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世俗化倾向,不少青年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不善于求知,不爱研究,这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师德,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呢?
一、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树立“德为师之本”的观念
师德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规范要求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是教师从事教育是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从教师职业特点上看,教师工作具有同质转化性。教师思想道德本身对学生就有着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的作用。因此,教师职业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从时代的要求看,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从事各项建设工作的本领,能够迎接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有敬业和奉献精神;热爱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遵纪守法,行为文明,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二、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创造未来的使命给予了教师骄傲的神圣。这种神圣产生于对教育事业的钟情,产生于对学生的钟爱,产生于对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崇敬。教师们在平凡的讲台上,用生命的激情和包含爱心的真善美启迪着无数颗幼稚的童心,帮助莘莘学子树立起生命的第一里程碑,年复一年,教师的青春在千千万万个孩子的身上得到延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要塑造教师形象,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如政治学习、教研制度、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等等,教师就有章可循,靠制度制约、规范自己的行为,靠政策激励督促教学工作。
其次,要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师德教育。第一、开展“树身边榜样”带动群体素质提高的活动,每年评选出十佳青年教师;第二,开展“基本功过关比武”活动。推动“一功四化”的发展(即教师基本功、教学原则科学化、教学过程优质化、教学方法高效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第三,开展“创名校、做名师、育名生”的三名活动,先后组织了多次教研会,联系实际组织了优秀教案、优秀活动课、优秀论文的评选,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和各类特长教师,大力激发教师的求知进取精神;第四,给青年骨干教师压担子,让青年教师放开手脚大胆搞改革;第五,制定了教师师德规范、一日常规,并建立了教育理论笔记和教学经验信息札记、专业知识集锦等;第六,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促师德建设;第七,在生活上多方提供方便,给与照顾。
三、强化青年教师的素质
对广大青年教师来说,除了提高职业道德外,还应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吸取新知识,不断掌握新本领,并在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上不断提高,才能形成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应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把握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
有人说,爱孩子是合格教师的底线。看一个教师是否合格,除了看学历和能力外,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爱孩子的心。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当然,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师表”即榜样、表率之意,是说教师要在人品和学问方面做别人的榜样。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说明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德为师之魂,无德何以为师。教师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无私奉献,才能不负教书育人的重任。