。书都被翻得乱七八糟,但我还是仔细地过了一遍,果然,就找出了一本《不悔》。翻开一看,还是叶延滨先生的签名本,着实窃喜。
  从此书扉页上的二行钢笔字来看,是赠给蔡润田先生的。蔡润田先生我知道,在山西省散文学会成立的那天,他还上台讲了几句话,记忆里我在《批评家》杂志上读过他的文章。既然叶延滨先生赠书给他,可见二人是有些交情的。叶延滨先生的题字很有意思,让人看了之后想到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纯碎:“蔡润田同志指正。延滨,10,8。”从“同志”二字和扉页叶延滨先生简朴的衣着,可以看出这本书后时代变迁和人生际遇的烙印。
  《不悔》是《袖珍诗丛》第一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9月第一版。印数是1180本,这个印数在今天是一个很让人眼红的数字,价格也让人“眼红”:二毛钱。
  我之所以看重这本书,一是因为它是叶延滨先生的处女诗集,另一个原因是这本诗集前面有贺敬之先生的序言,后面有周良沛先生的集后。二先生一前一后,好比一队大军有二员大将前后为这位崛起的新星诗人做着开路先锋和断后工作。二位先生分工也不同,贺敬之先生是对《袖珍诗丛》作了大概介绍,皆在总领钢要,周良沛先生则对叶延滨的人生履历与诗歌特色作了简要的分析评定。应该说,那个时期的诗人是幸运的。
  《不悔》收入了给作者带来巨大声誉的组诗《干妈》。这首诗发表时,正是朦胧诗和现代派诗歌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时候,但叶延滨先生并没有追赶时髦,而是以自己朴素的笔触写了一位自己插队时的陕北老人,给读者带来了心灵和视觉上强烈的震撼。《不悔》所收诗篇尽管有那个特殊年代的影子,但诗中呈现的人生社会画面却定格成了那个时代凝重的纵深感。
  之后,叶延滨先生又出版了《二重奏》,并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1985—1986)诗集奖。之后,他以自己的勤奋和对诗歌艺术的执著探求,步入到一个日臻成熟的创作喷发期,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