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关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几个问题

2009-07-24 22:59:42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现了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稳定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特别是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新形式,我们要主动寻求如何发展学生个性的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现代的体育教学由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转移到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认知能力,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本文就学生个性发展的若干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个性的形成是一个有序可循的过程
    所谓个性,往往与心理学上讲的人格具有相同的意思。关于个性的定义,目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个性是个人的性格、气质、智能和体格等比较稳定而持久的结构,这决定其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有人说个性是个人身上的心理物理系统的动态结构;还有人主张个性是一个人品质的独特方式。概括地说,个性乃是一个人的外显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由各种意识倾向和心理特征所构成的内部动力系统,而这种精神面貌和动力系统是人在适应和改变环境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个性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它既表示某种既成的结果,又表示某种变化中的状态,但归根结底,个性乃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第二,个性的变化或形成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因为个性具有这些特征,所以,教育不仅应该而且可以对学生个性的养成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学生个性的养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样,个性的形成也表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征,教育者只有遵循个性形成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的影响,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完美的个性。
    二、学生个性的形成需要有合作的活动
    学生个性的形成,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也就是说,教师的劳动对于共产主义新生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来说,除了教育者施加的影响之外,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而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乃是学生的合作活动。
    个体完美的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主体对于客体之间关系深刻而准确的理解。除了主体与自然、主体与社会的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主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都是离不开主体的自主活动的。
    完美个性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往往是通过使学生的言行符合规定的纪律条文来实现的。因此,学生能否自觉遵守这些要求就成了衡量学生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此外,完美的个性也包含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合作的活动也有利于集体主义思想的发展和班级集体的形成。
    我们知道,合作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种活动具有统一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将制约所有参加合作活动的人的言行。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参加者势必要进行适当的分工,每个参加者都要了解自己在合作活动中的地位、义务和权利;同时,在合作的活动中,同伙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以及必要的协作和互相帮助,都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这将有利于增强团结,有利于班级集体的形成。
    总之,合作活动是学生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
    三、学生个性的形成离不开准确的自我评价
    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同时也是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然而,这里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决不是随心所欲,它需要主体对自己言行的自觉调节和控制。因此,离开了准确的自我评价,就谈不到个性的形成。
    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自我评价乃是一种自我意识,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自我的活动。所以,作为一种认识自我的活动,自我评价也要遵从一般的认识规律。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抽象思维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 他们能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与思考。中学生不仅能以分析的方式来评价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预测他人 对自己言行的反应,而且能够将自我的现实表现同自己的道德理想加以比较,并作出评价
    虽然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但对自我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估,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熟悉的东西往往不一定就是真知的东西。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尽管黑格尔的论断指的是逻辑,但这一论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这样 一种看法,即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所以对自我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最正确。其实,这种看法的正确性是大可怀疑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此,中学生对自我所作出的评价往往不够准确,一方面,某些方面的成功将导致他们对自己估价过高,因而妄自尊大;另一方面,某些失败或挫折又会使他们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这些不准确的自我评价,乃是他们完美个性形成过程的一大障碍,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同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一样,人对于自我的认识或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既不纯粹是自我反省内求的结果,也不纯粹由于外部的输入,而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了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形成他们完美的个性,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同自我评价过高一样,自我评价过低也是学生完美人格形成的障碍,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后者的危害性甚至更大一些。不少教师把自我评价过低看作是老成持重,把它同谦虚的美德等同起来,至多把它当作是一种可爱的缺点。其实,自我评价过低乃是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它与完美个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克服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的现象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要克服学生过低的自我评价,长善救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确证自己具有的能力,并看到自己发展的前景,从而树立自信心。
    总之,我们目前伟大的时代呼唤具有完美个性的一代新人,我们伟大的时代也能造就一代新人。学生完美个性的形成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